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和許多人一樣,我背上行囊,走進擁擠的人群,走進擁擠的車廂,踏上為了生活而奔徙的旅途。 一路上的顛沛流離,不可謂不辛苦,一路上的風景不可謂不優美,然而卻少了去欣賞它的那份心境,那份閑適。只因一個問題總滯留在心上,久久困惑而不得其解。 就在這擁擠與匆忙和路途的無聊與疲憊中,為了不讓時間那么慢而無趣,也不想讓時光就那樣毫無意義地在煎熬般的干坐中滑落。于是,不經意打開一本在我的電子書櫥中存放良久的書——《認知突圍》,當讀到其中一段,講到我們所學的知識不是無用,而是我們自己不會用!讀到這里,我反反復復地讀了許多遍,這每讀一遍,就象用撬棍撬了一下,敲打了一下我的那個已僵化,已凝固的思維定勢,突然間我象醍醐灌頂般警醒過來!知識究竟有用無用,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并非是知識無用,而是這個人不知道如何去用!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啊! 在這個被人類運用知識和主觀能動性加以創造和改變得干姿百態的大干世界,放眼一望那林立的高樓叢林,那如絲網般縱橫交錯的路橋……有幾種最基本的來自大自然的材料,即石頭,沙子,水,還有用人類知識和人為制造出來的磚,鋼筋和水泥……,即使把這些東西擺在一起,它們頂多也就是堆成一座小山,經風雨浸蝕后無非再變一些形狀,但它們卻絕對不會自動變成一間房子,不會變成一條可供行走的路。為什么我們的城市高樓聳立,鱗次櫛比,道橋縱橫卻井然有序?這眼前的一幕,僅此一幕,卻不知凝集了多少人的智慧,多少人運用知識,多少人付出辛勤勞作過后的結晶! 簡單淺顯的道理,眾所周知。完成一棟高樓,有建筑設計師,建筑技術工人,有普通的泥瓦匠,有卡車師機,……還有很多相關聯的人的參與,而這還只是人的排列組合;而有了圖紙資料,有了所需的砂子,水泥,磚,鋼筋等基本的建筑材料,卻還需參與建設的人的智慧勞動的參與,去實施才能最終完成! 就是這一個簡簡單單,而又實實在在的事實,就這個例子,也足以讓我重新打破思維的定勢。同樣的材料,不同的組合,不同的配比,卻造就了干差萬別的結果,造就了這個干姿百態,異彩紛呈的世界!是什么力量使然——是人類發現并運用知識而產生的強大的力量改變著并造就了世界目前的模樣! 那么,勿庸諱言,換到一個人的認知模式改變,對自己的心智和知識加以穿插組合,改變一下固有的,或已僵化落后的思維方式,重新與趨勢結合,把自己的優劣長短,放在社會潮流的發展中去重新加以排列組合,看一看,自己這將會發揮出一種什么不一樣的作用呢?這算假設一。其二,如果當我們困惑不已,走投無路,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似乎陷入絕境時,再想一想,我還有什么可以借助的力量,我究竟還可以做些什么來改變窘境,實現人生突圍呢? 或許,我們每個人,在某個不同的時期,在某一個不同的遭遇或突如其來的不幸或打擊面前,或多或少,都難免會陷入痛苦,悲傷或迷茫,無助而不知所措的境地……或許,生而為人,就不可避免,一帆風順不過只是一種愿望而已!所以,既然矛盾,困境本就不可避免,那么我們是否更該學會如何去積極的,正確的,即智慧地去面對,去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解決它;而不是指望求神拜佛,借助美好祝愿避開它! 承認并接受現實是理智的,而積極地,正確地面對,并利用知識和能力去解決改變我們不滿的現狀是智慧的。 不是知識無用,而是我們還沒有學會怎樣去運用。不是書讀多了,而是沒有把書讀透讀懂,融匯貫通!改變思維模式,不固步自封,善于隨機應變,善于因勢利導,將知識,技能巧妙地排列組合,將可能會讓自己發現一個更加強大的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猶如一粒砂。然而,將自己融入到一個團隊,同時把自己擺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上,那么就能造就一座大廈,或一座橋梁,或鋪就一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