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農村的老家,發現了這么一個現象:很多人已經40多歲了,還和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一樣,選擇進廠打工,拿三四千的工資,卻不想做點自己的小生意,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這是為什么呢?我身邊不少親戚朋友都是這樣的一個情況,比較了解,所以分析總結出了3個原因: 1.積蓄不多,經濟壓力大,輸不起有位伯伯,今年五十多歲,已經進廠打工10年了。雖然明知道進工廠打工很辛苦,工資也不高,卻一如既往地做了十年一線流水線的員工。問他為什么這些年積蓄比較多的時候不想自己做點小生意呢? 伯伯笑了笑說:“四十多歲的那時候呢,確實非常想出來做點小生意的,但是一想到動輒十多萬的本金,還得加上我老婆幫忙,如果兩個人忙活下來,一年卻掙不到錢,那家里真的揭不開鍋了。經濟壓力大,輸不起”。 2.沒有一技之長這類人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沒有多少文化,大部分勉強初中畢業;對將來也沒有什么想法。畢業了就隨著年長的親戚外出打工了。 年紀大些,結婚生子,面臨著孩子的吃喝拉撒,上學費用,才稍稍定下心來在工廠老老實實打工。不過,也就限于老實上班,沒有想過在工廠積累自己的經驗,成為管理層;或者,積累經驗人脈,將來有朝一日出來自己單干。年復一年地做一線流水員工的工作,領一成不變的工資。所以,這類人是沒有辦法離開工廠,做自己的小生意的。 3.想做生意,卻不知道如何持續經營這類人有自己當老板的夢,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持續經營。如果做生意只是為了一時的快感,而沒有考察清楚如何進貨,消費者的喜好,啟動本金,如何銷售,如何控制成本,那么很有可能把本金賠個精光,還浪費了好些時間。 有個朋友說去年他瀟灑地從工廠里面辭職出來,在路邊做流動的早餐和中餐檔口。客源是有了,大部分是工廠的工友,這些人節儉習慣了,朋友的粉,只能賣便宜一些,利潤薄弱。加上經常有城管巡邏,他得迅速拉好東西躲起來才不至于被沒收。到后面干脆不做了。這樣新的三輪車、磨漿機,炊具等等,都被閑置不用,半個月損失了兩萬多。朋友說,早起貪黑起來做,太折騰了,還賠了之前好不容易攢到的錢,真的不如進工廠上班! 有網友說:做生意應盡可能的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加之運氣,才有可能成功。 職場上的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呢?
|
|
來自: 昵稱52773621 > 《農民貼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