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看了我寫的《IPO的90天改變了審計師什么》,不忍看我受苦,竟開始為我推薦工作。
正如金融圈鄙視鏈所標示的,公司代表品牌,而title區分價碼。
雖然一向以亂著稱,但金融圈的“規則”卻是最“透明”的。 總有種“只要25萬8,四大3年碩士男買回家!”的某寶既視感。
在這種簡單粗暴的人才交易規則下,出現了以下三種人:
01 底子好的人,適應規則
正如古代科舉制度選拔人才,最終多會出官入仕。 現代社會如高曉松口中的名校生,畢業后往往會選擇一條既定規則下萬無一失的職業路徑。 每年一茬接一茬的校園宣講會,和更多渴望被收割的應屆畢業生,年復一年為母校貢獻著穩定的名企就業率。
02 野心大的人,創造規則
我們都聽了很多“我有一個朋友…”的故事,卻鮮有人成為別人用來抬高身價的朋友。 為什么,總有人做著你我望而卻步的嘗試?為什么,有人想著不被世界改變,而有人想著改變世界。
03 底子不夠好,野心不夠大的人 蕓蕓眾生,如你如我
尤其是在四大這個行業,這樣的人太多,反映出這個社會的大多數人其實就是在底子不夠好和野心不夠大之間苦苦掙扎,尋求平衡。
我們通過各種方式,企圖彌補教育、家庭等等背景上的短板。
正如我每年花幾個月的時間復習CPA,在日出而作、日出而息的工作狀態下生扛,以前無比耿直現在也懂得做一個“場面人”的重要性。我們愿意向這個明碼標價的社會屈服,是因為希望未來能有一天給自己的“野心”一個機會。
黃宣德曾就職于紐約畢馬威,MBA畢業后加入花旗銀行,后回國創業加入京東成為劉強東的財政大臣。
Nike創始人菲兒奈特創業之初,繼續做著日常的職業,起初是在普華永道擔任注冊會計師,后來在大學做了一段時間會計學教授,直到后來,才將耐克做成了象征美國文化的符號之一。
高我幾屆的前輩,辭職去了一家健身會所,搖身變成了健身屆最懂會計的男教練。
還有之前去參加奧運會鐵人三項,因為覺得做審計更累的姐們兒…… 在我身邊,更多的四大人不是只知工作,沒有生活的審計狗,反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默默蓄力而又踏實隱忍。
老俞曾經說“堅持下去不是因為我很堅強,而是我們別無選擇。”
其實不是的,堅持下去是為了更好的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