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這是為一個微信群準備的分享內容。我參加了一個《旦復旦新讀書會》的微信群,一位朋友拉我進去,其實我跟復旦壓根不搭界。此群有輪值制度,一周群主要主持群里的內容交流,以交流推薦所讀書籍為主。2018年春節后的一周剛好輪到我做主持,過大年休假,回了老家,手邊啥也沒有,咋整?看到群主的預通知,心里就在琢磨,咱就不向大家推薦書籍了吧,索性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縈繞于心但是一直沒有直面過的想象中的線路,一條與歷史文化有關的旅行線路。這就不必鉆山打洞地去找書,歸納,提要點了,很多意象和詩歌都在心中,稍稍找點資料補充就可以做到,比較容易。嘿嘿,我就偷了個懶。 分享了一周,有幾位朋友希望我整理一下分享。于是就有了下面的這些文字。多是整合資料,只不過是切入的角度不一樣,整合起來就有了些不太一樣的樣貌吧。 相信中國的很多人都讀過唐詩,大概沒有人不被絢爛的唐詩所迷倒。我這里想多說兩句的只是唐邊塞詩。 唐人詩的特點就是無論寫什么東西,都會顯得很闊氣。即使是愁,即使是恨,如杜甫的“艱難苦恨”也是“風急天高猿嘯哀”起興展開的。它是通過大的景物意象構造出的一種寥廓之境界,顯得十分闊達。 讀過唐詩的人,都會接觸過邊塞詩。邊塞詩歌是主要描寫邊疆軍民、戍邊將士生活、情感和西域邊疆風物人情的詩歌。伴隨著唐朝經營西域的經營政策,邊塞詩在唐代達到了頂峰。這些邊塞詩總體風格雄渾,詩境宏大。 我是一個喜歡旅行的人,不記得什么時候開始,心中依稀有了一個念頭,把唐時一些邊塞詩詞串起來,沿著當初邊塞走一趟,邊走邊讀邊看,從東到西,跟著陳子昂、李賀、李頎、王昌齡、王翰、王之渙、高適、岑參、王維、楊炯、李白、杜甫……一干邊塞詩人,從幽薊到燕山、馬邑、陰山、云州、朔州、太行、代州,雁門關、到靈州、涼州、賀蘭山、甘州、隴山、肅州、祁連山、嘉峪關、玉門關、瓜州、敦煌、陽關,遠眺安西都護府、焉耆、龜茲、天山、庭州,到樓蘭……那該是一次什么樣的旅程? 邊塞詩中,最多的是詩人們常常借著寫漢朝抗擊匈奴的人和事,來抒發內心情感。那是盛唐向強漢致意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志向和追求的體現。在后面我們讀到的很多詩歌中都能體會到這種情感和意象。 “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這樣的詩句大概好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咀嚼著這珠璣字句,怎能不心猿意馬,浮想萬千? 時間和閱讀量有限,知識有局限,不能也不必面面俱到,僅限自己所知,重在自己的喜愛和關注,準備從幽薊說起,一路說到陽關無故人。粗粗地瀏覽一遍唐邊塞沿線的關隘和相對應的詩歌。 今天,先說幽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 現在大家比較熟悉的稱謂應是五代十國后“燕云十六州”,其中的燕州就是幽州,也就是現在北京、河北一帶。 “燕云十六州”從五代十國開始,直至宋、元、明一直是遼國爭霸中原的主戰場。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在這塊土地上演繹了無數生離死別,蕩氣回腸的故事和傳說。 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今天的幽州臺遺址位于北京市大興區境內。2010年,由北京市大興區政府出資,在原大興縣埝壇水庫區興建了一座大型森林公園,園內有一組景觀,再現了陳子昂《登幽州臺歌》中的環境。 薊州區,就是唐代的古薊州,古稱無終、漁陽。秦代屬右北平郡,唐朝設薊州。在無終、漁陽、薊州這三種名稱中,漁陽和薊州是知名度最高的。 這里是唐朝詩人李白《猛虎行》中“一輸一失關下兵,朝降夕叛幽薊城”的薊州;這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漁陽豪俠地,擊鼓吹笙竽”里面的薊州;這里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漁陽鼙鼓動地來”等詩句提到“漁陽”的薊州;這里是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的“一朝漁陽動鼙鼓,大江以北無堅城”詩句中的薊州。 幽薊之地自古就有慷慨悲歌的傳統,蒼涼曠遠的風格和意象由來以久。 幽薊之地,流傳有名的當屬《登幽州臺歌》,唐代詩人陳子昂,曾數次登上薊北城樓,有感于歷史往事,寫下: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燕歌行 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詩人崔顥,于開元后期北上入河東軍幕時,多次到過薊州,寫下《古游俠呈軍中諸將》: 少年負膽氣,好勇復知機。 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 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 那叫一個英雄少年豪氣,最后兩句,非得大聲讀出來才帶勁兒。 云帆轉遼海,粳稻來東吳。 越羅與楚練,照耀輿臺軀。 唐代詩人祖詠曾寫下:《望薊門》 燕臺一望客心驚,簫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這兩句,讀來還是能夠體會到他的英雄主義氣息。 李頎的《古意》,全詩12句,曲折婉轉,情感深沉,邊塞風情盡顯。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磔。 黃云隴底白云飛,未得報恩不能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唐代詩人李白游至幽燕曾寫下多首表現薊地風物人情的名作,一首《北風行》很是有名。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燕山雪花大如席”,我小時讀到這句,真的覺得不可思議,驚奇不已,覺得李白真會吹牛。 Tips l 薊州是明長城設立的九個要沖重鎮之一,是天津的旅游大縣,號稱天津的“后花圃”,有國家5A級景區、“京東第一山”的盤山,乾隆帝云:“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還有國家自然保護區八仙山,國家森林公園九龍山,更有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清東陵。 l 從天津出發,到薊縣吃早點(不可不吃的桑梓豆片),逛漁陽古街。 l 獨樂寺主體建筑觀音閣,我國木結構古建的代表作,也是國內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 l 薊州白塔是中國僅存的七處白塔之一,是中國古代建筑與印度造塔藝術,完美結合的經典之作 l 黃崖關長城始建于北齊天寶七年(556年)。唐代,安祿山在這里駐扎其精銳部隊――雄武軍。杜甫《漁陽》詩中寫道:“祿山北筑雄武城,舊防敗走歸其營。系書請問燕耆舊,今日何須十萬兵。” 詩里的雄武城,就是黃崖關。《方輿紀要》載:“雄武城在州東北,唐天寶六載(747年)安祿山筑。” l 有一條古長城線路,從東太平寨出發,穿過石龍峽景區,一直到天臺山,全程12.7公里。戶外越野者不可不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