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呂橋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鎮廣大干部群眾,堅持“質量強鎮、品牌興鎮”發展戰略,聚焦“經濟發展、人民幸福”兩大核心目標,緊盯“百億園區、特色城鎮、現代農業、民生改善、黨的建設”五大中心任務,破解“安全、穩定、生態”三大制約因素,真抓實干、攻堅克難,重塑呂橋產業新格局,再造呂橋發展新動能,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氣象、邁上新臺階。 全年完成全部財政收入2.1億元,同比增長4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6億元,同比增長20%;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完成2.9億元,同比增長8%,圓滿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把“綠色”作為呂橋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全力推進產業轉型和品質升級 聚焦“筑巢引鳳”這條主線,呂橋經濟成功實現“涅槃重生”。強力推進呂橋產業結構重塑。一年來,關停環保不達標和產能過剩的小石化、小煤化企業20余家,成功引進天津欣同祥石油焦項目。再造呂橋經濟發展新動能。投資1.6億元的信諾立興10萬噸/年DOP項目建成投產;投資1.1億元的金鵬燃料油項目開工建設;投資1.5億元的盛鑫燃料油和博翔廢機油處理項目穩步推進。投資9.6億元的博翔石墨一期年產3000噸特種石墨項目試車生產;投資3.7億元的德福皮革項目進度過半。新業態鋒芒初露。上市公司北京三聚環保注資收購華晨石油,全年營業收入40億元,上交稅金5000萬元。建設基礎完善、綠色環保的生態園區。呂橋工業園全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6000萬元。總投資4100萬元的園區污水處理廠落地開工;投資900萬元,完成園區雨污分流管網建設;投資700萬元完成園區雙電源雙回路電力架設工程和高、低壓天燃氣管網建設;投資300萬元的園區整體形象提升工程正在實施。 二、把“宜居宜業”作為城鎮建設的立足點,全力打造“生態小鎮、活力之城” 堅持經營城鎮和管理城鎮協同推進的城鎮發展思路。建設生態之鎮。鎮區地標廣場、景觀河公園成為環境優美的休憩場所,浮河花海吸引周邊群眾駐足流連;鎮區橋梁燈帶、府前街亮化讓夜晚的呂橋呈現出別樣的景致。建設活力之鎮。投資600萬元啟動鎮區中心幼兒園建設,提升城鎮醫療、金融等服務質量,開展建材市場、商貿市場、汽車港、城鄉客運站建設前期調研。建設文明之鎮。推進“文明城鎮、文明村莊”創建。利用條幅、標語、文化墻、微信平臺等形式,曝光不文明行為,讓文明的種子在全鎮5萬群眾心中生根發芽。力爭3-5年的時間全鎮35個村全部成為“文明村”。 三、把現代農業作為農業發展的目標方向,大力推進呂橋農業的結構調整和效益提升 立足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推動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現代農業。大力推進互聯網 農業,探索農業和旅游觀光業融合發展之路。今年我鎮共新增注冊農業合作社7家,新增流轉土地5000余畝。垠坤合作社成為我市唯一獲得省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稱號的合作社。截止2017年底,我鎮土地流轉總量達到30000畝,占全鎮耕地總量的30%。現代農業初露端倪。2017年,幾家種植大戶流轉津汕高速連接線和205國道兩側土地2500畝,種植冬棗、蘋果、櫻桃等各類果樹,打造“果品長廊”;狼虎莊村規模化推廣種植油菜經濟作物1300畝,吸引周邊游客15000人次前來觀賞游玩。特色農業大膽嘗試。陳莊子村金晟牧業養殖合作社建成400余畝的純正黃驊冬棗育苗基地和400余畝的中藥材蛇床子種植基地。啟動浮河水系綜合利用前期調研,以“三河(浮河、石碑河、滄浪渠)”貫通推動傳統種植模式和經營模式和革命性變革。 四、把改善民生作為社會發展的中心任務,全面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不斷提高群眾對發展的認同感和滿意度。打響碧水藍天保衛戰。圓滿完成秸稈禁燒工作任務,聯合市安監、環保、公安等職能部門開展專項行動10余次,對鎮內90余家企業執行停產、限產措施,拆除非法加油窩點32家,整治小鍋爐85臺,推動鎮域168戶家庭置換清潔煤,苫蓋各種“煤場、堆場、料場”586處。投資3000余萬元,完成全鎮17處污染坑塘的生態治理。對全鎮21家“散亂污”企業全部按照“兩斷三清”標準進行取締,并順利通過環保部督查組驗收。把信訪工作作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力、凝聚民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圓滿完成各項維穩綜治工作。推進民生工程。投資2300余萬元,全鎮32個村新修村路30余公里、罩面22萬平米;劉三莊河北橋建成通車;完成河北、西壇、狼虎莊、王大本、陳莊子等村的排水、便道硬化、路燈等一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好事、實事。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發放低保、五保、優撫等各類補貼救助資金400余萬元,完成危房改造40余戶。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對鎮村食品衛生攤點開展常態化檢查檢。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識別工作,新增新識別戶84戶,退出“低保”130人。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成功舉辦高氏武術交流會、何橋武館表演賽、呂橋鎮籃球賽等項目。 五、把廉潔高效作為基層組織的根本要求,建設一流隊伍,打造效能政府 深入開展“兩學一做”活動,牢固樹立“四個意識”,領導干部的服務意識顯著提升。完善考核督導機制。完善村“兩委”干部考核辦法,完成全鎮35個行政村“兩委”干部干事檔案填報;推進村級黨組織星級化管理。實行“四有”工作機制,組織村兩委干部培訓70余人次。強化紀律約束。依照“穩定不穩定、發展不發展、干凈不干凈”的評定標準,對村“兩委”干部履職盡責情況開展巡查督導62次。建設效能政府。做好四級服務培訓工作,培訓各村四級代辦員100余名,為群眾辦理服務事項7000余件。 展望2018 一、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著力打造環保型、循環性生態園區。 快項目建設。促進年內峻工的河北博翔6000噸/年特種石墨項目達產達效,德富皮革和金鵬燃料油項目峻工投產;推進暢達物流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分撥中心項目、年調和、儲存24萬噸船舶燃料油項目、晶鑫段壓公司投資新建煅燒石油焦新項目、偉傲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投資新建地樁、鋼筋支架生產項目等四個在談項目的順利落地,并開工建設;積極盤活呂橋工業園剩余3家僵尸企業。提升園區水平。確保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完成;新修園區中心路,實施園區創業南路、北連接路進行便道硬化、亮化、綠化工程;新修雨水泵站一座;積極推進狼虎莊村、205國道西土地流轉;高標準實施園區生態綠化項目。著眼轉型發展。一是以石化大道為軸,發展化工及石墨產業;二是以205國道為軸,發展皮革及革制品加工產業。 二、持續推進城鎮業態提升和功能完善,打造充滿活力的特色小鎮。 謀劃特色產業。把以何橋八大碗為代表的特色餐飲、以迷蹤拳為代表的武術周邊和以高口古樂為代表古典音樂周邊等呂橋特色元素在商街中集中展示;設計風車、水上樂園等項目,把浮河鎮區沿岸打造為集娛樂消費為一體的產業帶。完善服務功能。幼兒園建設主體完工;加快推進小學體育場一體化建設、建材市場建設和集貿市場搬遷;盡早實現鎮區供水廠正式運營和鎮區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實施文昌路、文泰路兩側改造。加強鎮區管理。完成鎮區總規設計;充實城管執法隊伍、實行網格化分級管理、建立考核獎懲機制。開展環境衛生、馬路市場、交通秩序、違建臨建的綜合整治行動。 三、持續推進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實施呂橋的鄉村振興戰略。 提高農業基礎設施水平。開展滄浪渠綜合治理工程;實施吳家堡、周東等村的水利壓采項目。推動生態農業發展。謀劃高口村牡丹產業園區項目,打造集綠色、生態、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深入開展“三河一堤”全域旅游建設,發展觀光農業、采摘農業。壯大農業合作組織。大力扶持垠坤、益民等有發展潛力的農業合作社,著力培育幾個綠色、有機的農業園。加快推進總投資50萬元的狼虎莊蔬菜大棚建設。 四、持續推進益民工程和民生改善,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抓好惠民工程建設。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積極實施“三區同建”,統籌推進新型社區、產業園區、生態園區建設。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啟動歧梅路呂橋至下堡段12公里道路重修工程。做好文昌路南伸段重修準備工作。推進農村燃氣、供水、污水處理、改廁等各項基礎性工作。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以我鎮特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基礎,培育新型文化業態。謀劃文藝匯演、武術表演、書法交流會等活動。 五、持續推進安全生產和環保治理,建立健全常態化管理機制。 做好安全生產。堅決打擊和取締“小散亂污”企業。深化環境治理。完成已招標坑塘的治理工作;開展貫穿全年的環保“利劍”行動。加大生態綠化。推進“兩區、一河、兩線”綠化造林工程,對205國道兩側、津汕高速連接線兩側、捷地減河沿線等主干通道進行持續綠化。 六、持續推進基層組織規范化建設,鍛造廉潔成事的干部隊伍。 強化加強黨委自身建設。加強學習,落實“三會一課”的基本制度,在全鎮各級黨組織深入開展十九大報告精神學習系列活動。堅持主題黨日和“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繼續開展普法教育,黨員干部帶頭知法學法用法。推動基層組織建設。確保“兩委”換屆工作順利進行。完善村級黨組織星級化管理。強化完善兩室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落實上級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規定,完善制度、強化教育。建立公開透明的決策機制。完善3-5個基層紀檢委員辦公室建設。 編輯 / 劉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