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2月24日下午,德國汽車巨頭戴姆勒在官網發布名為「戴姆勒股份公司歡迎新的長期股東」投資者關系公告,披露中國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已收購戴姆勒共計1.036億、占比9.69%的具有表決權的股份。 入股細節 36氪了解到,李書福通過一家名為Tanaclou3 Prospect Investment Ltd的公司完成了上述交易,具體交易金額為72.99億歐元(約合89.75億美元或569.29億元人民幣)。隨后吉利汽車官方微博確認,該公司為吉利旗下海外企業主體。本次交易完成后,吉利集團將超過科威特投資局(Kuwait Investment Authority)和黑石基金(BlackRock)雷諾-日產聯盟(分別持有戴姆勒6.8%、6%和3.1%的股份),成為戴姆勒最大的股東,吉利承諾將長期持有其股權。 戴姆勒在公告中表示,作為一名高瞻遠矚、遠見卓識的中國企業家,戴姆勒非常理解和欣賞李書福,并期待與其就未來發展戰略進行富有建設性的討論。 入股原因 今天下午,身在歐洲的李書福就吉利入股戴姆勒做出回應。李書福表示:“全球汽車行業面臨巨大變革,有變革就有機會,機會巨大,挑戰也是巨大的。如何抓住機遇?必須要協同發展,共同占領技術制高點,尤其是在數字技術、線上技術取得主動權。”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擁有危機意識,尋找協同發展的合作伙伴。 在變革的大背景下,李書福預測未來世界傳統汽車行業只有2~3家企業能活下來,誰能屆時占領技術制高點,誰就是勝利者。在李書福看來,戴姆勒是全球汽車領導者,在電動化、智能化、無人駕駛與共享出行各領域都是引領者,從戰略協同的角度,戴姆勒與吉利、沃爾沃產生協同效應,這是吉利入股戴姆勒的一大原因。 入股資金 2010年吉利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時,為了滿足福特汽車「保證至少15億美元流動資金,沃爾沃轎車公司的未來運營」,吉利曾籌措了包括13億現金收購款在內總計30億美元的資金。資金來自于中國、美國和歐洲的多家銀行,瑞典和比利時政府也為收購提供了低息貸款擔保。但本次入股戴姆勒交易金額高達89.75億美元,對于資金來源,李書福表示,收購資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過海外資本市場安排,實現收購資金自我平衡。他強調吉利此次入股資金沒有使用中國境內資金。隨后吉利內部人士披露,興業銀行和摩根斯坦利負責為吉利本次交易籌款。 李書福個人or吉利控股? 就外媒報道的“李書福個人入股”,李書福回應稱報道系誤讀,外媒將李書福個人代指吉利控股集團,并不存在李書福個人入股一說。 入股影響 全球主流車企都將CASE(CASE:援引自奔馳未來戰略,互聯(Connected)、自動駕駛(Autonomous)、共享與服務(Shared & Services)及電氣化(Electric Drive))作為汽車產業未來的四大演進趨勢。 而吉利入股戴姆勒,折射出的卻是另一個主流卻較少見諸于報端的關鍵演進趨勢。關于吉利入股戴姆勒的原因,兩個字可以概括:協同。事實上,包括雷諾-日產聯盟,新造車公司蔚來連續與江淮、長安、廣汽達成合作都是基于此。李書福一直在各個公開場合強調產業間結盟、合縱連橫協同發展的重要性,吉利自身也一直在身體力行的踐行這一原則——
李書福為什么要全球范圍“買買買”?2017年8月4日,吉利控股與沃爾沃成立了一家雙方各持股50%的技術合資公司,雙方將共享沃爾沃四缸發動機技術,并聯合開發下一代純電動車平臺技術。未來,雙方將共同承擔研發費用和采購成本,開發出的新技術實現在吉利控股集團內跨品牌共享。 通過合資公司實現平臺和技術共享,整合供應商體系,以最大程度地發揮節約成本的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提高投資回報率。吉利斥資近90億美元成為戴姆勒第一大股東的終極目標也在于此。尤其是在行業變革的當下,合縱連橫并肩作戰意義尤為關鍵。 致力于通過產業結盟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的極端行業代表是菲亞特克萊斯勒(FCA)董事長Sergio Marchion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