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氮是人體蛋白質代謝的主要終末產物。氨基酸脫氨基產生NH3,和C02,兩者在肝臟中合成尿素,每克蛋白質代謝產生尿素0.3g。尿素中氮含量為28/60,幾乎達一半。尿素是最主要的氮代謝產物,分子是為60。尿素經腎小球濾過后,在各段腎小管均可被部分重吸收,并可有少量經腎小管分泌。腎功能不全時,BUN水平逐漸增高,腎小管分泌尿素也顯著增加。此外,血流量不足、蛋白攝入過多、組織蛋白分解增多及某些藥物的作用,均可使BUN升高。BUN不是最好的腎功能指標。BUN正常值為2.9~7.5毫摩爾/升(8~21毫克/分升)。BUN/SCr比值一般為10/1,如>20,則為“高分解狀態”,如<10,常提示蛋白攝入量少、或水過多等. 血尿素氮沒有血肌酐那么敏感,它是蛋白質代謝的產物,而且容易受飲水量、蛋白質攝入量等這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單純這一項升高不一定就是腎功能減退,要結合其他指標一起判定。尿素氮不是觀察腎功能的首要指標,沒有血肌酐敏感,它用來粗略觀察腎功能的損傷程度。如果你發現單純這一項升高,不一定是腎功能下降,需要結合其他指標。但并不是尿素氮值不重要,腎衰竭嚴重、尿毒癥時,尿素氮代表了病情的嚴重程度,所以透析患者常用尿素氮作為觀測指標。 正常成人空腹BUN為3.5-7.1mmol/L(9-20mg/dL)。各種腎實質性病變,如腎小球腎炎、間質性腎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腎內占位性和破壞性病變均可使血尿素氮增高。多腎外因素也可引起血尿素氮升高,如能排除腎外因素,BUN),21.4mmol/L(60mg/dL)即為尿毒癥診斷指標之一。 較易受飲食、腎血流量的影響,如有蛋白質分解因素—感染,腸道出血、甲亢等可使尿素氮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至正常的1/2~~1/3時,尿素氮逐步升高,一般情況下血尿素氮與血肌酐的比值是10.1,比值升高的原因有胃腸道出血,溶血,心功能不全和組織分解增強(燒傷、高熱、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等),多為腎前因素引起,比值降低見于蛋白質攝入過少,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 血尿素氮,也就是我的一種是衡量人類腎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標之一。 尿素氮代表著什么 我的正常指標為:2.86-7.14mmol/L,這是我們定義上的正常值,一旦超出這個范圍,就是尿素氮偏高。 腎功能不全時血尿素氮升高,但不是唯一的臨床表現,還會出現血肌酐的升高,同時還會有血壓升高、食欲減退、牙齦出血、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尿液檢查異常等臨床表現,所以說單憑尿素氮升高這一項不能說就是腎功能不全。 尿素氮偏高的原因可見下列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腎后性偏高見于因尿路梗阻增加腎組織壓力,使腎小球濾過壓降低時,如前列腺肥大、腫瘤壓迫所致的尿道梗阻或兩側輸尿管結石等。單純的尿素氮升高可以因為飲食中攝入過多的蛋白質類食物引起,改變飲食結構,平衡蛋白質、含糖類食物和蔬菜的搭配,很快就可以恢復正常。 第二種情況:腎前性偏高見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燒傷、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脫水、嚴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肝腎綜合征等。 第三種情況:情況腎性偏高見于急性腎炎、慢性腎炎、中毒性腎炎、嚴重腎盂腎炎、腎結核、腎血管硬化癥、先天性多囊腎和腎腫瘤等引起的腎功能障礙。尤其是對尿毒癥的診斷有特殊價值,其增高程度與病情嚴重性成正比,如氮質血癥期BUN超過9mmol/L,至尿毒癥期BUN可超過20mmol/L,有助于病情的估計。 尿素氮偏低的原因 我偏低的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1、肝功能衰竭。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肝功能衰竭,造成營養物質不能正常吸收。另一個原因是患者蛋白質攝入不夠,再加上因肝功能不正常而大量消耗。 2、腎功能失調。我的偏低,可能與蛋白質吃得太少、懷孕、肝衰竭有關。 造成我偏低的原因有多個,因此,如果有人出現了尿素氮偏低,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不能籠統地把尿素氮偏低的原因理解成腎功能失調,從而使自己過度恐慌。因此,為了防止受到不必要的驚嚇,最好先做個肝功能檢查,確診好病因后,再對癥下藥,避免盲目治療,從而耽誤治療時間。 PS: 在臨床上,很多患者指著自己腎功能化驗單,緊張、焦急地的認為血尿素氮數值超過正常范圍,是不是就是腎功能不全了?其實,這樣單純的判斷是不科學的!血尿素氮雖然是判斷腎功能好壞的指標之一,但如體內有較多尿素氮,超過腎臟正常的排泄功能時,血尿素氮也會增高,這種情況就不是腎功能不全了。例如,高蛋白飲食、長時間辛勤勞作、高熱等均會導致蛋白質分解增加,血尿素氮增多,但血肌酐一般不高,這些情況糾正后,血尿素氮就可以降至正常。 所以,臨床上測定血尿素氮,多用于粗略觀察腎功能的情況。判斷腎功能,血肌酐敏感性較血尿素氮好。血肌酐正常,血尿素氮高,一般不考慮腎功能不全,要積極查找導致血尿素氮高的原因,糾正后及時復查腎功能進一步確定排除腎功能不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