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資治通鑒 周記 四 田單向齊王推薦貂勃。齊王的九個寵幸臣子都想中傷田單。爭相對齊王說:“燕國攻打齊國時,楚王曾派將軍率一萬軍隊來幫助齊國。現在齊國已經安定,社會也日趨穩固,何不派使者前去楚國道謝?”齊王問:“左右的人誰合適?”九個人都說:“貂勃可以。”貂勃出使楚國,楚王予以熱情款待,幾個月不放他回去。九個人又一齊對齊王說:“以貂勃一個人的地位能受到萬乘車馬的楚國重視,難道不是倚仗了田單的權勢嗎!田單與大王之間,不分君臣上下,況且他心懷不良之志,對內安撫百姓,對外關懷狄族,禮待天下的賢良人才,他的志向是想大有作為,希望大王明察!”過了幾天,齊王喝道:“召國相田單來!”田單非常驚恐,摘下帽子,光著腳,赤裸上身前來,退下時請齊王治他的死罪。過了五天,齊王卻說:“你沒有得罪我。只不過要你行你臣子的禮節,我守我君王的禮節而已。”貂勃從楚國回來,齊王賜宴招待。飲到興頭上,齊王又喝道:“召國相田單來!”貂勃離開座位下拜說:“大王上比周文王如何?”齊王回答:“我不如。”貂勃說:“是的,我本知道大王不如崐。那么下比齊桓公如何?”齊王回答:“我也不如。”貂勃又說:“是的,我也知道大王不如。然而周文王得到呂尚,尊為太公;齊桓公得到管仲,敬為仲父。現在大王您得到安平君田單,卻直呼'田單’,怎么能說這種亡國的話呢?何況自開天辟地,有人民起,做臣子的功勞,誰能比安平君更高?當年大王不能承守祖業,在燕國起兵襲擊齊國時,大王逃到城陽的山里,安平君以人心危恐的即墨方圓三五里城郭,疲憊不堪的七千名士兵,力擒敵軍大將,收復齊國千里領土,這些都是安平君的功勞呀!如果當時他置城陽的大王不顧,自立為王,天下沒有誰能阻止。然而他從道德禮義考慮,認為堅決不能那樣做,所以修筑棧道木閣前去城陽山中迎接大王和王后,大王您才能得以回歸,治理百姓子民。現在國家已經穩定,人民已經安寧,大王卻'田單、田單’地叫,小孩子也知道不該這樣做。大王您趕快殺掉那九個家伙向安平君謝罪;不然,國家就危險了!”齊王聽從指責,殺掉了那九個幸臣并流放其家族,加封給安平君掖邑地方的一萬戶俸祿收入。 【解析】九個臣子設了一個局,讓貂勃出使楚國,然后私下找人給楚王說,要好生款待我們國家使者,然后楚王就熱情款待,九個臣子就在齊王面前,煽風點火,挑撥齊王與田單的關系,說田單有野心,楚王對貂勃的熱情態度可以證明。這個時候正是考驗君王定力和識人才能的時候。我們解析一下田單是如何應對這九個人進讒言的: 這個時候田單自我辯駁只會越描越黑,而且這種情況自我辯駁很無力,效果很差,所以田單選擇了直接去齊王面前領罪,我們分析三點供大家參考: 1、自己如果直接去領導那里領罪,齊王是不會因此事而降罪于他的,如果齊王因此事直接降罪于他會顯的君王度量小,落下笑柄,即便齊王想治他罪也不會急于一時。 2、這樣可以更加顯示出自己忠誠,可以讓齊王疑慮打消一半,比直接和齊王爭辯效果好得多。 3,主動請罪是想看看齊王對此事什么態度,然后再想應對之策,對癥下藥。 有了這三點做鋪墊,田單知道讓別人向齊王求情進言效果最好,所以田單再讓貂勃用辯論之術找機會在齊王面前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就可以打消齊王疑慮。 自古就是優秀的人才容易受別人抱團排擠,這時候是最考驗領導的識人察人的能力的,小人有小人的理,君子有君子的理,正反都是理,領導者如果沒有一定的主見,很容易被下屬忽悠,領導的每一次選擇,都關乎著組織的生死存亡,我們不得不說田單應對的高明。 原創文章 轉載標明出處 權謀幫 讓你職場、商場、情場、官場、如虎添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