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旅游君想為大家介紹一篇文章, 是一位西北人的自述。 他來泉州三年, 從骨子里愛上了泉州, 冥冥之中與泉州有著千絲萬縷的牽絆。 這里的市井生活,這里的自然風光, 這里的一切,他都愛。 在這里, 聽他把泉州說給你聽。 來泉三載,土生土長西北人的我,很多時刻都覺得自己曾經(jīng)來過這里。 最愛在這些古街巷陌中,或獨自一人靜心地行走,或與友人騎電動車嬉笑穿行,路過生活、路過歲月。那古厝的一磚一瓦,寫滿歲月的青石板,氤氳檀香味的廟宇,人與人真摯的笑容,都令我動容。 這緣分,不知從何說起,就好似她一直在等著你歸來,然后再向你溫柔細訴那些過去的往昔時光。 在這里,你不是過客,而是故人。 我把她講給你聽。 1、 包容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 海上交通史博物館有這樣一個奇特的石刻——元代的四翼天使石刻,頭戴著佛教的山形冠,手持著基督教與佛教融合的蓮花十字架,盤腿趺坐在道教的祥云上。 這一方小小的石刻融合了多種宗教元素,訴說著當時的“東方第一大港”,向海而生的泉州,擁有著同大海一般的廣闊胸襟,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強大的包容性在這里表達得淋漓盡致。 初來時,最讓我訝異便是這包容性,無論你信奉上主、佛陀、安拉還是老天爺,都可以在這里找到你的歸屬感,并且被無條件地認同,方圓不到百里就可以找到不同宗教的圣地,朱熹曾這樣形容“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 ︳"泉南佛國",明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張瑞圖所題。 我還聽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印度教的戰(zhàn)神杜爾迦塑像流落到泉州鄉(xiāng)間,竟然被當?shù)卮緲愕拇迕癞斪鲇^世音菩薩恭恭敬敬地供奉,據(jù)說海交館的工作人員想用一尊真正的菩薩來交換,卻遭到村民們堅決的反對。 百姓們才不管佛教和印度教有著何等復雜的淵源,只要是親近民間的神佛,便祈求其能庇護一方,在他們心中杜爾迦就是觀世音,于是,這世俗落地的神佛觀念,巧妙地將不同的宗教毫無違和地融合在了一起。 這些故事在最苛刻的信徒眼中,簡直是太驚人,而這片土地就是用這種自然而然的方式,把舶來的一個個多元文化掰開了揉碎了,和本地文化一起過進了日子里,長長久久地保存了下去。 ︳開元寺。 千年古剎開元寺,是福建省內(nèi)最大的寺廟。拜庭兩旁古榕參天,長廊清幽寧靜,無論來多少次,都有不同的體會。 ︳佛國名傳久,桑蓮獨擅聲。 ︳佛殿后廊的古印度教婆羅門教青石柱,這非凡的包容性。 ︳放心石——放下全無事,提起萬緣生。 ︳東西塔。 古塔下櫻花盛開的時節(jié)。寺內(nèi)的這兩座宋代石塔——鎮(zhèn)國塔、仁壽塔,堪稱全國無雙,成為了泉州的代表。 ︳承天寺。 當年弘一法師南下,被這泉南佛國的潔凈之氣感染,遂在此住寺講經(jīng)弘法,直至圓寂。 ︳弘一法師提聯(lián)。 承天寺是鬧市中的一片凈土,清靜空靈,茂林修竹,游人甚少。感覺在生活中被無明煩惱卡住時,我一定會來這里走走,給自己一個空間。 ︳“佛” 弘一法師晚年的字,靜簡至極,拙稚質(zhì)樸,好似小孩的天真,卻蘊含著一種不卑不亢的篤定感。修行就是由繁至簡的過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某一日,獨自在承天寺中踱步,清風搖曳著長廊旁低垂的竹簾,午后的斜陽低照,抬頭看見墻上的這首禪詩,甚是歡喜。 ︳禪寺中的屋檐和一街之隔的基督教堂交相輝映。 這種圓融的智慧,令人動容。人世間苦難四萬八千種,便有了四萬八千種不同的救贖道路,宗教無所謂的高低對錯之分,只要能讓自己心內(nèi)覺得平安,就是對的。 ︳清源山老君巖。 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是中國最大的道教石雕。瀟灑朗逸的老子就這樣靜坐了千年,看水窮云起。 ︳“八閩第一道觀”元妙觀,是道教傳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觀。 ︳通淮關(guān)岳廟。 俗稱關(guān)帝廟,是泉州香火最旺的廟宇之一,主祀關(guān)羽,后增祀岳飛,是福建省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武廟。我非常喜歡門口的一副楹聯(lián)“詭詐奸刁到廟傾誠何益,公平正直入門不拜無妨。” ︳清凈寺。 涂門街上,關(guān)帝廟一墻之隔就是清凈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風格的伊斯蘭教寺,在伊斯蘭世界也是有數(shù)的古寺之一。 ︳靈山圣墓。 唐高祖武德年間,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曾派遣四賢者來中國傳教,其中三賢、四賢行至泉州,結(jié)廬在靈山并在此傳教,死后就葬于此地。圣墓是伊斯蘭世界現(xiàn)存最古老、最完好的圣跡之一。 圣墓綠蔭環(huán)抱,質(zhì)樸潔凈。往前走不遠,有一處塔林,竟是承天寺祖師塔墓,安葬著承天寺歷代高僧的骨灰舍利。在這里,你會明白“和而不同”這個詞,是深入骨髓的。 ︳天主教花巷堂。 ︳基督教泉西堂。 ︳基督教泉南堂。 有一年的圣誕節(jié),這里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我坐在教堂里聽了一首又一首唱詩班的頌唱,大家坐在一起溫馨地歌唱上主,歌唱那完美天國之境。我感受到了極大的平安和愛,有一股股暖流從心底涌出。 我坐人群中想,也許各個宗教都渴望追尋的那永恒一體境界,那個直指生命的本源都是一樣的,在那里沒有對錯沒有分裂,完美一體,在原本分離的冰雪融化消散后,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都是在同一片大海里,不分彼此。 ︳草庵摩尼教寺廟。 這是世界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這由古波斯人摩尼所創(chuàng)立的崇尚光明的宗教,現(xiàn)在已不復存在了。這摩尼光佛的造像也成了世界的唯一。 ︳摩尼教教義。 金庸筆下張無忌的明教就是摩尼教,通過藝術(shù)的渲染明教成為俠文化中秘密教派的一個典型。不得不說,泉州真是一個奇妙的地方。 ︳泉州南少林寺。 相傳是曾救唐王李世民的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閩所建。 ︳南派少林武功以拳術(shù)為主。 ︳府文廟。泉州夙稱“海濱鄒魯”,人文蔚起,此為東南地區(qū)名聞遐邇的最大的文廟建筑群。 2、 固執(zhí) “南渡衣冠留晉俗,四門詩賦壯唐猷” 泉州包容的同時卻很“固執(zhí)”,固執(zhí)地堅守著傳統(tǒng)秩序,異常堅韌的傳統(tǒng)信仰——泉州本地的“鎮(zhèn)境神文化”,這可能是最接地氣的神了,古代泉州將城區(qū)劃分約38鋪94境,每境設(shè)一位境主公以保境安民。 而這些神袛多為曾是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的人,有的為文將有的為武將,有的為樂善好施的醫(yī)生有的是教書育人的先生,往生后被后人所供奉,以祈求平安,更重要的是學習這些先人們的品質(zhì),不僅僅是信仰,更是榜樣。 ︳天后宮。現(xiàn)存建筑規(guī)格最高、規(guī)模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媽祖廟宇。媽祖原名林默娘,北宋湄洲島民女,因行善濟人,驅(qū)瘟除病,后被奉為“天后”。 ︳文興宮。據(jù)統(tǒng)計在泉州1.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這樣的民間信仰宮廟就有6000多間。 以此鎮(zhèn)境神文化而衍化出來諸多的民俗活動,如“佛生日”、“普渡節(jié)”,神明巡境等等,大家邀請親朋好友熱鬧歡聚,表達著對自然鬼神的敬畏和對豐收喜悅的分享,那種隆重感不亞于春節(jié)。 于是長期與神明比鄰而居的生活,拉近了人與神的距離。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在泉州三兩步就能遇見一座廟宇,不用舉頭三尺,處處都有神靈,平日里燒香拜拜就像吃飯一樣平常,有事就要去問問神明的意見。 ︳“佛生日”。 有一次,同學回村參加“佛生日”,村里氣氛熱鬧,放著歡快的樂曲,仔細一聽竟然是基督教的“Merry Christmas”,哭笑不得便去向長輩說這是圣誕快樂歌,長輩們想了想,這“圣誕”不就是“佛生日”的意思嘛!淳樸接地氣的宗教觀,使得神明不再是高高在上冰冷的偶像,而更像有血有肉的至親好友。 我常常在想,經(jīng)過那個動蕩的年代,這里為什么能保存下這么多寺廟,后來才漸漸明白,泉州人與神明的關(guān)系早已是根植于內(nèi)心、流淌于血脈。我想這就是泉州人的固執(zhí)所在,這就是泉州人的“根”,為人、做學問、做生意、漂洋過海闖蕩的“根”。 平日里有諸多繁瑣的民俗儀式,看似束縛,但在這些細枝末節(jié)中,藏著中國正統(tǒng)的精神秩序,因為這近乎頑固的儀式教給人們“規(guī)矩”,教可為和不可為,知敬畏,懂感恩,愛拼敢贏,堅守信仰同時充滿彈性,亦固執(zhí)亦包容。 要說這“根”的來源,還是源自“衣冠南渡”——因為中原戰(zhàn)亂晉人南遷,士大夫家族南遷把最正統(tǒng)的中原文化帶到閩地,因特殊三山一海的地理環(huán)境,使得中原文化傳統(tǒng)在閩南地區(qū)延伸。 斗轉(zhuǎn)星移,這里流傳下的傳統(tǒng)竟比中原地區(qū)更執(zhí)著。于是在這里的歷史,沒有被鎖進博物館,而是在古城街頭巷尾的生活中,俯仰可拾:閩南語保留著晉唐的古音,抑揚頓挫又飽含深情,許多古詩詞用閩南語念起來才是更有韻味; ︳高甲戲。 ︳南音。 “高甲戲”“梨園戲”“南音”等這些被成為活化石的傳統(tǒng)戲曲,演繹了一個個懲惡揚善淳美理想的故事,這晉唐遺音從彼時一直悠悠地唱到了此刻,成為了一代代人的精神食糧; 固執(zhí)地守著祠堂宗族聚住,古厝門楣匾額上的衍派、傳芳,都表達著對血脈情緣的歸屬,愛拼敢贏的泉州人無論漂去多遠,都不忘記這根。 3、 歲月 “東西雙石塔,南北一長街。” 這一切,這烙印在骨子里的根,這固執(zhí)的精神秩序,是束縛,但更是依靠,所以泉州城還是“東西雙石塔,南北一長街”的舊時模樣,古街古橋古塔,就這樣遙相對望,站成了永恒,在漸漸失去信仰的年代里,泉州的這份溫柔的堅定,彌足珍貴。 ︳西街-鐘樓。 ︳安平橋,是中國現(xiàn)存古代最長的石橋。 ︳橋中的水心亭,柱上掛有對聯(lián)“天下無橋長此橋,世間有佛宗斯佛”。 ︳洛陽橋,我國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 我曾站在這古橋上看過晴天雨天,看過落日晚霞,目極遠方,心境開闊極了。而洛陽橋從北宋一直站到如今,任憑潮起潮落,年去年來。 ︳萬壽塔,建于南宋紹興年間,矗立于泉州灣海岸寶蓋山山頂,是海船出入泉州灣主要航標。 ︳六勝塔,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同樣作為泉州灣航道的主要航標塔,見證了刺桐港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 ︳文興古渡口,古泉州沿江集群商業(yè)碼頭之一,站在這古碼頭,想象著那時匆匆過路的商客們。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福建閩南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 ︳晝與夜的朝天門。 ︳夜幕下的臨漳門。 ︳雨中的泉山門。 ︳紅磚厝。 ︳石頭厝。 ︳這一抹閩南紅是多少游子夢中故鄉(xiāng)的顏色。 ︳出磚入石。 4、 市井 “風俗淳厚,其人樂善” 我最愛那些閑來無事去老城區(qū)走走的時光,在那些古街小巷中,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蔭斑駁地灑在路上,廟宇門口三五成群的老人,腳邊臥著鄰家貓狗,桌上擺著新蒸的碗糕,路邊有甘甜的免費奉茶,每個人都面帶笑意。 如果你愿意就可以坐下來聽老人們講很多過去的故事,氤氳的香火中夾雜著濃濃的人情熱度。這座城太有中國該有的樣子了,真摯又溫情。 ︳市井生活。 ︳鄰家的妹妹。 ︳過馬路的雙胞胎。 ︳賣魚的阿婆。 ︳守候的漁民。 ︳聊家常的街坊。 ︳騎車的僧人。 ︳休閑的老人。 ︳嬉戲的孩童。 ︳洗澡。 ︳化妝。 ︳愛困。 ︳中山路。 ︳騎樓。 ︳新門街。 ︳城市晚霞。 ︳出入平安。 ︳尋常人家。 ︳青石板路。 ︳燕尾脊。 ︳厝頂?shù)凝垺?/span> ︳厝角。 ︳陽臺。 ︳窗。 ︳梯。 ︳門。 5、 自然 “帝京須早入,莫被刺桐迷。” ︳落日余暉下的船只。 泉州有兩條江水,一名洛陽江一名晉江,正是為懷念晉朝的中原故土洛陽而命名,對血脈情親的眷戀如同這濤濤江水。 ︳渡江。 ︳泉州灣。 ︳泉州的最東極,惠安小岞風車島。 ︳太平洋的風兒最先吹到你。 ︳泉州唯一的孤島行政村,惠嶼島。 ︳日出惠嶼,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出海。 ︳大坪山鄭成功雕像。 ︳清源山無塵石,遠處可俯瞰到西湖和閩臺緣博物館。 ︳紫帽山,花木茂盛清幽恬靜。 ︳西湖,煙雨蒙蒙的橋。 ︳東湖,亭亭凈植的荷。 ︳心形葉。 ︳櫻花。 ︳清清淡淡。 ︳桃花。 ︳生我之時我是誰,未曾生我誰是我。 ︳落葉。 ︳刺桐花開。 泉州沉淀了一層層的歲月,藏著許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碎片,古樸醇厚,老城區(qū)有永遠走不完的歲月,如果你用心體會,也定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那些道不清的文化基因,早已融入你我的血脈當中。 余光中有一首寫給泉州的詩:刺桐花開了多少個春天 ,東西塔對望究竟多少年 ,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 ,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而如今我這艘船只,帶著她饋贈予我的一切美好,也駛出了泉州灣,但我深知這不是離別,就如我深知我們并不是第一次相遇一樣。 千里迢迢人海茫茫,感恩遇見的這座城和這座城里的人們,那些無法言及的深情,化作一句, 此生有幸。 無論你是泉州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在泉州,歡迎留言你對泉州的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