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作業和提高成績是否矛盾?沈陽鐵路第五小學用34年實踐給出了近乎完美的答案。 當眾多家長奔跑在課外輔導班、為陪孩子寫作業而焦慮時,這所小學三任校長堅持34年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實施愉快教育改革試驗,學生在興趣引領下高效融入學習,在愉快教育理念下減負提質。 1 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
鐵路五小不留書面家庭作業源于1984年。那時,學生負擔很重,時任校長張秀金決定在全校推行減負,先搞了一個試點班。 方法很簡單:向課堂要實效,增加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積極性。 半年下來,試點班的成績明顯高于其他班級。從此,全校一至六年級都不留家庭作業了。 實踐課程走進中華餃子文化 “高效課堂”是采訪中老師們提到的高頻詞。
現任校長于瑩說,教師要保證學生每一堂課、每一天、每一階段所學的知識都能在課堂上全部吸收消化,這叫“三清”制度。
為實現“三清”,在鐵路五小,教師把大量精力用在備課、教學交流上,保障教學的高品質。 五年級于淼老師來到鐵路五小后,所有校領導集體聽課,為她出謀劃策,指導改進課堂教學,在2017“和平區好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中,她獲高年級語文學科冠軍。
為提高學生高效學習的能力,學校每天下午開設一節15分鐘微型訓練課程。 從低年級的限時書寫、限時記憶,到高年級的思維導圖整理交流微型課程設置,使學生記憶、傾聽、概括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極大改善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34年來,鐵路五小歷任三任校長,不留書面家庭作業的傳統一直保留了下來。 對于現任校長于瑩來說,堅持不留家庭作業所要承受的壓力,這些年來只增不減: 雖然取消了小升初,但升學壓力前移,家長對孩子期待更高,各類考試難度也不斷提高,不留作業這一招還能否好用?
從參加工作起就在鐵路五小、從教26年的于瑩探索“學生即未來”的教育主張,把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為兒童提供適切教育作為核心理念,制定了學校的教育策略和行動方略。 動力航模社團讓學生夢想成真
如今,鐵路五小3個校區已有67個教學班,3100余名學生,仍然堅持全部不留書面家庭作業。 2 學生放學之后做什么? 課后不留書面作業,學生回家后做什么?學校就完全不管了嗎? 放學后,鐵路五小二年級學生史殿策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又一次投入到自己最喜愛的冰球訓練場上。 他已練習冰球近一年,并在遼寧省冰球聯賽上有過精彩表現。 史殿策同學在冰球訓練中 兩個小時的訓練結束后,回到家里他首先打開電視,不是為了看動畫片,而是收看整點新聞,臨睡前,又看了一會兒班主任推薦的課外書《神奇的校車》。
在鐵路五小,沒有統一的書面作業,但每個孩子都會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安排放學之后的生活:讀小說、做手工、練書法、跳街舞……
據介紹,為豐富學生課外活動,鐵路五小推薦“有字書”和“無字書”。“ 有字書”即傳統書籍,通過定期推薦書籍,開設每周一小時閱讀課,每月一次讀書交流,每學期一次讀書節等,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的能力和品質。“ 無字書”即新聞,通過引導學生每日閱讀報紙、聽廣播、關注網絡新聞等,并在每天晨讀時進行學生自主“播”“評”“辯”新聞。 讀書節圖書交換小超市一片火熱 學校開設了智能機器人、奧爾夫音樂、數字美術等20門必修課,成立了科技、藝術、健身、讀書社、英語俱樂部等60多個選修社團,幫助孩子定位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特長。 同時,進一步豐富學生在校和課后生活,不讓他們在“書山題海”中淹沒。 3 愉快教育讓學生享用不盡 鐵路五小四年級家長“天天爸爸”在2016年寫給全體一年級新生家長的開學寄語里說:
四年級學生李嘉熙原本學習成績普通,有時會出現課堂表現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等情況。 加入學校創客空間社團一年來,他成為學習小組的核心成員和科技小明星。 他帶領小組成員共同研究的創新作品——“便攜一站式手機伴侶”已入圍2018年沈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學校2013年畢業生王洪亮現就讀于遼寧省實驗中學,在2016年中考曾以744分(滿分760分)的成績名列全市第三名。在鐵路五小的學習經歷讓他受益匪淺。
機器人社團受到學生歡迎
一路走來,疑慮和質疑聲從未消失,但鐵路五小初心不改,堅持探索愉快教育辦學新舉措。 不斷推出微課程、科創課程、研學實踐課程等新課程體系,并交出了一份份漂亮的成績單: 學生學科質量監測名列全區前茅,語文和英語學科成績在全市試驗區55所小學中名列第3名和第4名,近5年獲省以上科技、藝術、體育等榮譽上百項。
于瑩校長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