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光素酶是理想的報告基因,因為哺乳動物細胞中不含內源性螢光素酶,一旦轉錄完成立刻就生成功能性的螢光素酶,同時在所有的化學發(fā)光反應中,它的光產物具有最高的量子效率,檢測靈敏度高。熒光素酶報告基因被廣泛用于miRNA靶基因驗證。 熒光素酶報告基因的原理在于miRNA主要通過作用于靶基因的3’UTR起作用,可以將目的基因3’UTR區(qū)域構建至pGL3-basic載體中報告基因Luciferase的后面,構建熒光素酶質粒。然后轉染至細胞中,通過比較過表達或者干擾miRNA后,檢測報告基因表達的改變(監(jiān)測螢光素酶的活性變化)可以定量反映miRNA對目的基因的抑制作用。結合定點突變等方法進一步確定miRNA與靶基因3’UTR的作用位點。 同時,為了減少內在的變化因素,比如:培養(yǎng)細胞的數目、細胞轉染和裂解的效率等對實驗準確性的影響,將帶有海腎熒光素酶基因(Rinilla luciferase)的質粒(phRL-TK)作為對照質粒與報告基因質粒共轉染細胞,提供轉錄效率的內對照,使測試結果不受實驗條件變化的干擾。在測量過程中,首先加入熒光素酶檢測試劑Luciferase Assay Reagent II時產生螢火蟲熒光信號,這樣先測量螢火蟲熒光素酶活性。定量螢火蟲熒光強度之后,再在同一樣品中加入Stop&Glo Reagent試劑,將上述反應淬滅,并同時啟動海腎熒光素酶反應,進行第二次測量,稱之為雙熒光素酶報告基因實驗。 下面就介紹一下螢光素酶實驗檢測步驟: 一、樣品準備: (1)細胞鋪板:將細胞按50%的密度接種到細胞培養(yǎng)12孔板內。 (2)轉染:16h左右細胞約70%時轉染螢光素酶報告基因質粒,每個樣品設置3個復孔。首先設計四組:
2.1配制質粒組:按照每空50ng質粒,同時每孔20ul無血清培養(yǎng)基計算需用量,標記為A。 2.2配制miRNA NC/mimics:miRNA NC/mimics的終濃度為20nM,同時每孔20ul無血清培養(yǎng)基計算需用量,分別標記為B、C。 2.3配制對應轉染試劑:按照每孔0.5μL轉染試劑,同時每孔20ul無血清培養(yǎng)基計算需用量,標記為D。 2.3稀釋好的四組試劑常溫孵育5min。 2.4將稀釋好的質粒DNA和miRNA mimics分別和對應轉染試劑混勻,常溫孵育20min。 2.5將2.4步驟中試劑對應加入孔中。 2.6轉染6h后,換新鮮完全培養(yǎng)基。 (1)質粒共轉染36-48h后,棄去培養(yǎng)基,用100μL 1XPBS清洗細胞。 (2)傾斜12孔板,吸干剩余的PBS。 (3)去離子水將5XPLB(裂解液)稀釋成1XPLB(現配現用),使用前放到常溫。 (4)每孔加50μL稀釋好的 1X PLB,置搖床振搖20-30min以保證裂解緩沖液完全裂解細胞。 (5)選用白色不透光的96孔酶標板中每孔加步驟4的上清液10μL, 加入100μL預先混好的Luciferase Assay Reagent II,2s后測數據,檢測熒光素酶反應強度。注意此步需在避光條件下進行。 (6)測定結束后,每孔添加100μL預先混好的Stop&Glo Reagent,靜止2s后,測數據,檢測內參海腎熒光素酶反應強度。 (7)記錄讀數:每個樣品會有3個數值:RLU1—螢火蟲熒光素酶反應強度, RLU2—內參海腎熒光素酶反應強度,計算兩組數據比值,即RLU1/RLU2。 (8)分析數據:比較1、2組可以發(fā)現由于對照組未轉染質粒,因此檢測不到熒光素酶反應強度。比較3、4組,由于轉染microRNA mimics進行microRNA的過表達,螢光素酶的活性降低,提示microRNA可能參與抑制靶基因的表達,需要結合定點突變等方法進一步確定miRNA與靶基因3’UTR的作用位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