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郡零陵,楚越要津;開物成務,江南都會。際會風云,兵家常爭。民秉是氣,尚武崇文,蔚然成習。 古城東山,文化殿堂,文武二廟,卓立其間。所謂武廟者,乃祭祀蜀漢之關公也。 而關公者,名羽,字云長,漢末解州人也。追慕義兄玄德,匡扶西蜀,征戰南北,忠義仁勇,威震三國。永州百姓,心儀關公,洪武初年,遂于孱陵侯廟舊址,修建關廟,名曰“蜀漢前將軍壯繆侯祠”。清順治元年,封關羽帝號,九年加謚“忠義神武”,十三年,永州府參戎劉公文選重修,題曰“關帝廟”。雍正三年,行春秋二祭。嘉慶尊謚“仁勇”,牌曰“忠義神武仁勇關圣大帝”。因“武圣”之譽,遂有“武廟”之名。 斯廟規制,湘南最大。嘗為衡、郴、永、邵四州同奉共祭之所。昔四州聯防,興師出征,嘗于此祭祀關圣,操演將卒。上告天神,下壯軍威。 有清三百年間,有文獻記載,修繕六次,規制空前。至20世紀上葉,政局動蕩,內憂外患,數遭劫難,墻垣頹廢。歷經文革而后,正殿、抱廈、丹墀而外,幾成廢墟。 白云蒼狗,幸逢新紀。舉國上下,倡文化自信,求民族復興。 市委、市政府,深謀遠慮,踔厲風發,為提升古城品質,展現永州人文,武廟修復之事,數度提上議事日程。 壬辰(2012)孟春,零陵區委、區政府,延請省考古所協助,進場探掘,閱時半載,殿閣格局,一一推定。自中山路而上,依山就勢,逐層遞進,共九級平臺。循其舊制,復其廟貌,展其新顏。 于是乎,鳩工庀材,夙夜謀籌,至丙申仲冬,山門、鐘樓、鼓樓、儀門、照壁、戲臺、盥洗所、省牲所、獻殿等建筑群落,次第完工。明年,雕梁畫棟,精工細琢;園林射圃,古木蔥蘢;曲徑幽境,長廊迂回;亭臺閣殿,椽牙交錯;五龍丹墀,騰云吐霧;青龍石柱,栩栩如生。五進五間,井然有序。新舊銜接,渾然一體。屋宇巍峨,凜然關圣。高山仰止,心慕九五之尊;憑欄俯瞰,滿眼古城秀色。零陵古城,煥然新色。暮鼓晨鐘,樂然成景! 古人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今零陵東山,聚文武二圣,融釋道數教,得仁勇心訣,必名垂天宇。殿有聯曰:“秉燭豈避嫌,此夜心中有漢;華容非報德,當時眼底無曹。”仁義于斯,忠勇在茲,此湖湘文化之內核,永州精神之本質也。 永州武廟,重修功成,萬民歡欣,膜拜頂禮,爰以為記。 是年丁酉臘月吉日。 本文來源:零陵發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