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和煙火氣 可并存 // 幾天前,二姑娘給大家介紹了人美心善的屋主Chloe的家。此為下篇。 與Chloe的交流中,幾度被她感動。上次約她采訪,給她發送過去幾個提綱,幾天后,她洋洋灑灑給我回過來5000字內容,外加近100張重新拍攝的圖。其用心程度,真的讓二姑娘既佩服又感動。 (二姑娘在文章底部po了Chloe的公眾號和ins賬號。想勾搭的可以掃碼。) 在上篇中,囿于篇幅,呈現不夠充分,導致很多人只看到令人望洋興嘆的好審美,和需要用金錢來支撐的好品味,反倒忽略了接地氣的,實用的,可借鑒的諸多細節。而這些細節,其實都需要用時間、精力、額外的考量去達成,并非只用金錢就能堆砌。 @九月說得很對:
有人說,這房子美得沒有煙火氣。因為很多人只見其美,不見其「與美并存的煙火氣」。 在我們的刻板印象中,美,約等于不實用,所以才會有“美得不像實力派”這種表達。 而如果你愿意去放下一些刻板印象和偏見,去品位和接納那些“為什么美”,以及“除了美之外”的細節,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Chloe的家證實了這個觀點,如果你愿意在家裝上傾注心思,“美”和“實用”可以相輔相成;在某種程度上,“實用”甚至是可以成就“美”的。 上篇顯倉促,很多細節都還來不及一一展示。今天二姑娘會呈現出它更飽滿,更實用,更接地氣的一面。 希望你們看到的,不僅是那些洗眼睛的好審美,還有讓家更舒心,更宜居的細節。 另外,在上篇中,二姑娘呈現了Chloe家那個收納功能強大的衣帽間,以及好用到哭的大鞋柜,沒看過的可以戳藍字回顧。破除一切“不合適”,這個女主人親手打造出一個人人羨慕的家 開辟一個洗衣房家務區 洗衣晾衣再也不用兩頭跑 Chloe專門在露臺封的陽光房,開辟了一個洗衣間。說是洗衣間,其實可以理解成集洗衣、晾衣、工具儲存于一體的家務區。 這種設置最大的優勢就是縮短動線。回想一下每次從衛生間的洗衣機里取出衣服,然后一趟一趟,來來回回搬運到陽臺上晾曬,你就能理解“縮短動線”的意義何在。 在Chloe的這個洗衣間:
收納、清洗、掛衣,一條龍服務。 這是最左邊的高柜。里面只最上層有一層隔板。底下留了足夠的高度,收納不設限,戴森吸塵器也能順利收進去。 輔以一塊洞洞板,讓所有的工具上墻。既一覽無遺取用方便,又能充分利用高柜的垂直空間。 如果你留心,你會發現,底部的抽屜收納盒也相當合理好用: 統一的可視化抽屜,避免翻來覆去找不到目標物; 用抽屜替代簡單的收納箱,可以利用垂直空間,找東西時,上下盒子不互相干擾。 好用、整潔的背后,全是細致到骨子里的細節。 所以照片里東西多而不亂的狀態,其實就是最瑣碎的日常。在這個小小的高柜里,“美”和“實用”就是相輔相成,和諧共處的存在。 立柜右面嵌入了一個大號臟衣籃,緊挨著是洗衣機,洗衣熨衣臺,和臺上水池。 墻面上留的插座是為了方便熨燙衣物。臺面夠大,熨衣服、疊衣服都方便。 水池上設計了臨時掛衣桿(圖片沒拍出來),可以收納衣架,也可以臨時掛洗好的小東西,熨燙好的衣服。整個洗衣柜對面,就是升降晾衣架以及一個儲物斗柜。 (竹筐洗衣籃是宜家的) 這幾張圖看起來特別歲月靜好不食人間煙火,簡直不像過日子對不對,那是因為女主人額外又動了心思。 洗衣機的插座呢?電源線呢?出水口呢? ………… 這些一切顯得不美觀的東西呢? 其實,洗衣機的出水,和右邊水池下水合并了,而電源藏在后面,所以看起來整潔得像擺拍。 Chloe家空間足夠大,所以單獨開辟了一個洗衣房,或者說家務區。其實對很多人家而言,可以直接把陽臺改造成這樣的家務區。 洗衣、晾衣、熨衣,一條龍搞定。 各種清潔工具(抹布、掃把、拖把)的清潔、晾曬和儲存,一塊兒解決。 而陽臺光照充足的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極其適合清潔的善后工作。 集高級感和煙火氣 于一體的廚房 上篇中,二姑娘放了很多Chloe家的美圖。很多人反映:高級,但好像不是用來過日子的。 那是因為,你們還沒看到那些——“與高級感相輔相成的人間煙火氣”。 整個房子的收納,是Chloe最得意之處。從上次已經詳盡扒過的衣帽間,到有條不紊的廚房,你目之所及的高級感,整潔感,擺拍感,其實就是人家費盡心思經營之后的日常。 Chloe家的廚房,因為房屋結構,無法改造成全開放式廚房,只能設計中島設計。于是Chloe把廚房的一面墻砸掉半截,改成了吧臺。 砸掉半截墻后,掌勺者不再覺得“下廚是多么,多么寂寞”。 吧臺是兩塊木板拼接而成,木材市場定的紅橡木,寬60, 高95。 吧臺對面,是Chloe自己畫圖紙設計的一個定制高柜(收納烤箱和微波爐),一個餐邊矮柜(收納咖啡機和飲水機),以及冰箱。 吧臺下特意貼心地留了插座,吃早餐、充電、看菜譜都方便極了。 在餐邊柜上: 左半邊是白色系茶水臺,有冷水、熱水、各種茶葉蜂蜜等。 右邊是黑色系咖啡臺,放了兩種不同功能的咖啡機。 中間用一臺音響隔離(Chloe熱愛邊下廚邊聽音樂,可以說是非常會生活了)。 餐邊柜上的音響,是用來陪伴做飯的人;餐廚區挨著落地窗,散發香氣的檸檬樹,是陪伴用餐者。 這些信手拈來的情趣和儀式感,掰開揉碎,其實說難也不難。 對于廚房臺面的收納原則,Chloe和二姑娘不謀而合:能上墻就上墻,盡可能保持臺面無物,杜絕衛生死角。 碗盤都用盤架豎著分隔開,比直接摞著更方便取用。Chloe拿出半個吊柜來裝盤子,并且選址在最方便盛菜的地方。 PS:這是二姑娘最服氣的一點,Chloe所有的收納設置,都是從使用場景出發,從自己實際情況出發。 (這張圖的右邊,吊柜下面,有很多解放臺面的掛桿和S鉤:) 食物的收納,根據食物特性來分類。 需烹調的食物收納在廚房灶臺下側,不需烹調的食物置于西廚區的柜子里。 備用調味品和目前在用的調味品也分開,飲品類的東西就放在茶水柜、咖啡臺附近。 總之就是在收納前,思考一下你在什么場景下會用到這件物品,然后把它放在相應的位置,設計合理的動線。 如此便不用翻來覆去找柜子,也不需來來回回走彎路。 (廚房的幾款拉籃是Chloe很得意的地方,幫她解決了很多收納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避免烤箱和冰箱相鄰,Chloe在它們之間設計了一個高拉籃,起到隔離作用,同時也增大收納功能。 至于很多人擔心的油煙問題,在Chloe家并不是問題。Chloe熱愛下廚,不過熱愛的是嘗試各國菜肴。只要食材足夠,她隨時可以擼出一頓多國料理。意式、法式、中東、泰式、印度、韓式、日式……她說食物之間搭配的萬千可能性,是最吸引她的地方。 家里總有一角 是用來承載你對生活的期待 Chloe家的家,位于小洋房的頂上兩層,采光尤其好。Chloe說,花園是她從小的夢想。所以在她家,有大面積的場地,用來盛放陽光和綠植。 兩個露臺做成了陽光房,一個用來當書房+花房: (露臺封的陽光房,有蜂巢簾,能遮陽降溫) 另一個用來做洗衣間: 二樓的陽臺和露臺均沒有封頂,全部做了開放式花園。 她修改了兩個矮墻,把花園面積擴大了一些,全部鋪上了菠蘿格戶外地板,自己和先生親自打磨,上油,反反復復好幾遍。 雖辛苦,卻值得。 為了實現Chloe從小的花園夢想,要解決露臺花園最大的問題:不接地氣。天氣炎熱時,地面能飆升到煎雞蛋的地步。所以Chloe特意做了高90cm的花壇,模擬地面土壤深度,讓植物根系充分生長。而高花壇,也更方便大家坐在花壇里欣賞。 現在植物都是崗移栽過來,花園還不成氣候,等個三五年,花園一定比現在更豐盛。 家里總有一角,它的存在也許不為別人所理解,但于你卻是生活的寄托和期待。如果有這樣的一角存在,盡你所能,去為它添磚加瓦,讓它出落成你夢想中的樣子。 人人羨慕的好審美 究竟是如何養成的? 二姑娘問Chloe如何理解家居中的“風格”二字。 Chloe的家,她自己也說不好到底是什么風格。有美式的元素,有法式的元素,還有一些北歐的單品混搭。 她說自己并沒有刻意往哪個風格上去靠,挑選標準無它,唯“自己喜歡”爾。 因為中意原木的顏色,所以家里隨處可見原木色。 因為覺得木頭的溫潤,和自然的做舊可相得益彰,所以又加了法式鄉村的風化白。 因為家里采光還不錯,所以選擇耐看卻偏深的中性灰作墻面也無妨。 ………… 如此而已。 很多人也許和二姑娘一樣好奇,像Chloe這樣,無設計或者建筑方面相關背景,是如何培養出自己的審美,形成自己對“家”獨特的理解? Chloe說,也許是因為,自己從小對和美相關的東西特別感興趣,“美”就漸漸變成了下意識的存在。
誠如是。 風格和審美喜好,非一朝一夕速成。它并不只來自,也絕不會只應用在某個范圍,某個領域。 它是你所處的社會、環境、家庭、教育的總和,是你選擇去看到的一切的總和。這些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耳濡目染,終會潛入你的意識,成為你的一部分。 最后,再再再再次感謝Chloe接受我們的采訪,以及給過來這么多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