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m @ 2018.03.01 , 22:00
又一個日常的周四。你加了一小時的班,又在回家路上碰到晚高峰,為了不再壓榨自己寥寥無幾的休息時間去超市買菜,你最終決定把家里的冰箱清理一下。 這個看似天衣無縫的計劃,在你檢視自家冰箱時涼了半截。幾根短小的胡蘿卜,塑料外賣盒子里裝著些不知何年何月的的鷹嘴豆泥,幾顆番茄……看看我發現了什么,半包生培根。就在前幾天,你打算用這些玩意兒做個家常的火腿番茄三明治(BLTs),所以這些培根應該沒啥問題吧?但定睛一看,你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它通體都是可疑的棕褐色,聞起來好像也不太對。 為什么加工肉制品變質得這么快?要是保質期再長一點,我就能開開心心地煎上一盤脆皮培根。但如果我只有這種肉的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那么大概生肉的保質期會更長吧? 但不盡然。未加工的肉類,如切片火雞、雞肉餅、雞肉排或牛排,當新鮮貨煮熟保存時,其期限為三至五天。然而加工肉制品卻能在冰箱里保存數周。舉個栗子,未開封的熱狗能在冰箱里放上兩個星期,就算是開了封也能放上一個星期;原封不動的午餐肉保質期也有兩周以上,但一旦打開了包裝或是從熟食店購買的,應在五天內食畢。 那么,何為傳統意義上的加工肉類?早晨面包圈上的培根,深夜三明治上的熏肉,任何通過煙熏、腌制、鹽漬或通過添加化學物質來保存的肉類都屬于“加工肉制品”的范疇。其中就包括午餐肉(包括罐頭裝或者散裝的)、火腿、香腸、熱狗和腌豬排。一般來說,這種肉都會被做成適合夾在面包片或圓面包里的形狀。 雖說一般加工過的肉制品在冰箱中的儲存時間會比新鮮肉類更久,但定期查看包裝上的最佳食用日期仍然是有必要的。這些說明會告訴你這些肉什么時候還能吃,什么時候不能再吃了。無論肉類是否經過加工,在過期后繼續食用總歸是有風險的。 本文譯自 howstuffworks,由譯者 lnm 基于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