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42的出現是由于德軍對MG34在西班牙內戰期間的作戰表現進行總結認為MG34在高溫多塵環境作戰時易出現故障,同時制造過程相對復雜且成本較高。因此德軍推出MG34的替代計劃,有三家公司參與了競標,最終勝出的是喬納斯.格斯弗斯金屬和搪瓷制品廠(Metall und Lackierwarenfabrik Johannes Gro?fu? AG)。 這是一家沒有槍械制造經驗的公司,主設計師瓦爾納.格魯納是金屬沖壓工藝的專家。瓦爾納參加機槍射手培訓班并聽取士兵的意見,基于獲得的相關知識和經驗,瓦爾納在設計中大量采用沖壓金屬零件以降低成本,這使得MG42 的生產時間縮短為75個工時僅為MG34所需時間的一半,同時生產成本降低到250帝國馬克(MG34為327帝國馬克)。新槍被命名為MG39,1941年MG39 在測試中性能優良,堅固可靠的特點隨后被德軍采用命名為MG42。在沙漠地區MG42 表現也非常出色在高溫多塵的環境下依然可靠。MG42也充分考慮在寒冷地區作戰的需要,即使帶著厚重的手套也可以輕松的完成射擊,上彈,更換槍管。 射速的誤區 通常我們看到的相關文章顯示為射速在1200~1500發/分鐘,造成這種誤解的原因在于MG42衍生型MG81航空機槍。實際情況是MG42 使用導氣調節器射速可調節,地面作戰射速約為950發/分鐘甚至更低,實際戰斗射速約為154發/分鐘,(美軍現役的M240 實際戰斗射速約為100發/分鐘)最高射速僅用于防空射擊。同時期的M1919和哈奇開斯射速僅為450~600發/分鐘。 MG42槍機工作原理 機槍戰術 MG42機槍小組都是由有經驗的士兵組成,當然二戰后期由于兵源匱乏對人員的要求就不在那么嚴格了。 看著很過癮的射擊方式其實在戰爭中并不多見,如何正確使用武器發揮武器的最大效能才是關鍵。 為了能夠提高射擊精度副射手也會在必要的時候充當槍架 一個重機槍排配備4挺MG42 ,每個機槍小組由機槍指揮官,射手,副射手,運輸兵,三名步兵組成,備彈1800發。 下圖是典型的MG42機槍小組從左至右分別為指揮官,射手,副射手 即使沒有設置機槍陣地機槍小組還是會按照標準的程序進行戰斗。 與當時其它國家的軍隊最大的不同在于MG42機槍小組是作戰的核心,步兵圍繞機槍小組作戰,而當時盟軍部隊機槍的主要作用是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機槍戰術的不同導致盟軍在交戰初期付出慘重代價。 D day 登陸之前盟軍已經對士兵進行培訓,識別MG42開火時的聲音以及更換槍管時的間隔時間。諾曼底MG42機槍陣地,注意圖中的MG42安裝了瞄準鏡 機動中的MG42小組 總的來說MG42 之所以表現如此出色其武器本身占到30% 人員素質30% 戰術40% 。MG42 的設計和制造技術影響后來的槍械發展,其影響甚至大于MG42 作為通用機槍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使用金屬沖壓制造的著名步槍包括StG44 ,AK47和G3 等等。 二戰結束之后MG42 的各種改進型號稱為多個國家的制式武器裝備,同時新一代的通用機槍也吸收MG42的一些優良設計如:美國M60 通用機槍,比利時FN MAG 通用機槍 M60 通用機槍,美軍內部的昵稱是“豬” FN MAG C6 是美國裝備的M240的上一代產品 穿越啦!羅馬軍團的MG42!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