在書法各書體篆隸楷行草里面,小楷向來特別受重視。小楷最能體現(xiàn)一個書家的實際水平,小楷不好整,這是搞書法的每個人都知道的,當然,小楷主要還是體現(xiàn)在筆法上。因此,今天就談談筆法。 藏鋒的發(fā)筆 所謂藏鋒即起筆時不露鋒芒,滅跡隱端,藏鋒斂鍔,不見起止之跡,這種方法就是(傳)王羲之《書論》中所說的:“用尖筆須落筆渾成,無使豪露浮怯”。藏鋒的發(fā)筆,能給人以一種渾厚、蘊藉、沉著的美感。 陸晨雁,小楷,歐陽修《醉翁亭記》作品尺寸:22×64cm 方筆的發(fā)筆 方筆來自隸法,六朝碑刻以方筆居多,迨至唐代的楷書,繼承了北碑的風格,從而形成了以方筆為主要特點的楷法。所謂方筆即發(fā)筆時有棱角,是書寫楷書的主要方法,方筆運用得好能給人以一種雄強、勁邁、爽利、沉峭的美感。這點,我們在黃道周小楷中尤見其勢。 陸晨雁,小楷,蘇軾《赤壁賦》作品尺寸:50×36cm 小楷收筆之藏露之分 小楷用筆,以藏鋒為主,收筆時藏鋒斂鍔,宜將鋒收歸畫中為度,才能給人以一種圓融飽滿的藝術感受。藏鋒收筆,用“輕提、輕頓、疾收”。以橫畫為例,當收筆時,用腕法(即將腕微向右上方翻動)將筆鋒輕提至橫畫的右上角,然后輕輕輕向下頓挫。 陸晨雁,小楷,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作品尺寸:38×24cm 小楷收筆,要收得住力 書寫小楷,在收筆處要留得筆住,不使其率然飄忽浮滑,特別是一些較長的筆劃如垂露、懸針、長撇、捺腳等,出鋒時不可作虛尖飄忽之狀,所謂要留得筆住,即是指收筆時要凝重,有沉著之態(tài),沈宗騫《芥舟學畫編》中說:“筆行紙上,當以腕送之,不當?shù)灾割^挑剔,則自無燥烈浮薄之弊,用之既久,漸臻純熟沉著,而筆墨間若有所以實其中者,謂之結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