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是特別適合粗放養護的多肉植物,它的葉片里面飽含水分,特別耐旱,大半個月不澆水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不需要經常澆水,蘆薈的品種非常多,如果想要快速繁殖,可以選擇一些容易長側芽的品種,下面這些蘆薈你認得幾個品種呢? 栽種蘆薈需要常年保持光照充足的環境,不過盆栽養護的蘆薈夏季需要適當遮陰,特別是溫度在35度以上之后。 蘆薈在其他季節就可以充分見光,冬季寒冷的時候就可以將蘆薈搬到室內,一般是溫度在7度左右搬到室內窗臺,每天也要給適當光照,至少也要保持光線明亮。 蘆薈給足光照才能促進開花,如果頻繁澆水,加上養護環境遮陰,蘆薈就會長得非常嬌弱,還容易爛根。 一、蘆薈什么時候換盆分株最佳? 按照平常的養護技巧,一般要等蘆薈的幼株(側芽)長到8~12厘米左右,側芽長到母株的1/5大小的時候。 這樣長出來的側芽就長得足夠健壯,如果是太幼小的分株就沒法成活了。 二、換盆移栽準備工具: 鋒利的刀子、厚手套、成熟的蘆薈植物、疏松肥沃的沙質土、河沙或珍珠巖和一個10厘米左右大小的花盆。 三、換盆注意事項: 1、蘆薈脫盆 可以選擇陰涼的天氣進行換盆,在盆土半干半濕的時候進行,取出來之后要將植株周圍的舊土小心去掉,避免弄傷根系,找到側芽和母株鏈接的部分,小心用鋒利的刀子分開,側芽也要保留更多的根系。 2、去掉殘根、枯葉 如下圖,將舊土去掉之后,需要剪掉一些枯萎的根系,查看是否有爛根或枯葉,根莖底部有枯萎的葉片要及時清除,剝掉爛葉枯葉,這樣有利側芽恢復健康生長。 3、污垢清理 側芽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如下面這個切下來的側芽就很大,底部有較大的根系,枯萎的葉子清理之后,還需要將葉片上的污垢去除,這樣有利側芽進行光合作用,避免根系生長。 4、換盆時注意事項 側芽去掉枯枝敗葉之后要放在遮陰通風處放一兩天,之后再栽種到疏松的沙質土中,傷口愈合之后栽種可以避免真菌感染。 栽種的側芽不要選擇太大的容器,盆太多而側芽小,則容易造成積水爛根,土壤中可以適當添加珍珠巖或河沙,可以保持透氣排水好。 常見的中華蘆薈、皂質蘆薈就特別容易長側芽,換盆分株可以輕松一盆變十多盆。 5、移栽后養護 側芽和蘆薈母株上盆要栽種到容器的中間,可以挖孔,之后用土掩埋,栽種深度到根莖嫩白處,時候要適當覆土,葉心處最好不要掩埋到土壤中,這樣可以避免葉心積水。 移栽之后可以先放在陰涼的地方,前一周先不要給充足的陽光,一周后可以給溫和的早上或傍晚的陽光,移栽的時候不要澆水,5天后給適當的水,之后2~3周澆水一次,如果溫度較高,則一周澆水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