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簡介

     偉德的圖書館 2018-03-13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簡介
                          (摘自網絡,有刪節)
    2013年5月13日,韓國三星電子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開發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核心技術,預計于2020年開始推向商業化。2015年5月29日,酷派首提5G新概念:終端基站化。2016年1月7日,工信部召開“5G技術研發試驗”啟動會。2017年2月9日,國際通信標準組織3GPP宣布了“5G”的官方 Logo。中國三大通信運營商于2018年邁出5G商用第一步,并力爭在2020年實現5G的大規模商用。
    2017年11月15日,工信部發布《關于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頻段相關事宜的通知》,確定5G中頻頻譜。12月21日,5G NR首發版本正式凍結并發布。


    5G的基本概念

    第五代移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也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外語縮寫:5G。也是4G之后的延伸,正在研究中,網速可達5M/S - 6M/S .

    諾基亞與加拿大運營商Bell Canada合作,完成加拿大首次5G網絡技術的測試。測試中使用了73GHz范圍內頻譜,數據傳輸速率為加拿大現有4G網絡的6倍。鑒于兩者的合作,外界分析加拿大很有可能將在5年內啟動5G網絡的全面部署。

    由于物聯網尤其是互聯網汽車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其對網絡速度有著更高的要求,這無疑成為推動5G網絡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無論是加拿大政府還是全球各地,均在大力推進5G網絡,以迎接下一波科技浪潮。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5G網絡離商用預計還需4到5年時間。

     目前的發展狀況

    一》國外

    2013年2月,歐盟宣布,將撥款5000萬歐元。加快5G移動技術的發展,計劃到2020年推出成熟的標準。

    2013年5月13日,韓國三星電子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開發第5代移動通信(5G)的核心技術,這一技術預計將于2020年開始推向商業化。該技術可在28GHz超高頻段以每秒1Gbps以上的速度傳送數據,且最長傳送距離可達2公里。相比之下,當前的第四代長期演進(4GLTE)服務的傳輸速率僅為75Mbps。而此前這一傳輸瓶頸被業界普遍認為是一個技術難題,而三星電子則利用64個天線單元的自適應陣列傳輸技術破解了這一難題。與韓國目前4G技術的傳送速度相比,5G技術預計可提供比4G長期演進(LTE)快100倍的速度。利用這一技術,下載一部高畫質(HD)電影只需十秒鐘。

    早在2009年,華為就已經展開了相關技術的早期研究,并在之后的幾年里向外界展示了5G原型機基站。華為在2013年11月6日宣布將在2018年前投資6億美元對5G的技術進行研發與創新,并預言在2020年用戶會享受到20Gbps的商用5G移動網絡。

    2014年5月8日,日本電信營運商 NTT DoCoMo 正式宣布將與 Ericsson、Nokia、Samsung 等六家廠商共同合作,開始測試凌駕現有 4G 網絡 1000 倍網絡承載能力的高速 5G 網絡,傳輸速度可望提升至 10Gbps。預計在2015年展開戶外測試,并期望于 2020 年開始運作。

    2015年3月1日,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已成功研制5G網絡,并進行100米內的傳送數據測試,每秒數據傳輸高達125GB,是4G網絡的6.5萬倍,理論上1秒鐘可下載30部電影,并稱于2018年投入公眾測試,2020年正式投入商用。

    2015年3月3日,歐盟數字經濟和社會委員古澤·奧廷格正式公布了歐盟的5G公司合作愿景,力求確保歐洲在下一代移動技術全球標準中的話語權。奧廷格表示,5G公私合作愿景不僅涉及光纖、無線甚至衛星通信網絡相互整合,還將利用軟件定義網絡(SDN )、網絡功能虛擬化(NFV)、移動邊緣計算(MEC)和霧計算(Fog Computing)等技術。在頻譜領域,歐盟的5G公私合作愿景還將劃定數百兆赫用于提升網絡性能,60 GHz及更高頻率的頻段也將被納入考慮。

    歐盟的5G網絡將在2020年~2025年之間投入運營。

    2015年9月7日,美國移動運營商Verizon無線公司宣布,將從2016年開始試用5G網絡,2017年在美國部分城市全面商用。

    二》中國

    5G技術研發試驗在2016-2018年進行,分為5G關鍵技術試驗、5G技術方案驗證和5G系統驗證三個階段實施。

    2016年3月,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表示:5G是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是未來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與4G相比,不僅將進一步提升用戶的網絡體驗,同時還將滿足未來萬物互聯的應用需求。

    2017年2月9日,國際通信標準組織3GPP宣布了“5G”的官方 Logo。

    2017年7月6日,中國移動5G北京試驗網啟動會召開,會議標志著由大唐電信集團建設的5G北京試驗網正式啟動。2017年在北京、上海、廣州、蘇州、寧波5個城市啟動5G試驗,驗證3.5GHz組網關鍵性能,以2020年商用為目標,為5G時代的引領做出貢獻。

    中國于2016年1月啟動了5G技術試驗,為保證實驗工作的順利開展,IMT-2020(5G)推進組在北京懷柔規劃建設了30個站的5G外場。在5G第二階段試驗完成之后,第三階段試驗于2017年底或2018年初啟動;據預計,5G第一個標準版本于2018年6月完成,完整版本或于2019年9月完成,并有望在2020年實現大規模商用。

    2017年11月15日,工信部發布《關于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頻段相關事宜的通知》,確定5G中頻頻譜,能夠兼顧系統覆蓋和大容量的基本需求。

    2017年11月下旬中國工信部發布通知,正式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工作,并力爭于2018年年底前實現第三階段試驗基本目標。


    2018年2月23日,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召開前夕,沃達豐和華為宣布,兩公司在西班牙合作采用非獨立的3GPP 5G新無線標準和Sub6 GHz頻段完成了全球首個5G通話測試。沃達豐稱,這次測試使用了測試網絡和測試設備執行4G至5G雙重連接的實時數據呼叫。這一連接開始于4G,之后在5G網絡上建立了數據連接。沃達豐方面還稱,工程師同時使用相同的方法成功測試了實時高清視頻通話。華為方面表示,這次測試結果表明基于3GPP標準的5G技術已經成熟。


     5G的五大技術

    和4G相比,5G的提升是全方位的,按照3GPP的定義,5G具備高性能、低延遲與高容量特性,而這些優點主要體現在毫米波、小基站、Massive MIMO、全雙工以及波束成形這五大技術上。

     1.毫米波

    眾所周知,隨著連接到無線網絡設備的數量的增加,頻譜資源稀缺的問題日漸突出。至少就現在而言,我們還只能在極其狹窄的頻譜上共享有限的帶寬,這極大的影響了用戶的體驗。

    那么5G提供的幾十個Gbps峰值速度如何實現呢?

    眾所周知,無線傳輸增加傳輸速率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增加頻譜利用率,二是增加頻譜帶寬。5G使用毫米波(26.5~300GHz)就是通過第二種方法來提升速率,以28GHz頻段為例,其可用頻譜帶寬達到了1GHz,而60GHz頻段每個信道的可用信號帶寬則為2GHz。

    在移動通信的歷史上,這是首次開啟新的頻帶資源。在此之前,毫米波只在衛星和雷達系統上被應用,但現在已經有運營商開始使用毫米波在基站之間做測試。

    當然,毫米波最大的缺點就是穿透力差、衰減大,因此要讓毫米波頻段下的5G通信在高樓林立的環境下傳輸并不容易,而小基站將解決這一問題。

    2. 小基站

    上文提到毫米波的穿透力差并且在空氣中的衰減很大,但因為毫米波的頻率很高,波長很短,這就意味著其天線尺寸可以做得很小,這是部署小基站的基礎。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5G移動通信將不再依賴大型基站的布建架構,大量的小型基站將成為新的趨勢,它可以覆蓋大基站無法觸及的末梢通信。

    因為體積的大幅縮小,我們設置可以在250米左右部署一個小基站,這樣排列下來,運營商可以在每個城市中部署數千個小基站以形成密集網絡,每個基站可以從其它基站接收信號并向任何位置的用戶發送數據。當然,你大可不必擔心功耗問題,雷鋒網之前曾報道過:小基站不僅在規模上要遠遠小于大基站,功耗上也大大縮小了。

    除了通過毫米波廣播之外,5G基站還將擁有比現在蜂窩網絡基站多得多的天線,也就是Massive MIMO技術。

    3.MassiveMIMO技術

    現有的4G基站只有十幾根天線,但5G基站可以支持上百根天線,這些天線可以通過Massive MIMO技術形成大規模天線陣列,這就意味著基站可以同時從更多用戶發送和接收信號,從而將移動網絡的容量提升數十倍倍或更大。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意思是多輸入多輸出,實際上這種技術已經在一些4G基站上得到了應用。但到目前為止,Massive MIMO僅在實驗室和幾個現場試驗中進行了測試。

    隆德大學教授Ove Edfors曾指出,“Massive MIMO開啟了無線通訊的新方向——當傳統系統使用時域或頻域為不同用戶之間實現資源共享時,Massive MIMO則導入了空間域(spatial domain)的途徑,其方式是在基地臺采用大量的天線以及為其進行同步處理,如此則可同時在頻譜效益與能源效率方面取得幾十倍的增益。”

    毋庸置疑,Massive MIMO是5G能否實現商用的關鍵技術,但是多天線也勢必會帶來更多的干擾,而波束成形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4.波束成形

    Massive MIMO的主要挑戰是減少干擾,但正是因為Massive MIMO技術每個天線陣列集成了更多的天線,如果能有效地控制這些天線,讓它發出的每個電磁波的空間互相抵消或者增強,就可以形成一個很窄的波束,而不是全向發射,有限的能量都集中在特定方向上進行傳輸,不僅傳輸距離更遠了,而且還避免了信號的干擾,這種將無線信號(電磁波)按特定方向傳播的技術叫做波束成形(beamforming)。

    這一技術的優勢不僅如此,它可以提升頻譜利用率,通過這一技術我們可以同時從多個天線發送更多信息;在大規模天線基站,我們甚至可以通過信號處理算法來計算出信號的傳輸的最佳路徑,并且最終移動終端的位置。因此,波束成形可以解決毫米波信號被障礙物阻擋以及遠距離衰減的問題。


    5.全雙工

    全雙工技術是指設備的發射機和接收機占用相同的頻率資源同時進行工作,使得通信兩端在上、下行可以在相同時間使用相同的頻率,突破了現有的頻分雙工(FDD)和時分雙工(TDD)模式,這是通信節點實現雙向通信的關鍵之一,也是5G所需的高吞吐量和低延遲的關鍵技術。


     5G標準正在進入全球統一加速的階段

    2015年10月12日,世界電信展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在TD-LTE技術和頻譜發展研討會上,國際電聯秘書長趙厚麟表示,2019年國際電聯將推出5G標準。

    5G標準可由“關鍵指標“和”一組關鍵技術“共同定義。關鍵指標是指Gbps的用戶體驗速率,一組5G的關鍵技術包括大規模天線,超密集組網,新型多址技術、全頻譜接入及新型網絡架構。”

    此前,聯合國旗下的國際電信聯盟(簡稱ITU)公布第五代行動網路(5G)標準發展的時間表,顯示不論是5G的標準或是相關系統都將在2020年出爐,5G系統也正式命名為IMT-2020,可望于(2015年)年10月通過表決。而5G將帶來最高20Gbps的傳輸速率。

    2015年年3月,華為宣布,與日本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NTT DOCOMO合作,對5G空口(移動通信網絡中基站與移動終端之間的接口 )新技術進行聯合測試。

    實測結果表明,在100MHz帶寬下,單小區平均下行吞吐量達到1.34Gb/s(167.5MB/s),峰值下行吞吐量達到3.6Gb/s(400MB/s)。也就是5G最快每秒可達3.6G。

    5G標準正在進入全球統一加速的階段。2015年6月,國際電信聯盟明確了5G的名稱、愿景和時間表等關鍵內容,并定義了5G的主要應用場景。國際標準組織3GPP也明確將從2016年開始制定5G標準,2018年將完成標準凍結。

    2016年11月23日,據《經濟參考報》消息,我國5G網絡商用時間表已正式出爐。根據工信部、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的工作部署以及三大運營商的5G商用計劃,我國將于2017年展開5G網絡第二階段測試,2018年進行大規模試驗組網,并在此基礎上于2019年啟動5G網絡建設,最快2020年正式商用5G網絡。

     5G主要特點

    從用戶體驗看,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寬的帶寬,預計5G網速將比4G提高10倍左右,只需要幾秒即可下載一部高清電影,能夠滿足消費者對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等更高的網絡體驗需求。

    從行業應用看,5G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時延,能夠滿足智能制造、自動駕駛等行業應用的特定需求,拓寬融合產業的發展空間,支撐經濟社會創新發展。

    從發展態勢看,5G目前還處于技術標準的研究階段,今后幾年4G還將保持主導地位、實現持續高速發展。但5G 有望2020 年正式商用。


     5G 網絡展望

    超密集異構網絡

    未來 5G 網絡正朝著網絡多元化、 寬帶化、 綜合化、 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隨著各種智能終端的普及,面向 2020 年及以后,移動數據流量將呈現爆炸式增長。在未來 5G 網絡中, 減小小區半徑, 增加低功率節點數量,是保證未來 5G 網絡支持 1 000 倍流量增長的核心技術之一 。因此, 超密集異構網絡成為未來 5G 網絡提高數據流量的關鍵技術。

    未來無線網絡將部署超過現有站點 10 倍以上的各種無線節點,在宏站覆蓋區內,站點間距離將保持 10 m 以內,并且支持在每 1 km2 范圍內為 25 000個用戶提供服務 。同時也可能出現活躍用戶數和站點數的比例達到 1∶ 1的現象, 即用戶與服務節點一一對應。密集部署的網絡拉近了終端與節點間的距離,使得網絡的功率和頻譜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時也擴大了網絡覆蓋范圍,擴展了系統容量,并且增強了業務在不同接入技術和各覆蓋層次間的靈活性。雖然超密集異構網絡架構在 5G 中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但是節點間距離的減少,越發密集的網絡部署將使得網絡拓撲更加復雜, 從而容易出現與現有移動通信系統不兼容的問題。在 5G 移動通信網絡中,干擾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網絡中的干擾主要有:同頻干擾, 共享頻譜資源干擾, 不同覆蓋層次間的干擾等。現有通信系統的干擾協調算法只能解決單個干擾源問題, 而在 5G 網絡中,相鄰節點的傳輸損耗一般差別不大,這將導致多個干擾源強度相近,進一步惡化網絡性能,使得現有協調算法難以應對。此外, 由于業務和用戶對 QoS需求的差異性很大,5G 網絡需要采用一些列措施來保障系 統 性 能, 主 要 有: 不同業務在網絡中的實現,各種節點間的協調方案,網絡的選擇 , 以及節能配置方法等。

    準確有效地感知相鄰節點是實現大規模節點協作的前提條件。在超密集網絡中, 密集地部署使得小區邊界數量劇增,加之形狀的不規則,導致頻繁復雜的切換。為了滿足移動性需求, 勢必出現新的切換算法;另外, 網絡動態部署技術也是研究的重點。由于用戶部署的大量節點的開啟和關閉具有突發性和隨機性, 使得網絡拓撲和干擾具有大范圍動態變化特性;而各小站中較少的服務用戶數也容易導致業務的空間和時間分布出現劇烈的動態變化。

    自組織網絡

    傳統移動通信網絡中, 主要依靠人工方式完成網絡部署及運維,既耗費大量人力資源又增加運行成本,而且網絡優化也不理想。在未來 5G 網絡中,將面臨網絡的部署、 運營及維護的挑戰, 這主要是由于網絡存在各種無線接入技術, 且網絡節點覆蓋能力各不相同,它們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因此,自組織網絡(self-organizing network, SON) 的智能化將成為 5G 網絡必不可少的一項關鍵技術 。

    自組織網絡技術解決的關鍵問題主要有以下 2點:①網絡部署階段的自規劃和自配;②網絡維護階段的自優化和自愈合。自配置即新增網絡節點的配置可實現即插即用,具有低成本、 安裝簡易等優點。自優化的目的是減少業務工作量, 達到提升網絡質量及性能的效果, 其方法是通過 UE 和eNB 測量,在本地 eNB 或網絡管理方面進行參數自優化。自愈合指系統能自動檢測問題、 定位問題和排除故障,大大減少維護成本并避免對網絡質量和用戶體驗的影響。自規劃的目的是動態進行網絡規劃并執行,同時滿足系統的容量擴展、 業務監測或優化結果等方面的需求。目前,主要有集中式、 分布式以及混合式 3 種自組織網絡架構。其中, 基于網管系統實現的集中式架構具有控制范圍廣、 沖突小等優點,但也存在著運行速度慢、 算法復雜度高等方面的不足;而分布式恰恰相反, 主要通過 SON 分布在eNB 上來實現, 效率和響應速度高, 網絡擴展性較好,對系統依懶性小, 缺點是協調困難;混合式結合集中式和分布式 2 種架構的優點,缺點是設計復雜。SON 技術應用于移動通信網絡時, 其優勢體現在網絡效率和維護方面, 同時減少了運營商的資本性支出和運營成本投入。由于現有的 SON 技術都是從各自網絡的角度出發, 自部署、 自配置、 自優化和自愈合等操作具有獨立性和封閉性, 在多網絡之間缺乏協作。因此,研究支持異構網絡協作的 SON 技術具有深遠意義。

    內容分發網絡

    在未來 5G 中, 面向大規模用戶的音頻、 視頻、圖像等業務急劇增長, 網絡流量的爆炸式增長會極大地影響用戶訪問互聯網的服務質量 。如何有效地分發大流量的業務內容, 降低用戶獲取信息的時延,成為網絡運營商和內容提供商面臨的一大難題。僅僅依靠增加帶寬并不能解決問題, 它還受到傳輸中路由阻塞和延遲、 網站服務器的處理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問題的出現與用戶服務器之間的距離有密切關系。內容分發網絡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CDN) 會對未來 5G 網絡的容量與用戶訪問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內容分發網絡是在傳統網絡中添加新的層次,即智能虛擬網絡。CDN 系統綜合考慮各節點連接狀態、 負載情況以及用戶距離等信息,通過將相關內容分發至靠近用戶的 CDN 代理服務器上, 實現用戶就近獲取所需的信息,使得網絡擁塞狀況得以緩解,降低響應時間,提高響應速度。CDN 網絡架構在用戶側與源 server 之間構建多個 CDN代理 server,可以降低延遲、 提高 QoS(quality of service)。當用戶對所需內容發送請求時, 如果源服務器之前接收到相同內容的請求, 則該請求被 DNS 重定向到離用戶最近的 CDN 代理服務器上, 由該代理服務器發送相應內容給用戶。因此, 源服務器只需要將內容發給各個代理服務器, 便于用戶從就近的帶寬充足的代理服務器上獲取內容, 降低網絡時延并提高用戶體驗。隨著云計算、 移動互聯網及動態網絡內容技術的推進, 內容分發技術逐步趨向于專業化、 定制化,在內容路由、 管理、 推送以及安全性方面都面臨新的挑戰 。

    在未來 5G 網絡中, 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不斷普及和快速發展的應用服務, 用戶對移動數據業務需求量將不斷增長, 對業務服務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升。CDN 技術的優勢正是為用戶快速地提供信息服務,同時有助于解決網絡擁塞問題。因此,CDN技術成為 5G 必備的關鍵技術之一。

    D2D 通信

    在未來 5G 網絡中, 網絡容量、 頻譜效率需要進一步提升,更豐富的通信模式以及更好的終端用戶體驗也是 5G 的演進方向。設備到設備通信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D2D) 具有潛在的提升系統性能、 增強用戶體驗、 減輕基站壓力、 提高頻譜利用率的前景。因此, D2D 是未來 5G 網絡中的關鍵技術之一。

    D2D 通信是一種基于蜂窩系統的近距離數據直接傳輸技術。D2D 會話的數據直接在終端之間進行傳輸, 不需要通過基站轉發, 而相關的控制信令,如會話的建立、 維持、 無線資源分配以及計費、 鑒權、 識別、 移動性管理等仍由蜂窩網絡負責 。蜂窩網絡引入 D2D 通信, 可以減輕基站負擔, 降低端到端的傳輸時延, 提升頻譜效率, 降低終端發射功率。當無線通信基礎設施損壞, 或者在無線網絡的覆蓋盲區,終端可借助 D2D 實現端到端通信甚至接入蜂窩網絡。在 5G 網絡中, 既可以在授權頻段部署 D2D 通信,也可在非授權頻段部署。

    M2M 通信

    M2M(machine to machine, M2M)作為物聯網在現階段最常見的應用形式, 在智能電網、 安全監測、城市信息化、 環境監測等領域實現了商業化應用。3GPP 已經針對 M2M 網絡制定了一些標準, 并已立項開始研究 M2M 關鍵技術。根據美國咨詢機構FORRESTER 預測估計, 到 2020 年, 全球物與物之間的通信將是人與人之間通信的 30 倍。IDC 預測,在未來的 2020 年,500 億臺 M2M 設備將活躍在全球移動網絡中。M2M 市場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因此,研究 M2M 技術對 5G 網絡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

    M2M 的定義主要有廣義和狹義 2 種。廣義的M2M 主要是指機器對機器、 人與機器間以及移動網絡和機器之間的通信, 它涵蓋了所有實現人、 機器、系統之間通信的技術;從狹義上說, M2M 僅僅指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通信。智能化、 交互式是 M2M 有別于其它應用的典型特征, 這一特征下的機器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智慧” 。

    信息中心網絡

    隨著實時音頻、 高清視頻等服務的日益激增,基于位置通信的傳統 TCP /IP 網絡無法滿足海量數據流量分發的要求。網絡呈現出以信息為中心的發展趨勢。信 息 中 心 網 絡 (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CN)的思想最早是 1979 年由 Nelson 提出來的 ,后來被 Baccala 強化 。目前, 美國的 CCN、 DONA和 NDN 等多個組織對 ICN 進行了深入研究。作為一種新型網絡體系結構,ICN 的目標是取代現有的 IP。

    ICN 所指的信息包括實時媒體流、 網頁服務、 多媒體通信等,而信息中心網絡就是這些片段信息的總集合。因此,ICN 的主要概念是信息的分發、 查找和傳遞,不再是維護目標主機的可連通性。不同于傳統的以主機地址為中心的 TCP /IP 網絡體系結構,ICN 采用的是以信息為中心的網絡通信模型, 忽略 IP 地址的作用, 甚至只是將其作為一種傳輸標識。全新的網絡協議棧能夠實現網絡層解析信息名稱、 路由緩存信息數據、 多播傳遞信息等功能, 從而較好地解決計算機網絡中存在的擴展性、 實時性以及動態性等問題。ICN 信息傳遞流程是一種基于發布訂閱方式的信息傳遞流程。首先,內容提供方向網絡發布自己所擁有的內容,網絡中的節點就明白當收到相關內容的請求時如何響應該請求。然后,當第一個訂閱方向網絡發送內容請求時,節點將請求轉發到內容發布方,內容發布方將相應內容發送給訂閱方, 帶有緩存的節點會將經過的內容緩存。其他訂閱方對相同內容發送請求時,鄰近帶緩存的節點直接將相應內容響應給訂閱方。因此,信息中心網絡的通信過程就是請求內容的匹配過程。傳統 IP 網絡中, 采用的是“推” 傳輸模式,即服務器在整個傳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 忽略了用戶的地位, 從而導致用戶端接收過多的垃圾信息。ICN 網絡正好相反, 采用“拉” 模式, 整個傳輸過程由用戶的實時信息請求觸發, 網絡則通過信息緩存的方式,實現快速響應用戶。此外,信息安全只與信息自身相關,而與存儲容器無關。針對信息的這種特性,ICN 網絡采用有別于傳統網絡安全機制的基于信息的安全機制。這種機制更加合理可信, 且能實現更細的安全策略粒度。和傳統的 IP 網絡相比,ICN 具有高效性、 高安全性且支持客戶端移動等優勢。目前比較典型的 ICN 方案有 CCN, DONA,NetInf,INS 和 TRIAD。

    移動云計算

    近年來,智能手機、 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軟硬件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提高,支持大量的應用和服務,為用戶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在 5G 時代,全球將會出現 500 億連接的萬物互聯服務,人們對智能終端的計算能力以及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移動云計算將成為 5G 網絡創新服務的關鍵技術之一。移動云計算是一種全新的 IT 資源或信息服務的交付與使用模式, 它是在移動互聯網中引入云計算的產物。移動網絡中的移動智能終端以按需、 易擴展的方式連接到遠端的服務提供商, 獲得所需資源,主要包含基礎設施、 平臺、 計算存儲能力和應用資源。SaaS 軟件服務為用戶提供所需的軟件應用,終端用戶不需要將軟件安裝在本地的服務器中,只需要通過網絡向原始的服務提供者請求自己所需要的功能軟件。PaaS 平臺的功能是為用戶提供創建、 測試和部署相關應用等服務。PaaS 自身不僅擁有很好的市場應用場景, 而且能夠推進 SaaS。而 IaaS 基礎設施提供基礎服務和應用平臺。

    SDN /NFV

    隨著網絡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互聯網 + 、 三網融合、 云計算服務等新興產業對互聯網在可擴展性、 安全性、 可控可管等方面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軟件定義網絡) /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網絡功能虛擬化)作為一種新型的網絡架構與構建技術, 其倡導的控制與數據分離、 軟件化、 虛擬化思想, 為突破現有網絡的困境帶來了希望。在歐盟公布的 5G 愿景中, 明確提出將利用 SDN /NFV 作為基礎技術支撐未來 5G 網絡發展。SDN 架構的核心特點是開放性、 靈活性和可編程性。主要分為 3 層:基礎設施層位于網絡最底層,包括大量基礎網絡設備,該層根據控制層下發的規則處理和轉發數據;中間層為控制層,該層主要負責對數據轉發面的資源進行編排,控制網絡拓撲、 收集全局狀態信息等;最上層為應用層,該層包括大量的應用服務,通過開放的北向 API 對網絡資源進行調用。

    SDN 將網絡設備的控制平面從設備中分離出來, 放到具有網絡控制功能的控制器上進行集中控制。控制器掌握所有必需的信息, 并通過開放的 API 被上層應用程序調用。這樣可以消除大量手動配置的過程,簡化管理員對全網的管理, 提高業務部署的效率。SDN 不會讓網絡變得更快, 但他會讓整個基礎設施簡化,降低運營成本, 提升效率。未來 5G 網絡中需要將控制與轉發分離,進一步優化網絡的管理,以 SDN 驅動整個網絡生態系統。

    軟件定義無線網絡

    目前,無線網絡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首先,無線網絡中存在大量的異構網絡, 如: LTE、 Wimax、UMTS、 WLAN 等,異構無線網絡并存的現象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目前, 異構無線網絡面臨的主要挑戰是難以互通,資源優化困難,無線資源浪費,這主要是由于現有移動網絡采用了垂直架構的設計模式。此外, 網絡中的一對多模型( 即單一網絡特性對多種服務),無法針對不同服務的特點提供定制的網絡保障,降低了網絡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因此,在無線網絡中引入 SDN 思想將打破現有無線網絡的封閉僵化現象,徹底改變無線網絡的困境。

    軟件定義無線網絡保留了 SDN 的核心思想, 即將控制平面從分布式網絡設備中解耦, 實現邏輯上的網絡集中控制,數據轉發規則由集中控制器統一下發。軟件定義無線網絡的架構分為 3 個層面。在軟件定義無線網絡中, 控制平面可以獲取、更新、預測全網信息,例如:用戶屬性、動態網絡需求以及實時網絡狀態。因此,控制平面能夠很好地優化和調整資源分配、轉發策略、流表管理等,簡化了網絡管理,加快了業務創新的步伐。

    情境感知技術

    隨著海量設備的增長, 未來的 5G 網絡不僅承載人與人之間的通信, 而且還要承載人與物之間以及物與物之間的通信,既可支撐大量終端,又使個性化、 定制化的應用成為常態。情境感知技術能夠讓未來 5G 網絡主動、 智能、 及時地向用戶推送所需的信息。

    (選自網絡,轉載時略有刪節)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成人午夜在线观看日韩|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十页| 日本怡春院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APP下载| 亚洲中文字幕人妻系列|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 白丝乳交内射一二三区| 麻豆国产传媒精品视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亚洲旡码欧美大片|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蜜桃 |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小说 | 超碰成人人人做人人爽| 6080午夜三级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不卡黑寡妇| 18禁成人免费无码网站| 亚洲性无码AV在线欣赏网|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手机观看 | 久久这里有精品国产电影网| 日本无遮挡真人祼交视频| 小嫩批日出水无码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看 | 国产精品久久蜜臀av| 肉感饱满中年熟妇日本| 国产69囗曝吞精在线视频 | 99热精品毛片全部国产无缓冲| 99久久激情国产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无码毛片|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的 |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亚洲高清WWW色好看美女|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老司机|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WWW|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五月天婷婷激情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