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雜志 第20180307期 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藥疹、蕁麻疹、肺炎”案 作者/張宏豐 浙江省遂昌縣中醫院 華某,男性,34歲,因三月前在某市級三甲醫院胃鏡檢查提示“幽門螺桿菌感染”,給予抗“HP”治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膠鉍、奧美拉唑四聯,治療一周,出現“藥疹,蕁麻疹”,停上述四藥,給予非索非那定片、青黛膠囊等治療,皮膚瘙癢無好轉。 三月來仍反復頻繁出現皮膚瘙癢,斑丘疹,此起彼伏,部位不定無規律,邊緣不規則,大小不一,一日三四次,三天前出現夜間微惡寒,有潮熱、微汗,胸中悶、煩,咳嗽一二聲,晨起微氣急,無痰,咽不痛、不癢,于2018年1月21日來中醫門診,要求中醫治療。 CT平掃提示右肺感染 一診照片 查體:舌質淡,苔白,脈浮緩。 給予麻黃桂枝各半湯加荊芥防風。 處方: 桂枝10g 炒白芍10g 生姜10g 大棗10g 蜜甘草10g 蜜麻黃5g 苦杏仁10g 荊芥10g 防風10g 五劑,一日一劑,常規水煎服。 后記:2018年1月22日上午,患者高高興興來我門診,告知,昨日藥后,昨夜胸中煩、悶已經消失,早上起來皮膚已無瘙癢,疙瘩未出現,但仍有咳嗽一、二聲,囑其繼續服用完湯藥。 2018年1月26日二診:患者諸癥皆無,皮膚無瘙癢,不咳,胸中悶及煩已消失,未出現蕁麻疹,片狀、塊狀皮疹已經消失,局部皮膚遺留小硬結。 查體:舌質淡紅,苔薄膩,脈浮細。 予桂枝湯與玉屏風散。 處方: 桂枝10g 炒白芍10g 生姜10g 大棗10g 蜜甘草6g 黃芪30g 生白術12g 防風6g 五劑,一日一劑,常規水煎服。 二診照片 2018年2月2日(三診),患者前來,諸癥皆無,皮膚遺留小褐色硬結,無瘙癢和蕁麻疹出現,囑停藥治療。 作者按 患者病程雖然已有三月,但仍有表證: 1.微惡寒,有潮熱、微汗,舌質淡,苔白,脈浮緩。2.鼻門、雙顴部皮膚微紅,“反有熱色”。3.皮膚瘙癢,此起彼伏,此消彼長,部位不定無規律,邊緣不規則,大小不一。 《傷寒論》第23條:“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