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聊過:當面對高考時候,對語文的學習,它是按照題型來去推進的。 所以,我們之前出過很多關于作文的文章,還出過關于文言文,關于詩歌鑒賞的文章。詳情,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企鵝輔導學生會】上回復關鍵詞:文言文、議論文、詩歌鑒賞,就能看到。 今天輪到文學類文本閱讀——小說篇。初中的同學等一下,別急,我們明天再聊初中的。 在《看見趨勢:17年高考全國卷語文命題深度評析》的這篇文章里,專門有強調過這張圖: 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從二選一,變成了兩個必做題,而且順序被移動到了前面。 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會一個就行的時代,沒了。所以啊同學們,這篇文章你不讀不行,不收藏不行,不評論不行,不分享不行……只可惜這是個企業號,不然我還能再加句不打賞不行。 話說文學類文本閱讀,在難度上會大于論述類文本閱讀。考試時它分兩類:一個是小說,一個是散文。散文要比小說更難一些。我們今天先從簡單的開始,小說。 近幾年的高考,對小說題目的考察有這兩個特點: 第一,是選材。它會多取材與現當代小說,文筆好一些的,和現實結合緊密一些的。小說大多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富有人文情懷。 第二,是命題。對小說的閱讀理解,品味鑒賞以及主旨探究。題型或許有變化,但考核的不外乎是這幾項。 下面,我們先講點虛的——答小說題應該具備怎樣的素養。再聊點實的——每種題型都是怎樣的答法。 答小說的題,除了和廢話一樣的“讀懂小說”之外,你需要注意的是: 問題意識,情節意識,踩點得分意識和術語作答意識。 踩點得分和術語作答,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同學科,都有不同學科的“規矩”和“黑話”。語文也是一樣,你不按它的術語來回答,你不踩著點答題,閱卷老師可能就覺得你是外行,自然給不了分的。這亮點,我們下面會專門去講。 情節意識我們晚一些也會聊到,所以單說問題意識。其實就是……審題,這個題目問的東西在哪塊地方有答案,你就去那里找答案,別給一不小心就順著小說給跑偏了。 現在,我們可以聊聊如何答題了。 我們先重新回溫一下,那幾個必備的命題要點:把握故事情節、概括探究主題、理解小說標題、分析寫作技巧、品味語言特色、揣摩人物形象、注意環境描寫。(我知道你們平時讀文章很快,但是這里,請務必讀三遍。) 第一大類,考察小說中的某個情節 1. 情節的分類 順敘:按時間(空間)順序來寫,情節發展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倒敘:不按時間先后順序,而是把某些發生在后的情節或結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順序敘述下去的一種方法,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插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補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補充敘述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照應上下文。 2. 考察這一情節的作用 對環境:突出或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使環境更具典型性。 對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現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畫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對主題:揭示或表達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題,深化主題,突出主題,豐富主題等。 對讀者感受: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注意力,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發讀者思考 情節位于開頭:總領全文;引出下文或引出話題;為下文某一情節作鋪墊或與下文構成對比或襯托;營造氣氛,奠定感情基調;設置懸念,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情節位于中間:承上啟下,過渡自然,總結前文,領起后文,照應前后文,鋪墊或埋下伏筆,推動情節發展。 情節位于結尾:總結全文、照應前文,呼應標題、卒章顯志,概括并深化主題,耐人尋味,令人深思。 3. 特定情節的作用
第二大類,考察主題 考察主題,有這么幾種關鍵的分析方法:
另外,關于主題的考察,往往也會考你“標題的作用”,下面的一些回答模板。 以人物為題,比如:《未婚妻》、《東壇井的陳皮匠》、《喂自己影子吃飯的人》、《仁慈的小偷》、《六指猴》。 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②展開故事情節;③緊扣中心,突出主題。 以物象、事件為題,比如:《古渡頭》、《尺子》、《鞋》、《親愛的土地》、《一種美味》、《天囂》…… 作用:①表層含義,深層含義(象征,寄托某種情感;)②線索,貫穿全文;③懸念,引發聯想,吸引讀者;④中心,突出文章主題。 其他的,還有:1、交代時間、地點、環境;2、線索作用;3、制造懸念,吸引讀者(激發讀者興趣),引人思考回味;4、概括主要情節;5、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質、特點等);6、緊扣(揭示)主題;7、象征意味、寓意。 以上,你按照需求使用即可。 第三大類,考察藝術技巧 小說類文本閱讀,很多時候都會考不同人稱敘事的作用,它是這樣答的:
第四大類,考察小說的語言特色 鑒賞小說的語言特點,可分這幾個角度來答題:
有時候,還會問一些詞語的作用,可這樣作答:
第五大類,考察小說的環境描寫 1. 關于環境描寫的特點 小說中環境描寫的特點可以從以下方面來思考:①抓住特征,從形、聲、色等方面來考慮景物特點;②調動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官來感知景物特點。 景物的特點有:清逸、靜謐、和平、安寧;熱鬧、生機;蕭索、冷清、孤寂、沉悶等。 2. 關于環境描寫的手法 小說中環境描寫手法可以從以下方面來思考:①從寫景的層次和觀察角度,如遠景與近景,俯視與仰視等;②描寫技巧: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虛實結合(“實”指現實存在的事物。“虛”指作者的想象和聯想)、正側描寫、細節描寫、工筆(對對象多用筆墨做細致入微的刻畫)和白描(不用濃麗的形容詞和繁復的修辭語,也不精雕細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征,用準確有力的筆觸,簡練的語言,寥寥數筆就寫出活生生的形象來,表現出自己對事物的感受)等。 3. 關于環境描寫的作用 (1)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照應題目。 (2)渲染氣氛、奠定感情基調。 (3)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 (4)推動情節發展,為刻畫人物作鋪墊。 (5)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征或展示世態風情。 (6)深化作品主題。 4. 答題的模式 ①環境本身(交代……時間,交代… …背景,營造… …氛圍,渲染… …氣氛)②情節(推動,暗示,鋪墊)③人物(烘托,映襯)④主題(突出,暗示,揭示)。 或者,還可以根據要求這樣組織語言表達:XX具體描寫了……景色,營造(創設)了一種……氣氛;渲染(定下)了……抒情基調;烘托了…… (人物)的心理;為下文……情節展開作鋪墊,推動……的情節發展。 第六大類,賞析人或物的形象 1. 常見提問方式 ①小說塑造××這一主要人物,有何意義? ②小說塑造××物象,有何作用? ③小說又寫到了××,請分析其作用。 2. 解題基本思路 (1)從關系角度看 ①與其他人物的關系:對比、襯托、突出其他人物形象特點。 ②與故事情節的關系:貫穿全文的線索,推動情節的發展。 ③與文章主題的關系:揭示、突出主題。 (2)從地位角度看 ①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夠揭示、突出、深化主題。 ②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襯人物或線索人物,它的作用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
次要人物的出現為主要人物的活動提供了具體環境,起到渲染氣氛、奠定感情基調的作用。 ③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說中引入特別重要的物件,其作用不外乎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揭示主題等。有時物件反復出現,串起了相關情節,從而成為了文章的線索,兼有使結構更加嚴謹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