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2018年高考二輪:古代詩歌鑒賞復習專項限時練

     老劉tdrhg 2018-03-14



    2018年高考二輪復習專項限時練:古代詩歌鑒賞

    古代詩歌鑒賞(一)(限時:40分鐘)


    1.(2017·廣元三診)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注】 辛棄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約為45歲,貶官為民,閑居帶湖。

    (1)下列對本詞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A.上片四句描繪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實景,聲色形神兼繪,給人身臨其境的感受。

    B.“鼠”是“饑”的,可見這里已經(jīng)長時間斷了“煙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寫出了眼中所見。屋外狂風暴雨,窗紙破爛,瑟瑟自語,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耳中所聞。

    C.下片抒寫詞人心理活動和無限感慨。動物猖獗,秋風涼薄,不能安然入睡,浮想聯(lián)翩,焦急萬分,怎不更加衰老呢?

    D.感慨不等于悲觀,夢中醒來,“眼前萬里江山”,看似閑愁實則曠遠雄勁。

    E.本詞語言平淡,純用白描,筆墨干練,真切自然,別具一格,生動感人。

    BD [A項,“聲色形神兼繪”錯,沒有描繪色彩。C項,“動物猖獗,秋風涼薄,不能安然入睡”錯,不能安然入睡的原因應(yīng)是憂慮國事。E項,“純用白描”錯。]

    (2)本詞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全詞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情思?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意境及情感的能力。第一問,從“饑鼠”“蝙蝠”“風”“雨”“破紙”等意象可概括出蕭瑟破敗的意境。從上片描寫居住環(huán)境的文字里可理解作者的凄涼孤寂之感,而下片“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兩句與陸游的“鐵馬冰河入夢來”有相似的情感表達,詩人有一顆不泯的報國之心。

    【答案】 詩人用饑鼠、蝙蝠、風雨、破紙等意象,描繪了一幅蕭瑟破敗的景象,(2分)抒發(fā)了詩人平生為了國事操勞奔走,終老時卻落得罷官閑居,壯志未酬的辛酸;(2分)詩人半夜驚覺,夢中和現(xiàn)實落差巨大,表現(xiàn)出他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報國熱情。(2分)

    2.(2017·肇慶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虞美人

    周邦彥

    廉纖小雨池塘遍。細點看萍面。一雙燕子守朱門,比似尋常時候易黃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細作更闌語。相將羈思亂如云,又是一窗燈影兩愁人。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詞的開頭兩句描繪了蒙蒙細雨灑滿池塘、點落在萍面上的迷人春景,一個“看”字,把人與細雨、浮萍聯(lián)系起來,以樂景反襯主人公內(nèi)心的愁苦。

    B.“比似尋常時候易黃昏”一句,表面點明已是黃昏時分,也暗含了光陰飛快、即將別離的深層意蘊。

    C.下片開頭二句,描寫美酒飄香、楊花飛絮的餞別情景,然而離人之間卻相對無言,傷別之情更顯凄婉悲涼。

    D.“相將羈思亂如云”一句,直言行人心煩意亂,運用比喻的手法,將羈思煩亂的無端無序勾畫出來。

    E.這首詞,以時間的推移和主人公活動場景的變化,描繪尋常人物情事,卻也別具一種樸實、厚重的感人力量。

    答案:AC [A項,開頭描寫的是凄清的雨景。C項,錯在“離人之間卻相對無言”。]

    (2)詞的結(jié)句“又是一窗燈影兩愁人”與上片哪一句相呼應(yīng)?這兩句是怎樣表達離人的深致情愁的?(6分)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結(jié)構(gòu)及情感的能力。借助一雙苦悶的燕子與兩個愁人的影子可推知呼應(yīng)的句子。從“守朱門”和“兩愁人”等詞可知,這兩句抒發(fā)了即將分離的凄惻哀傷之情。

    【答案】 詞的結(jié)句與上片“一雙燕子守朱門”呼應(yīng)。“一雙燕子守朱門”一句,描寫黃昏細雨之中,深院里是一對固守朱門的燕子;“又是一窗燈影兩愁人”一句,描寫離別之際,燈下是相對而立的一對零落身影。一雙苦悶的燕子與兩個愁人的影子,兩個意象的遙相呼應(yīng)(映襯),令即將分離的情景格外凄惻哀傷。(寫出相呼應(yīng)的句子,得1分;兩句詩的句意解析,各1分;從意象、意境、心境的角度分析,各1分。)

    3.(2017·太原一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虞美人

    秦觀①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shù)。亂山深處水瀠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

    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注】 ①秦觀:“蘇門四學士”之一,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A.詞的開篇“和露”兩個字,讓人想到碧桃的枝葉上掛著的晶瑩的露珠,把水靈靈的碧桃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B.“輕寒細雨情何限”中,寒是“輕寒”,雨是“細雨”,詞人以動襯靜,寫出了春天風物宜人的特點。

    C.“不道春難管”跟上一句構(gòu)成對比,春光是如此美好,卻不能長留在人間,表達了詞人的無奈和憂憤之情。

    D.詞的最后兩句說的是因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為花沉醉痛飲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達出惜春傷花之意。

    E.虞美人是著名的詞牌名,原為唐朝教坊曲,最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后來配樂歌唱逐漸形成固定曲調(diào)。

    BC [B項,“以動襯靜”錯誤。“輕寒細雨情何限”是以景襯情,寫花在暮春的輕寒細雨中動人的情態(tài)。C項,應(yīng)為“表達了詞人對春天不能長留的惋惜之情”,而非“憂憤之情”。]

    (2)“亂山深處水瀠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兩句描繪了碧桃怎樣的特點?這樣寫有什么用意?請作簡要分析。(6分)

    【解析】 本題考查賞析形象、評價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考生須先分析形象——碧桃的特點。生長在“亂山深處水瀠回”的荒涼僻遠的地方,可見其遭遇之苦;“一枝如畫”則寫出碧桃的嬌艷美麗。表層意思,這兩句是寫碧桃,實際上是詞人以花自喻、感懷身世。參照注釋可知,詞人是“蘇門四學士”之一,滿腹才華;但他“一生仕途抑塞”,可見他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據(jù)此,便可作答。

    【答案】 “一枝如畫”寫出了碧桃的美麗;(2分)在亂山深處這樣荒涼的處境中“為誰開”,表達了生長環(huán)境的惡劣和不得意的遭遇。(2分)詩人以花自喻,寄托了無人賞識、懷才不遇之感。(2分)

    4.(2017·長沙二模)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2)題。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行人。

    宿漁家

    [宋]郭震

    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

    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

    (1)下列對兩首詩內(nèi)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兩詩均為七言絕句,詩歌內(nèi)容都是寫詩人夜宿他鄉(xiāng)的情景,第一首詩寫夜宿邯鄲驛站,第二首詩寫夜宿海邊漁家。

    B.“冬至”是我國傳統(tǒng)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古代,這是一個重要節(jié)日,這樣的佳節(jié)而詩人白居易卻羈旅在外,更顯示出他對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詩的后兩句,從側(cè)面來寫“思家”,夜深時詩人抱膝燈前,直接抒發(fā)了想到家里人應(yīng)該同樣也沒有睡,在“說著遠行人”的無限深情。至于“說”了什么,則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D.第二首詩的首句疊用兩個“涯”字,把“生涯”與“海涯”聯(lián)系起來,音節(jié)樸實流暢,形成樸實中見巧思的妙處;而“蘆花”的意象,簡潔準確地勾勒出漁家的生活環(huán)境。

    E.第二首詩的最后一句,通過寫漁人不畏全天打魚的辛苦,在明月之夜還駕船送“我”回家,寫出了海邊漁家人的淳樸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點。

    答案:CE [C項,不是側(cè)面寫思家,而是正面寫思家,也不是直接抒情,而是用“對寫法”含蓄抒情。E項,“在明月之夜還駕船送‘我’回家”錯,這是漁人晚歸的詩意表達。]

    (2)兩首詩都寫到了“燈”這一意象,請聯(lián)系詩歌的內(nèi)容,分析這個意象在兩首詩中的不同表現(xiàn)。(6分)

    【解析】 本題已經(jīng)明確提示考生辨析“燈”這一意象在兩首詩中的不同表現(xiàn)。既然客觀物象已經(jīng)給出,考生只須辨別思想感情的不同即可。《邯鄲冬至夜思家》中的“燈”寄托了詩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悵惘和孤寂思家之情;《宿漁家》中的“燈”為詩人而燃,人們在燈前笑說,表達了詩人住宿在漁家所感到的溫馨、愉悅之情。

    【答案】 ①白詩中的“燈”是思念之燈,通過冬至佳節(jié)的反襯、抱膝細節(jié)的刻畫,以及三、四句“對寫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燈”的意象表達了詩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悵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詩中的“燈”是溫暖之燈,通過蘆花意象的襯托、“笑說”一詞的點明、明月送歸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燈”的意象則表達了詩人住宿在漁家所感到的溫馨、愉悅之情。(每點3分,其中概括2分,分析1分)

    5.(2017·烏魯木齊三診)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補之①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②路近。

    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③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

    【注】 ①晁補之:北宋著名文學家,仕途坎坷。此詞作于作者任泗州知州時。②藍橋:指秀才裴航在藍橋會仙女云英,結(jié)為連理之事。詞中以此代指蟾宮月窟。③流霞:神話中仙酒名。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A.上片開篇即寫仰望明月初升的情景。一輪金鏡般的明月,穿過云層從海上升起,金色的光輝由天空灑向大地。“飛”字可見詞人見月之欣喜。

    B.“永夜”以下三句中,閑階、桂影寫出月色的皎潔明亮,而露涼時零亂的寒螀聲,以聲襯靜,突出了環(huán)境的靜寂清冷,表現(xiàn)出詞人此時的孤寂。

    C.“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兩句是寫望月而生的身世感慨。“神京”是指京城,在詞人心中,京城竟比月宮還遠,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內(nèi)心的悵恨。

    D.下片開頭三句寫高卷水晶之簾,拉開云母屏風,月光照入室內(nèi),宛如浸潤著佳人的淡淡脂粉,用敘述、描寫的筆調(diào)把月色的美麗迷人寫到極致。

    E.“待都將”三句,綜合運用借代、雙關(guān)、通感等修辭手法,寫出詞人要把清輝全部納入杯中,和著美酒一飲而盡的情景,想象奇特,豪放灑脫。

    答案:AE [A項,“從海上”錯,“碧海”是指“像海一樣的天空”。E項,無“通感”。]

    (2)詞作結(jié)尾畫線的句子,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抓住關(guān)鍵詞句分析詞人情感。“攜取胡床上南樓”賞月,表達了對皎潔月色的喜愛迷戀。用“玉做人間”比喻月光普照大地,可謂想象奇特。也暗含希望人間消除黑暗和污濁,像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意。

    【答案】 ①對皎潔月色的喜愛迷戀。詞人覺得室內(nèi)賞月不能盡興,所以還要“攜取胡床上南樓”,徹夜賞月。(3分)②對純潔美好人間的期望。以“玉”比喻月光普照大地,千頃素白,暗含除去人間黑暗污濁的希望。(3分)

    6.(2017·江淮十校第三次聯(lián)考)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2)題。

    歸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圖

    亂后燒殘數(shù)架書,峰前猶自戀吾廬。

    忘機漸喜逢人少,覽鏡空憐待鶴疏②。

    孤嶼池痕春漲滿,小欄花韻午晴初。

    酣歌自適逃名③久,不必門多長者車④。

    【注】 ①王官: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的中條山上,是司空圖的故鄉(xiāng)。②鶴疏:書體名,古時用于招納賢士的詔書。③逃名:《漢書·逸民傳》載,東漢人法真恬靜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遠世,世人謂之逃名。④長者車:達官貴人的車。

    (1)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A.首聯(lián)上句寫詩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嚴重毀棄:“亂”指戰(zhàn)亂,“燒”讓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燒殘”點明故居經(jīng)過火燒,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幾架殘破不全的書了。

    B.首聯(lián)下句表現(xiàn)詩人對故鄉(xiāng)執(zhí)著的熱愛:“猶自”充滿著人世滄桑之感,“戀吾廬”表明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會不要再有戰(zhàn)亂發(fā)生。

    C.頷聯(lián)上句表現(xiàn)詩人歸隱后在舊居中屏絕塵囂、泊然寧靜的心境:“忘機”是不用機心、不計較一切貴賤榮辱,點明詩人歸隱故鄉(xiāng)的真正原因。

    D.頷聯(lián)下句寫詩人對過去生活的反思:對鏡自照,詩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沒有在更早的時間辭官歸隱,表達了詩人不再做官的決心。

    E.尾聯(lián)通過用典,委婉但卻堅決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樣做一個隱士,與擾攘爭奪的政治絕緣,深隱故居,悠然自適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答案】BD [本題考查鑒賞古典詩歌內(nèi)容、情感、形象和表達技巧等的能力。B項,“戀吾廬”表明了詩人逃離官場、歸隱田園之后的自足自適、輕松自得,但又飽含著一種憤慨。因此“希望社會不要再有戰(zhàn)亂發(fā)生”錯誤。D項,“后悔自己沒有在更早的時間辭官歸隱”錯誤,從“鶴疏”分析,主要反思的是當年不應(yīng)該急于出去為官,不是沒有早辭官。]

    (2)請簡要賞析詩歌頸聯(lián)和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異同。(6分)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古典詩歌情感、形象、表達技巧等的能力。本題是比較鑒賞題,可從意象、意境、情感及表達技巧上分析兩句詩的異同。從所描寫的意象可概括出兩詩句的相同之處。本詩描寫了水滿春池、孤嶼留痕、春花盛開、雨后初晴的景色,白詩描寫了春光和煦、早鶯爭樹、春燕啄泥的景象,由此可知,兩詩都描寫了春天的景色,營造了一種生機盎然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美好景色的喜愛之情。但本詩通過表達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表達了歸隱田園后的快樂之情。從所用手法上看,本詩頸聯(lián)動靜結(jié)合,而白詩都是動態(tài)描寫。

    【答案】 相同點:①都描寫了春天的景色,營造了一種清新明媚、生機盎然的意境。本詩描寫了水滿春池、孤嶼留痕、春花盛開、雨后初晴的景色,白詩描寫了春光和煦、早鶯爭樹、春燕啄泥的景象。②都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美好景色的喜愛之情。(2分)

    不同點:①使用手法上,本詩頸聯(lián)化靜為動,用動詞“漲”描寫滿池春水,下句靜態(tài)描寫,動靜結(jié)合;白詩都是動態(tài)描寫。(2分)②表達情感上,本詩通過表達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來表達歸隱田園后的快樂之情,白詩主要表達對春天景色的喜愛。(2分)

    7.(2017·湖北省七市一調(diào))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云陽館與韓紳宿別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別,幾度①隔山川。

    乍見翻②疑夢,相悲各問年。

    孤燈寒照雨,濕竹暗浮煙。

    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③。

    【注】 ①幾度:幾年。②翻:反而。③共傳:一起舉杯。

    (1)下列選項中,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自從別后,數(shù)年不見,山川阻隔,相會不易,首聯(lián)從時間、空間兩個方面突出了離別久遠,相見之難,其間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別相逢,乍見后反疑為夢境,因分離太久而相互問年齡。“翻疑夢”把詩人詫異、自責的神態(tài)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十分傳神。

    C.結(jié)尾表面上是勸飲離杯,實際上卻是總寫傷別。“更”點明了即將再次離別的傷痛。“惜”表現(xiàn)出彼此珍惜情誼和戀戀不舍的離情。

    D.詩人與老友久別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燈下飲著離別的酒,戀戀不舍,表現(xiàn)出兩人的情誼及對友誼的珍惜。

    E.本詩運用倒敘的手法,先想象離別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寫忽見之喜,再抒又將離別之情,不勝黯然,情感起伏,波瀾曲折,富有情致。

    【答案】BE [B項,“詫異、自責的神態(tài)”錯,應(yīng)該是“欣喜、驚奇的神態(tài)”。E項,“倒敘的手法,先想象離別之后相思的情景”錯,應(yīng)是“由上次別離說起,接著寫此次相會,然后寫敘談,最后寫惜別”。]

    (2)頸聯(lián)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結(jié)合詩句進行賞析。(6分)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的能力。分析“寒”和“暗”字的表達效果,首先答出兩字的表面意思,然后分析兩字對抒發(fā)詩人情感和營造意境等方面的表達效果。

    【答案】 ①“寒”“暗”客觀地描寫了朋友深夜敘談的環(huán)境特征,孤燈照雨顯得愈加寒冷,濕竹環(huán)繞浮煙顯得更濃更暗;②“寒”“暗”真實地表達了詩人的主觀感受,剛重逢又要傷別,心境倍感凄暗;③“寒”“暗”二字情景交融,營造了一幅寒冷、濕暗、凄清的老友話別圖,既渲染了詩人悲涼暗淡的心情,也象征著人事的浮游不定。(每點2分)


    古代詩歌閱讀(二)


    (限時:40分鐘)


    1.(2017·東北三省三校一模)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

    古 風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空絕世,馨香為誰傳。

    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jié)根未得所,愿托華池邊。

    【注】 此詩作于李白應(yīng)詔入京為官之前。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寫荷之美,先總寫其“艷”“鮮”,然后分寫“花”“葉”“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綠水”“青煙”加以襯托。

    B.三、四兩句中“冒”“羅”二字用得巧妙:“冒”賦予出水芙蓉以動態(tài)美;“羅”將青煙籠罩綠葉的形態(tài)寫得生動傳神。

    C.詩中“秋花”對“密葉”,“綠水”對“青煙”,對仗工整,這正體現(xiàn)了古體詩嚴格要求對仗的特點。

    D.“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用了擬人的手法,寫芬芳艷麗的荷花,盡管無比美麗,也只能在滿天飛霜中無奈凋零。

    E.詩歌語言清新自然,節(jié)奏輕快,充滿奇特的想象和夸張,極富抒情性,體現(xiàn)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答案】CE [C項,古體詩在對仗上沒有嚴格要求。E項,“奇特的想象和夸張”在詩中不典型,更談不上“充滿”。]

    (2)這首詠物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詩人情感的能力。本詩是一首詠物詩,托物言志是該類詩歌的主要手法。解答本題,可從物的特征入手分析詩人的情感。前兩句寫荷的生長環(huán)境和“艷”“鮮”,中間六句寫荷花的“花”“葉”“色”“香”,絕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潔。最后兩句中,“結(jié)根未得所”一句表達自己空有才華,卻因沒人舉薦不能建功立業(yè)而心生感慨。“愿托華池邊”一句表達自己期盼得到舉薦和朝廷的重用。

    【答案】 ①作者托物言志,表達了對自己高潔品性的自信。寫荷花秀麗的花容,清香的氣息,絕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潔。②懷才不遇、空任時光流逝的慨嘆。寫荷花縱然有絕世的美麗,因“結(jié)根未得所”,無人為它傳遞馨香,只能凋零,表達自己空有才華,卻因沒人舉薦不能建功立業(yè),坐看年華流逝,心生感慨。③對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結(jié)尾“愿托華池邊”表達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長在華美的池子里一樣,期盼得到舉薦和朝廷垂青(重用)。(每點2分,其中思想感情和結(jié)合詩歌分析各1分)

    2.(2017·宜賓三診)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

    臨江仙

    陳 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②。歲華銷盡客心驚。疏髯渾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齏鹽③何處是?我緣應(yīng)在吳興。故人相望若為情。別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燈。

    【注】 ①陳克:南宋詞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蘇南京。③齏鹽:細碎的腌菜,這里代指養(yǎng)老之處。

    (1)下列對這首詞的分析與鑒賞,不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交代了危急的時局,點明感慨的原因,具有統(tǒng)領(lǐng)全詞的作用。

    B.“疏髯渾如雪,衰涕欲生冰”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寫出詩人的落魄形象,也點出“客心驚”的緣由。

    C.“送老”一詞承上啟下,上承“十年”“歲華銷盡”“疏髯”“衰涕”,下啟“應(yīng)在吳興”“別愁”“孤影”。

    D.“別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燈”兩句,以景結(jié)情,營造迷離恍惚的氣氛,寄托詞人難言的苦衷,含不盡之意。

    E.這首詞感情真摯,巧設(shè)意象,意境深美,語言清新淡雅,淺處皆深,讀來韻味十足、感人至深。

    BE [本題考查賞析詩歌內(nèi)容和表達技巧的能力。B項,沒有運用“擬人”的修辭;E項,“語言清新淡雅”錯誤,全詞悲慨沉郁。]

    (2)詞中寄寓了詞人哪些情感?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題,須結(jié)合詞句分析。前兩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寫兵戰(zhàn)十年不休,胡虜?shù)蔫F騎已直抵建康,表達了對金兵南侵和朝廷妥協(xié)的憤怒不滿;“歲華”三句,“疏髯渾如雪”指稀疏的胡須已全白如雪,“衰涕欲生冰”指衰老的面孔流著涕淚,表達了對年華在兵燹之中漸漸消逝的悲恨;“我緣應(yīng)在吳興”指詞人渴望能歸老吳興,表達了對安居生活的渴望;“故人相望若為情”是想象別后故人孤愁的情狀,表達了離別的哀愁。

    【答案】 ①亡國之悲憤。詞人作此詞時,中原已淪陷,兵臨建康,作者對此痛心疾首,又無可奈何,滿腔忠憤溢于言表。②年華已逝之悲恨。“歲華銷盡”,鬢發(fā)如雪,作者對自己年華老去、無法馳騁疆場深表遺恨。③對安居生活的渴望。詞人生逢亂世,僑居異鄉(xiāng),渴望能歸老吳興。④離別的哀愁。詞人想歸老吳興,但又對建康的老朋友依戀不舍,離愁別緒籠罩心頭。(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給6分)

    3.(2017·石家莊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送虢州王錄事之任

    獨孤及

    謂子文章達,當年羽翼高。

    一經(jīng)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須藏器,安卑莫告勞。

    盤根倘相值,試用發(fā)硎刀。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從題目來看,這是一首送別詩,然而本詩自始至終沒有一句直寫離情別緒,而送別之情卻蘊含其中。

    B.首聯(lián)中的“羽翼”運用了比喻手法,“羽翼高”是說王錄事志向高遠,希望位至宰輔,與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對比。

    C.頷聯(lián)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員的官服,與《琵琶行》中“青衫濕”中的“青衫”含義相近。

    D.“盤根”喻難辦之事,“發(fā)硎刀”喻友人的杰出才干,尾聯(lián)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華,取得良好政績。

    E.本詩主要運用敘述和議論相結(jié)合的手法來抒情達意,全詩語言直白淺顯,而其抒發(fā)的情感卻強烈動人。

    【答案】BE [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B項,“希望位至宰輔”于詩無據(jù)。E項,“語言直白淺顯”錯,語言不全是直白淺顯的,全詩多處運用比喻,語言委婉含蓄。]

    (2)這首詩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6分)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題,可結(jié)合每一聯(lián)中的意象和情感詞分析。首聯(lián)中,“文章達”表明王錄事的文章寫得好,贊美其文采出眾;“羽翼高”中的“羽翼”運用了比喻手法,意在表明王錄事志向高遠。頷聯(lián)中“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員的官服,此處意在說明王錄事官職低,此聯(lián)是對王錄事的同情和安慰。頸聯(lián)“須藏器”和“莫告勞”是詩人對王錄事的忠告,勸誡他勿露鋒芒,安于低位。尾聯(lián)中“盤根”喻難辦之事,“發(fā)硎刀”喻友人的杰出才干,此聯(lián)是詩人對王錄事的鼓勵,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華,取得良好政績。

    【答案】 ①贊美:首聯(lián)贊美了王錄事文采出眾,有杰出才能;②同情:頷聯(lián)是對其長期不能升遷的同情安慰;③勸誡(忠告):頸聯(lián)勸誡他勿露鋒芒,安于低位;④希望(鼓勵):尾聯(lián)鼓勵其不辭辛勞,努力施展才華,建功立業(yè)。(每點2分,答出三點給6分。意思對即可)

    4.(2017·成都三診)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題。

    萬里橋①江上習射

    陸 游

    坡隴如濤東北傾,胡床②看射及春晴。

    風和漸減雕弓力,野迥遙聞羽箭聲。

    天上欃槍③端可落,草間狐兔不須驚。

    丈夫未死誰能料?一笴④他年下百城。

    【注】 ①萬里橋:在成都南錦江上。②胡床:交椅,最初從域外傳入。③欃槍:彗星的別名。古人認為它的出現(xiàn)定有兵亂。這里代指金兵。④笴:箭桿。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首聯(lián)上句寫景,詩人眼中高高低低的丘陵猶如起伏的波濤奔流而下,別具壯闊的氣勢。

    B.首聯(lián)下句點題,詩人在晴朗的春天觀看江上將士們演習射箭,表現(xiàn)了詩人陶醉于春日的閑適和愉悅之情。

    C.頷聯(lián)上句寫春風和軟,弓箭力量減弱;下句寫將士們膂力不凡,長箭的聲響遠處可聞。

    D.頸聯(lián)將天上的“欃槍”與草間的“狐兔”對舉,以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樣得意猖狂。

    E.本詩緊扣“射”字,以景起興,繼而敘事,再轉(zhuǎn)入議論抒懷,有陸游豪邁雄健的詩風。

    【答案】BD [B項,“陶醉于春日的閑適和愉悅”情感理解不當;D項,“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樣得意猖狂”與詩中表達的意思不吻合。]

    (2)本詩尾聯(lián)好在哪里?請結(jié)合詩句加以賞析。(6分)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題可從手法及情感入手分析。尾聯(lián)的意思是:男子漢大丈夫只要不死,誰也不能斷定無作為。他年若有機遇,我也能像魯仲連那樣一箭下百城。從形式上看,尾聯(lián)自問自答;從運用手法上看,“一笴”“下百城”等詞運用夸張與想象,壯懷激烈,氣勢磅礴,顯示了陸詩豪邁雄健的風格。

    【答案】 ①尾聯(lián)自問自答,以豪壯之語作結(jié),呈現(xiàn)出豪邁雄健的風格。②以“一笴”“下百城”的夸張與想象表達志向,具有感染力。③表達了詩人希望建功立業(yè)、收復中原的執(zhí)著追求,有昂揚之氣。(答出一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從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5.(2017·大慶二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題。

    書湖陰先生①壁二首(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②送青來。

    【注】 ①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時的鄰居,也是作者元豐年間(1078—1086)閑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時的一位鄰里好友。②排闥(tà):推門,撞開門。闥,小門。

    (1)下列對詩歌內(nèi)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A.詩歌前兩句寫庭前優(yōu)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陰先生的居住環(huán)境干凈、優(yōu)雅、清幽的特點,側(cè)面烘托了主人湖陰先生的高潔形象。

    B.詩歌后兩句用“護田”和“排闥”兩詞,表達了對湖陰先生的熱愛和贊美之情,還體現(xiàn)了詩人在退居時期仍有對高潔清雅品格的喜愛和向往之心。

    C.詩歌贊美了庭院的清幽,表達了對湖陰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詩人對這種渴望而不可得的生活的無奈和苦痛。

    D.詩歌景物描寫極具層次,從院內(nèi)寫到了院外,多角度觀察,由遠及近,既是對主人的贊嘆,又寫出了山水的情態(tài)。

    E.詩中雖然沒有正面寫人,但寫山水就是寫人,景與人處處照應(yīng),句句關(guān)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經(jīng)錘煉又無斧鑿之痕,韻味深長。

    【答案】CD [C項,“無奈與苦痛”情感理解錯誤;D項,“由遠及近”錯誤。]

    (2)詩的后兩句采用了哪些手法?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題,先點明修辭,然后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分析。“護田”“排闥”兩詞賦予水和山人的動作,用了擬人的修辭;“一水護田”和“兩山排闥”相對,“將綠繞”和“送青來”相對,用了對偶的修辭;“綠”“青”用顏色代指農(nóng)作物,用了借代的修辭。

    【答案】 詩人運用了對偶、擬人、借代的修辭手法,把山水寫得有情有趣。(任答兩種2分)“一水”對“兩山”,整齊美觀,音律和諧。山水本是無情之物,詩人卻運用擬人手法,說水“護田”,山“送青”,水對田有一種護惜之情,山對人有一種友愛之情,化無情為有情,將山水賦予人的情思,構(gòu)思極其巧妙,令人叫絕。水環(huán)繞綠色農(nóng)作物,用色彩綠色代替植物,突出了植物的翠綠與景致的優(yōu)美。(結(jié)合詩句分析兩種修辭手法4分)

    6.(2017·合肥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11分)

    別吳仲俊

    [宋]吳錫疇

    背人春事①水趨東,淺紫深紅次第空。

    宿靄未干桑葉雨,薄羅初試棘花風。

    詩聯(lián)鍛煉微吟里,豪氣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幾度,別懷作惡②老來同。

    【注】 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②作惡:指憂郁不快。

    (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從離別之時的自然景象入筆,全詩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與友人的離別之情。

    B.頷聯(lián)中“未干”既指桑葉上的雨水未干,也指詩中的人物因為離別而整夜流淚,此時淚水未干的情景。

    C.頸聯(lián)從前兩聯(lián)對景物的描寫中跳出,側(cè)重寫人,“微吟”“半醉”等詞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細節(jié)描寫,凸顯人物情態(tài)。

    D.尾聯(lián)虛實結(jié)合,將離別時難舍難分的場景渲染得真切動人,同時最后一句中的“老來同”也暗示了詩人的年齡。

    E.全詩在結(jié)構(gòu)安排上富有章法,“起”“承”“轉(zhuǎn)”“合”四部分層次清晰,其中第三聯(lián)成功實現(xiàn)由景到人的轉(zhuǎn)換。

    【答案】BD [B項,“也指詩中的人物因為離別而整夜流淚,此時淚水未干的情景”錯,本詩前兩聯(lián)寫景,后兩聯(lián)寫人,“未干”僅僅指桑葉上的雨水未干。D項,“‘老來同’也暗示了詩人的年齡”錯,“老來同”意思是即便是年老也是如此。]

    (2)“背人春事水趨東,淺紫深紅次第空”兩句精妙,請簡要賞析。(6分)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先點明手法,再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本題可從構(gòu)思、修辭和煉字等角度分析。從構(gòu)思上看,首聯(lián)描寫了“春去”的情景,渲染了凄涼蕭索的氛圍,引出下文的“人去”,奠定了情感基調(diào)。從修辭手法看,“背人”一詞運用擬人手法,賦予春天人的動作;“淺紫”“深紅”運用借代,用顏色代指花。從煉字上看,一個“空”字寫出了眾花凋零、春天離去的空寂。

    【答案】 ①構(gòu)思巧妙。由“春去”引出“人去”,渲染了友人間離別的氛圍,奠定了情感基調(diào)。②手法精妙。“背人”使用比擬手法,借春天的離去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感傷。“淺紫”“深紅”使用借代的手法,以“次第空”寫出繁花的凋零,營造了暮春時節(jié)感傷的氛圍。③用詞精妙。“空”字使用精妙,形象地寫出了春天離去的空寂之感。(每點2分)

    7.(2017·漳州5月質(zhì)檢)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雪 詩

    張 孜

    長安大雪天,鳥雀難相覓。

    其中豪貴家,搗椒①泥四壁。

    到處爇②紅爐,周回下羅冪。

    暖手調(diào)金絲,蘸甲斟瓊液。

    醉唱玉塵飛,困融香汗滴。

    豈知饑寒人,手腳生皴劈。

    【注】 ①椒:植物名,古人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墻壁,取其溫暖芳香。②爇:燒。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A.詩的首聯(lián)用“鳥雀難相覓”寫出了長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為后面情感的抒寫營造了氛圍。

    B.“到處爇紅爐”兩句寫室內(nèi)陳設(shè),分別用“到處”“周回”來修飾“爇紅爐”“下羅冪”,極寫室內(nèi)的溫暖。

    C.“醉唱玉塵飛”兩句寫豪貴人家在大雪紛飛的冬天里征歌逐舞、縱情酣飲、尋歡作樂,場面令人愉悅。

    D.結(jié)尾兩句,筆鋒一轉(zhuǎn),寫“饑寒人”的手腳因受凍裂開了口子,照應(yīng)開頭“鳥雀難相覓”,構(gòu)思巧妙精當。

    E.全詩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虛寫富貴人家的宴飲,描寫生動逼真,色彩濃艷,不失為諷喻詩中的佳作。

    【答案】CE [本題考查賞析詩歌內(nèi)容和表達技巧的能力。C項,“令人愉悅”說法有誤,詩中暗含詩人的諷刺意味。E項,“富貴人家的宴飲”是實寫而非虛寫。]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這種情感又是如何表現(xiàn)的?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6分)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作者的情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本題有兩問,第一問,要求分析詩人的情感,第二問,鑒賞詩人情感表達的技巧。解答這兩問,都離不開對詩歌的思路的梳理。本詩思路清晰,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前兩句,描寫了長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第二層中間八句,描寫了富貴人家在溫暖的室內(nèi)縱情宴飲、尋歡作樂的奢靡生活;第三層,結(jié)尾兩句,筆鋒一轉(zhuǎn),描寫了“饑寒人”的貧苦。解答第一問,可從第二、三層入手,從中間八句富貴人家奢靡的宴飲生活,可概括出作者對“豪貴家”的憤怒痛恨;從結(jié)尾兩句“饑寒人”的手腳凍裂的情景,可概括出作者對“饑寒人”的深切同情。解答第二問,先點明手法,然后結(jié)合詩句分析,最后分析其表達效果。第二、三層呈現(xiàn)了一暖一寒、一奢一饑的不同生活,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凸顯了階級的對立,揭露了貧富懸殊、世道不公,表達了作者的憤懣之情。

    【答案】 第一問:詩歌表達了詩人對“豪貴家”的憤怒痛恨和對“饑寒人”的深切同情。(2分)第二問:全詩采用對比的手法,(1分)描寫長安城大雪紛飛之時,“豪貴家”縱情宴飲、生活奢靡,“饑寒人”卻是受凍受苦、溫飽可憂,(1分)突出表現(xiàn)了封建社會的階級對立,表達了詩人對貧富懸殊、世道不公的不滿和憤懣之情。(2分)(意思對即可。其他分析言之有理亦可)


    古代詩歌閱讀(三)

    (限時:40分鐘)


    1.(2017·武漢4月質(zhì)檢)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1)~(2)題。

    長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車騎帝王州②,羈病無心逐勝游。

    明月春風三五夜,萬人行樂一人愁。

    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猶恐清光不同見,江陵卑濕足秋陰。

    【注】 ①本詩為詩人在長安應(yīng)舉時所作,詩題有改動。②帝王州:都城長安。③原詩是一首七律,作者時任翰林學士。元九即詩人元稹,當時被貶湖北江陵。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A.第一首詩中,“喧喧車騎”直接表現(xiàn)了唐代都城長安節(jié)日之夜車水馬龍、游人如織的熱鬧場景。

    B.“羈病”交代了詩人滯留長安期間的個人境況,而“無心逐勝游”則明確表達了詩人對現(xiàn)實的隱憂。

    C.第二首詩題目中的“禁中獨直”表明詩人寫此詩時正在翰林院值班,“憶”是全詩的題眼。

    D.兩首詩的寫作年代雖然不同,但題材相近,詩中的兩處“三五夜”所指的時令和具體節(jié)日也是相同的。

    E.詩人是寫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詩作中借月抒發(fā)感情,比如“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答案】BD [B項,“表達了詩人對現(xiàn)實的隱憂”缺乏依據(jù)。D項,第一首詩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夜晚,第二首詩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夜晚。]

    (2)兩首詩運用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有何不同?請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6分)

    【解析】 解答本題時,考生要先辨別兩首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不同,然后再各自結(jié)合詩句進行分析,并指出運用該種手法的妙處。《長安月夜》主要運用的是對比的手法,詩人將“萬人行樂”與“一人愁”對比,突出這“一人”的孤獨、愁苦。《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主要運用的是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詩歌中“實”的地方是自己在中秋之夜想念遠方好友,“虛”的地方是詩人想象對方此時也在月下思念自己。

    【答案】 ①第一首詩主要運用對比的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風,熱鬧非凡,“萬人行樂”;而詩人卻因“羈病”無心游玩,獨處客舍“一人愁”,顯得格外孤單、愁苦。(3分)②第二首詩主要運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詩人實寫自己在中秋之夜,對著明月思念遠方的好友;同時,詩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對方此時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設(shè)想江陵潮濕多云,擔心對方不能和自己同見“清光”。詩作虛實結(jié)合,表現(xiàn)了元白二人千里同思的深厚友情。(3分)

    2.(2017·榆林一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題。

    訴衷情

    吳 激①

    夜寒茅店不成眠,殘月照吟鞭。黃花細雨時候,催上渡頭船。

    鷗似雪,水如天,憶當年。到家應(yīng)是,童稚牽衣,笑我華顛②。

    【注】 ①吳激:宋人,出使金國被扣,留仕于金多年。此詞寫于其歸家途中。②華顛:頭發(fā)花白。

    (1)下列對詩歌的解說和賞析,最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A.上片“夜寒茅店不成眠,殘月照吟鞭”兩句化用“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它們在藝術(shù)表現(xiàn)特點上也一致。

    B.“殘月照吟鞭”用“殘”飾“月”,表現(xiàn)詞人的悲傷之情;用“黃花細雨”營造一種哀傷孤寂的氛圍。

    C.“鷗似雪,水如天”兩句,承上啟下,詞人由眼前水行所見,喚起對記憶深處美好情景的神游。

    D.詞人用“童稚牽衣,笑我華顛”描寫親切溫馨的場面、輕松活潑的家庭氣氛,來表達此時自己歡快的心情。

    E.上片寫景為主,營造氛圍;下片重在抒情,情真意切。整首詞用語清婉,哀而不傷。

    【答案】CE [A項,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有區(qū)別,本詞句情景交融,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是連綴名詞成句,羅列意象,塑造環(huán)境,營造氛圍。B項,“殘月照吟鞭”是點明時間,表現(xiàn)詞人趁早趕路,急于歸家之情;“黃花細雨時候,催上渡頭船”是以自然景物來渲染氣氛。細雨霏霏,秋菊盛開,在具有風雅興致的詞家眼中,本該是飲酒賞菊的美好時光,但一個“催”字卻使意境陡轉(zhuǎn),催上渡頭船是寫游子急于歸家的心態(tài)。D項,是詞人設(shè)想的場景,除表現(xiàn)詞人憧憬歸家的喜悅之情,還著重于對眼前羈旅多年難歸、人生年華衰老、離家多年的慨嘆等。]

    (2)詞人“不成眠”的原因是什么?“不成眠”與“殘月照吟鞭”有什么關(guān)系?請簡要分析。(6分)

    【解析】 本題有兩問,第一問,抓住關(guān)鍵詞句分析詞人不成眠的原因。如“夜寒”交代因天寒而不眠,“黃花細雨時候,催上渡頭船”表明思鄉(xiāng)心切,“鷗似雪,水如天”表明行至途中的興奮與激動。第二問,“不成眠”與“殘月照吟鞭”是因果關(guān)系,結(jié)合語境分析即可。

    【答案】 ①不成眠的原因:夜寒;思鄉(xiāng)心切;行至途中的興奮與激動。(3分)②詞人因為夜不能寐,所以索性早起,在殘月之下低吟、揚鞭趕路。(3分)

    3.(2017·成都二模)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2)題。

    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①

    [唐]李商隱

    其一

    暫憑尊酒送無憀②,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③擬惜長條?

    其二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

    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

    【注】 ①程夢星云:“此二首留別女校書也。”②憀(liáo):依賴。③爭:怎,怎么。

    (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在標題中,“離亭”點明分別時所在之地;“賦得”是古人詩題常用語,有為某物或某事而作詩之意。

    B.《其一》首句中的“無憀”是“無所依賴”的意思,指離愁別緒,詩句是說暫且借著這杯酒驅(qū)遣離愁。

    C.《其一》第二句語帶雙關(guān),柳葉如眉,柳條似腰,與第四句表達的“愛惜柳條不要攀折”之意相呼應(yīng)。

    D.《其二》前兩句用擬人手法,寫出楊柳風姿,無論在煙霧中,還是在夕陽下,都千枝萬縷,依依有情。

    E.《其二》后兩句寫出了楊柳善解人意,為了報答行人,寧愿被折至“休盡”,從而一半相送一半迎歸。

    【答案】CE [本題考查分析詩歌表現(xiàn)手法和賞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C項,第四句表達的不是“愛惜柳條不要攀折”之意,而是說:“即使春風有情,卻又怎能因為愛惜長長的柳條,而不讓那些滿懷離別之苦的人們?nèi)ヅ收勰兀俊盓項,后兩句大意是說:“替我告訴行人不要把柳枝折盡了,折掉一半,送人離去;留下一半,迎人歸來,這樣可能更好。”]

    (2)這兩首詩都寫離別,但感情基調(diào)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解析】 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賞析能力。本題是比較鑒賞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抓住關(guān)鍵詞句分析。第一首通過“暫憑尊酒送無憀”“惟有別”等詞句概括出傷感的感情基調(diào)。第二首,“半留相送半迎歸”一句富有樂觀氣息,對未來再次相見充滿希望。

    【答案】 ①第一首充滿悲傷的基調(diào),寫離別之愁。(2分)前兩句寫盡了離別之愁,后兩句表達離別的痛苦。(1分)②第二首富有樂觀氣息,對未來再次相見充滿希望。(2分)最后兩句寫楊柳折掉一半,送人離去;留下一半,待人歸來。給送行者以希望和安慰。(1分)

    4.(2017·馬鞍山一模)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1)~(2)題。

    回鄉(xiāng)偶書二首

    賀知章

    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

    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第一首詩用“少小離家老大回”寫出了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概括寫出自己數(shù)十年來客居他鄉(xiāng)的事實,暗含自己長期不能歸鄉(xiāng)的感傷情緒。

    B.第一首詩后兩句借兒童問話這一細節(jié),既表現(xiàn)了兒童天真可愛的一面,也描摹出兒童因不認識詩人而故意捉弄詩人的狡黠心理。

    C.第二首詩可以看作第一首詩的續(xù)篇,詩人回到家鄉(xiāng)以后,耳聞目睹家鄉(xiāng)人事的種種變化,感慨少小時的玩伴中有不少再也見不著面了。

    D.第二首詩后兩句看起來是寫故居門前鏡湖水沒有什么改變,實際上想要表達這樣一種感慨:故鄉(xiāng)已經(jīng)不是記憶中的樣子,變化太大了。

    E.兩首詩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有很多,如“少小、老大、近來、舊時”等,這些詞語的運用使讀者產(chǎn)生了在時空中穿越的感覺,令人迷惘。

    【答案】BE [B項,“兒童因不認識詩人而故意捉弄詩人的狡黠心理”不合語境。E項,“令人迷惘”錯。]

    (2)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這些情感是如何產(chǎn)生的?(6分)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第一首,“少小離家老大回”表達了歸家的欣慰,而“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則表達了一種不被兒童認識的傷感。第二首,“近來人事半消磨”表達了詩人對物是人非的感慨。

    【答案】 ①第一首詩的情感:回到家鄉(xiāng)的欣慰和老大體衰的感傷。(1分,意思對即可)原因:欣慰于久別回鄉(xiāng),又聞鄉(xiāng)音;傷感于離家太久,家鄉(xiāng)后輩以我為“客”。(2分,意思對即可)②第二首詩的情感:對物是人非的感傷。(1分,意思對即可)原因:回到家鄉(xiāng)后,耳聞目睹了家鄉(xiāng)的“人事消磨”、物是人非,心生感傷。(2分,意思對即可)

    5.(2017·成都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滿庭芳

    蘇 軾

    有王長官者,棄官黃州三十三年,黃人謂之王先生。因送陳慥①來過余,因為賦此。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凜然蒼檜,霜干苦難雙。聞道司州②古縣,云溪上、竹塢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寧肯過吾邦?

    ③,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飲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夢里相對殘④。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 ①陳慥:字季常,眉州人。東坡至黃州,季常數(shù)從之游。②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黃陂置南司州;王長官時住黃陂。③:擬聲詞。④:燈。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上片開篇三句語出不凡,既包含著詞人歲月流逝、傲視天下的感慨,又將王長官與長江共論,有贊頌之意。

    B.“古縣”表明歷史悠久,“云溪”“竹塢”“松窗”凸顯環(huán)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則寫與王長官黃州會面的因由。

    C.下片轉(zhuǎn)入寫景,描寫雨過風起、煙云迷離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側(cè)面表現(xiàn)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

    D.“居士先生老矣”是勸酒之辭,意思是王先生雖然老矣,但相見如夢,還是要把酒言歡,珍惜相逢,一醉方休。

    E.“逢逢”是象聲詞,形容鼓聲,此處寫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聲催發(fā),表現(xiàn)了相聚的愉悅和二人的相得。

    【答案】AD [A項,這三句無“傲視天下”之意,主要表達的是對王長官的贊頌之情;D項,“居士先生老矣”是詞人自嘆,一個“老”字感嘆生命短促、人生無常,并不是勸酒之辭。]

    (2)詞作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作品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題,可抓住詞中的意象及情感詞分析。上片“凜然蒼檜,霜干苦難雙”兩句喻友人品格之高;“竹塢松窗”以竹松比喻托襯友人的正直耿介。“云溪”“竹塢”“松窗”描繪了王先生幽靜的居住環(huán)境,體現(xiàn)了他的隱逸情趣。下片寫會飲的場景,“愿持此邀君,一飲空缸”,充滿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居士先生老矣”,是詞人對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感嘆。“真夢里相對殘”,寫三人暢飲歡談,彼此情投意合。末三句“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寫分手之際,船鼓催發(fā),滿懷惜別之意。

    【答案】 ①對友人的贊頌之情。借“蒼檜”“云溪”“松窗”,贊頌友人風骨凜然,志趣高雅。②相聚的歡愉之情。酒逢知己千杯少,詞人與友人暢飲歡談,豪爽奔放。③惜別之情。主客依依不舍而船鼓催發(fā),表現(xiàn)了相互留戀、不忍離別的悵然。(每點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6.(2017·福州一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題。

    青玉案

    黃公度①

    鄰雞不管離懷苦,又還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橋月館,水村煙市,總是思君處。

    裛②殘別袖燕支雨③,謾留得、愁千縷。欲倩歸鴻分付與。鴻飛不住,倚闌無語,獨立長天暮。

    【注】 ①黃公度:福建人,此時在泉南任職期滿,秦檜假借君命,令他速回都城臨安。②裛(yì):沾濕。③燕支雨:夾著胭脂的淚水紛落如雨。

    (1)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A.首句運用了擬人手法,以對報曉鄰雞的埋怨表明自己不愿離開的心情。

    B.詞中“霜橋月館,水村煙市”以想象虛寫時空變換轉(zhuǎn)移,極富形象性。

    C.“愁千縷”表面指奸相當?shù)狼巴疚床分畱n,深層是離開家鄉(xiāng)親友之愁。

    D.詞的結(jié)尾意境深遠,詞人將難言之隱、入骨之痛都寄寓在獨立不言中。

    E.本詞詞風柔美,格調(diào)閑雅,纏綿悱惻,顯示出婉約詞含蓄細膩的特點。

    【答案】CE [C項,下闋“愁千縷”作者表面上愁的是離開家鄉(xiāng)親友之愁,深層的愁是指奸相當?shù)绹鴲u難消,壯志難酬、前途堪憂等等。E項,詞風婉約但不是柔美閑雅。婉約之中不乏激憤之意。]

    (2)“欲倩歸鴻分付與。鴻飛不住”該句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解析】 本題考查評價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本題,先點明情感,再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欲倩歸鴻分付與”指托鴻雁以傳消息,可是“歸鴻”偏偏又像“鄰雞”一樣無情,連停也不肯停一下。這完全是癡語、無理語,然卻表現(xiàn)了無比的深情。鴻雁無情,此情難寄,詞人真正處于無奈之中了。他只好獨自倚危欄,失神地凝望,又只見暮靄沉沉,長天萬里。這意境多么深遠,把詞人一腔難述之痛,入骨之傷,都寄寓在不言之中。

    【答案】 ①對高城中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因高城音信阻,欲托鴻雁傳情。②此情難寄的無奈之情。鴻飛不住,鴻雁與“鄰雞”一樣無情。③以傷離別抒積憂之情。一腔忠貞、滿腹憤悶,化作別情離恨。(每點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7.(2017·邵陽第二次聯(lián)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別元九后詠所懷

    白居易

    零落桐葉雨,蕭條槿花風。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閑中。

    況與故人別,中懷正無悰①。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門②東。

    相知豈在多,但問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

    【注】 ①悰:歡樂,樂趣。②青門:長安城的東南門,本名灞城門,因其門色青,故俗稱為“青門”。

    (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本詩是一首送別詩,送別詩有表現(xiàn)親情、愛情的,也有表現(xiàn)友情的,感傷之外還可以寄托詩人的理想抱負等。

    B.開篇寫凋零的桐葉、衰敗的槿花,暗中點明與友人分別的時間,同時也奠定了全詩傷感悲涼的感情基調(diào)。

    C.“況與故人別,中懷正無悰”兩句緊承上幾句的傷秋之情,寫出了詩人和友人分別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D.友人問詩人為何不相送,而詩人以“心到青門東”回答友人,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離別時的大致場景。

    E.最后四句寫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簡意賅,卻富含哲理。

    【答案】CD [C項,“情景交融”錯,此兩句沒有寫景。D項,這兩句并非詩人與友人的問答,而是詩人的想象、假設(shè),是虛寫。]

    (2)詩中表達的思想情感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6分)

    【解析】 本題考查比較鑒賞兩詩情感的不同。本詩從“零落”“蕭條”“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等詞句可知,友人離去后再無心意相通之人的落寞傷感之情。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除了表達惜別傷感之情外,“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還表現(xiàn)出曠達的情懷。

    【答案】 ①本詩表現(xiàn)了作者面對蕭瑟之景時的傷秋之情,抒發(fā)了自己在長安再無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②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有同病相憐的傷感,也有惜別之情,還有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情懷。(每點3分)


    古代詩歌閱讀(四)

    (限時:40分鐘)


    1.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2)題。

    夜 行

    吳兆騫①

    驚沙莽莽颯風飆,赤燒連天夜氣遙。

    雪嶺三更人尚獵,冰河四月凍初消。

    客同屬國②思傳雁,地是陰山學射雕。

    忽憶吳越歌吹地,楊花樓閣玉驄驕。

    【注】 ①吳兆騫(1631~1684)清初詩人。字漢槎,號季子,吳江松陵鎮(zhèn)(今屬江蘇蘇州)人。少有才名,與華亭彭師度、宜興陳維崧有“江左三鳳凰”之號。順治十四年科場案,無辜遭累,遣戍寧古塔二十三年。②屬國:指漢朝的蘇武,被扣匈奴十九年,獲釋歸國后曾任典屬國。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A.詩歌的第一聯(lián)緊緊圍繞“夜行”展開,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夜行中所見景物的特點。

    B.“驚沙”“颯風飆”突出了西北的特點,“赤燒連天”是指燒野草的火焰在遠處與天邊相連。

    C.頷聯(lián)寫三更雪原尚有人打獵,冰河四月才開始解凍,描寫了當?shù)氐纳盍曅院臀锖蛱卣鳌?/span>

    D.尾聯(lián)中“楊花”“樓閣”“玉驄”三個意象,虛實相生,描寫春天來臨時江南繁華的生活場景。

    E.詩歌運用對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景,突出了我國北方和南方的差異,全詩語言委婉沉郁。

    【答案】DE [D項,尾聯(lián)是回憶,三個意象都是虛寫;E項,寫景時沒有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全詩語言委婉沉郁”不恰當。]

    (2)請簡要分析詩歌表達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答案】 運用蘇武的典故,希望有朝一日被赦免返鄉(xiāng);“學射雕”一事可以看出詩人身處困境依然樂觀向上,沒被命運擊倒;尾聯(lián)回憶江南繁華熱鬧的景象表達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踏莎行①

    秦 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②,魚傳尺素③,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注】 ①本詞大約寫于紹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因黨爭被貶初抵郴州、寄居旅舍之時。②③“梅花”“尺素”代指遠方的問訊。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上闋中,“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一語雙關(guān),不僅寫出了月色暮靄的凄婉迷茫,更寫出了詞人的失意悵惘。

    B.上闋中,“桃源望斷無尋處”化用了陶潛的典故,抒發(fā)了詞人追求美好理想?yún)s在現(xiàn)實中難以實現(xiàn)的無奈嘆息。

    C.上闋中,在“孤館、春寒、杜鵑、斜陽”前用“可堪”去面對,表現(xiàn)了詞人雖身處逆境卻矢志不渝的堅毅。

    D.下闋中,借“驛寄梅花,魚傳尺素”,表達了詞人在被貶途中收到來自遠方的問訊時,感到了些許慰藉。

    E.下闋中,“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寄托了詞人不愿流落異鄉(xiāng)、想有所作為的愿望。

    【答案】CD [C項,“可堪”是“怎堪”之意,表現(xiàn)了詞人不堪忍受凄厲的氛圍。D項,“感到了些許慰藉”有誤。]

    (2)有人認為“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意味深長,請結(jié)合全詞,賞析詞中包含了哪些意味?(6分)

    【答案】 ①通過“失”“迷”表達出被貶后的“失意”。②借“孤館”“春寒”“杜鵑”,抒發(fā)了身在異鄉(xiāng)的“孤獨”。③借“梅花”“尺素”“此恨”,表達了無盡的“思鄉(xiāng)”之情。

    3.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題。

    秋 來

    李 賀

    桐風驚心壯士苦①,衰燈絡(luò)緯啼寒素②。

    誰看青簡一編書③,不遣花蟲粉空蠹④?

    思牽今夜腸應(yīng)直,雨冷香魂吊書客⑤。

    秋墳鬼唱鮑家詩⑥,恨血千年土中碧⑦!

    【注】 ①桐風:指吹過梧桐葉的秋風。壯士:指有才志的人。②衰燈:暗淡的燈光。絡(luò)緯:蟲名,俗稱紡織娘,因秋天天氣轉(zhuǎn)涼而哀鳴,其聲似紡線。③青簡:青竹簡。一編書:指詩人的一部詩集。竹簡書久無人讀,蠹蟲就在其中生長。④不遣:不讓。花蟲:蛀蝕器物、書籍的蟲子。蠹(肋):蛀蝕。⑤香魂吊書客:指前代詩人的魂魄來慰問詩人。書客:詩人自指。⑥鮑家詩:指南朝宋鮑照的詩。鮑照曾寫過《行路難》組詩,抒發(fā)懷才不遇之情。⑦“恨血”句:《莊子》中記載:“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為碧。”

    (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A.此詩以桐風、衰燈、寒素、冷香、秋墳、恨血等意象構(gòu)成一幅冷凄悲涼的畫面,不是為了抒發(fā)悲秋之情,而是為了感嘆命運不濟、報國無門。

    B.首句中的“驚心”說明詩人心里震動強烈。第二句“啼寒素”的“寒”字,既指歲寒,更指聽到絡(luò)緯啼聲時的心寒。

    C.首句中的“苦”字給全詩定下了基調(diào),籠罩以下六句;三、四兩句寫詩人面對衰燈,耳聽秋聲,感慨萬端,發(fā)出所作詩篇又有誰來賞識的一聲嘆息。

    D.五、六兩句,詩人直抒胸懷:前句說愁思把紆曲百結(jié)的心腸牽直,用語平白;后句又說鬼魂前來憑吊他這個不幸的生者,更是奮筆直呼。

    E.全詩寄情于物,用浪漫主義以幻寫真的獨特手法,在深遠的悲憤和瑰麗奇特的藝術(shù)形象間達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李賀詩歌詭譎多姿的風格。

    【答案】AD [A項,既感嘆命運不濟、報國無門,也抒發(fā)了悲秋之情。D項,五、六兩句用筆新奇,詭譎多姿,有石破天驚的效果。]

    (2)請簡要賞析本詩尾聯(lián)的寫法。(6分)

    【答案】 尾聯(lián)詩人借用典故通過奇譎的想象,說仿佛隱約聽到秋墳中的鬼魂在唱著鮑照當年抒發(fā)“長恨”的詩,他的“長恨”就像萇弘的碧血那樣永遠難以消釋,實際上是借古抒懷,借他人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來抒發(fā)自己命運不濟、報國無門的綿綿悲恨。

    4.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1)~(2)題。

    【雙調(diào)】得勝令  四月一日喜雨

    張養(yǎng)浩

    萬象①欲焦枯,一雨足沾濡②。天地回生意,風云起壯圖。農(nóng)夫,舞破蓑衣綠;和余③,歡喜的無是處。

    【注】 ①萬象: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或現(xiàn)象。②沾濡(rú):潤濕,潤澤。③和余:連同我。一說即“余和”,跟著一起歡唱。

    (1)下列對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一、二兩句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也從側(cè)面寫出了降雨前后作者的不同心情。

    B.三、四兩句,作者以纖細的筆觸,通過對天地、風云變化的描寫,表現(xiàn)了這場雨帶來的巨大變化和它的重大意義。

    C.“農(nóng)夫,舞破蓑衣綠”描寫了農(nóng)夫披著蓑衣在雨中狂舞,哪怕把蓑衣舞破也在所不惜的歡樂情景。

    D.“舞破蓑衣綠”中的“綠”字與“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有異曲同工之妙。

    E.“無是處”是說“沒辦法、不得了”的意思,表現(xiàn)了作者與民同憂樂的思想感情。

    【答案】BD [B項,三、四兩句對雨后廣闊的宇宙空間的變化作了大筆勾勒,纖細的筆觸和一景一物的描繪是難以表現(xiàn)這場雨的重大意義和帶來的巨大變化的,故B項的表述錯。D項,“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是化靜為動,寫出了春回大地、草木萌發(fā)的勃勃生機;而“舞破蓑衣綠”中的“綠”則是說蓑衣因舊而枯黃,如今因雨仿佛得以返綠,并不是真變綠,只是借此表達了喜悅的心情,故D項有誤。]

    (2)這首小令的詩眼是什么?全曲是如何來表現(xiàn)詩眼的?請結(jié)合全曲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詩眼是“喜”。(2)表現(xiàn):①借景抒情。通過描寫雨后大地又有了生機、一切在風云突起中變得壯觀雄奇,寄寓喜悅之情。②通過寫農(nóng)夫起舞和詩人自己的歡喜直接表現(xiàn)詩眼“喜”。(2分)

    5.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1)~(2)題。

    [唐]李商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①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②,實是怯殘陽。

    愿泛金鸚鵡③,升君白玉堂。

    畫 菊

    [宋]鄭思肖④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注】 ①羅含:東晉人,博學能文,不慕榮利。②重露:寒涼的秋露。③金鸚鵡:金制的狀如鸚鵡螺的酒杯;泛:以菊花浸酒。④鄭思肖:宋末詩人、畫家;原名不詳。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國姓趙的組成部分。

    (1)下列對上面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兩首詩均屬“詠物詩”,都以“菊”作為主要吟詠對象,并將詩人的情志寄寓其中。

    B.兩首詩均描寫出了菊花超逸于群花之上的獨特“香氣”和“色彩”,以及不畏嚴酷自然的“傲骨”。

    C.李詩頷聯(lián)中的兩個典故,分別著力表現(xiàn)出了菊花的顏色與形貌,用語含蓄,情韻深厚。

    D.李詩中,詩人寫出了菊花對夕陽炙熱的“畏懼之意”以及甘愿被制成菊花美酒的“奉獻精神”。

    E.鄭詩中,詩人借助頗富口語氣息的“寧可”“何曾”二詞,寫出了菊花孤傲清高的品位。

    【答案】AE [B項,菊花“色彩”在鄭詩中沒有描寫。C項,“形貌”無中生有。D項,“夕陽炙熱”不妥,應(yīng)將“殘陽”理解為“時光流逝”的象征。]

    (2)這兩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各有側(cè)重,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答案】 李詩借“菊”側(cè)重表達自己入朝建功立業(yè)的熱切希望(或懷才不遇、仕途失意的苦悶)。李詩先對菊花的“色”“香”進行描摹,并借助陶淵明、羅含的典故表現(xiàn)菊花所存具的“不畏權(quán)貴、不慕榮利”的品性;第三聯(lián)筆鋒一轉(zhuǎn),肯定菊花泛酒的品性,進而流露出欲入朝建功立業(yè)的愿望。鄭詩借“菊”主要表達自己守志抱節(jié)的忠貞。鄭詩開篇描摹了菊花“獨立疏籬、獨守清高”的品性,緊接兩句突出其不畏嚴酷環(huán)境的錚錚傲骨;進而表達出自己對故國忠誠堅貞的志節(jié)(或至死不渝的愛國精神和凜然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

    6.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柳梢青

    黃 簡

    病酒心情,喚愁無限,可奈流鶯。又是一年,花驚寒食,柳認清明。

    天涯翠層層,是多少、長亭短亭。倦倚東風,只憑好夢,飛到銀屏。

    (1)下列對本詞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賞析,最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A.“流鶯”和杜甫詩句中“自在嬌鶯恰恰啼”的“鶯”一樣,叫聲哀怨凄苦,令人厭煩,襯托出了作者內(nèi)心的無限愁苦。

    B.“花驚寒食,柳認清明”兩句使用了對偶和互文的修辭手法,把見花柳而驚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態(tài)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

    C.下片的“天涯翠層層”寫主人公看到層層群山變綠的景象,此句與后面代表春風的“東風”一詞均在點明題目“柳梢青”。

    D.“長亭短亭”是行人休止之所,后來成了天涯羈旅、游子思歸的象征。此句承“天涯”而來,是揭示全詞情感實質(zhì)的關(guān)鍵處。

    E.這首詞虛實結(jié)合,實寫流鶯花柳等景象,虛寫夢中“飛到”故鄉(xiāng)之事,最后的這—夢寫出了主人公夢中的歡愉和醒后的無奈。

    【答案】DE [A項,“叫聲哀怨凄苦,令人厭煩”不對,應(yīng)為“婉轉(zhuǎn)動聽”。B項,還有擬人。C項,“柳梢青”是詞牌名,不是題目。]

    (2)這首詞是如何逐步展示主人公心情的?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憂愁無奈。清明時節(jié)本就心煩意亂,又添“流鶯”喚愁,只得“病酒”消愁而又無可奈何。②驚心慨嘆。“又是一年”,光陰荏苒,時不我待,連花柳之物都因時序驚心,令人感慨萬千。③思鄉(xiāng)盼歸。在異鄉(xiāng)望盡“天涯”,“長亭短亭”是寫思鄉(xiāng),“好夢,飛到銀屏”是盼歸團聚。

    7.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1)~(2)題。(14分)

    初夏江村

    高 啟①

    輕衣軟履步江沙,樹暗前村定幾家。

    水滿乳鳧翻藕葉,風疏飛燕拂桐花。

    渡頭正見橫漁艇,林外時聞響緯車②。

    最是黃梅時節(jié)近,雨余歸路有鳴蛙。

    【注】 ①高啟(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詩人。此詩作于高啟回到家鄉(xiāng)青丘鄉(xiāng)間隱居時。②緯車:即繰車,抽繭出絲的工具。

    (1)下面對本詩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A.開篇一個“步”字表現(xiàn)出詩人在鄉(xiāng)間行走時輕腳細步、悠閑自得的情狀;寫水鳥時的“翻”字,寫飛燕時的“拂”字,活現(xiàn)出動物的生氣和自在,充滿詩情畫意。

    B.詩的前三聯(lián)從視覺角度寫所見,最后一聯(lián)從聽覺角度寫所聞,視覺與聽覺結(jié)合,再現(xiàn)了黃梅時節(jié)的鄉(xiāng)村景象。

    C.本詩首聯(lián)總起,奠定全詩的基調(diào);頸聯(lián)緊承上聯(lián)寫景;頷聯(lián)則由寫物轉(zhuǎn)入寫人,尾聯(lián)則點明了全詩的主旨。

    D.“渡頭正見橫漁艇”一句化用了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詩意。

    E.律詩的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仗,對仗包括詞性、結(jié)構(gòu)相對,也包括聲調(diào)平仄相對。依此要求看,本詩的對仗極不工穩(wěn)。

    【答案】AD [B項,詩的前三聯(lián)不僅從視覺角度寫所見,第三聯(lián)后一句“林外時聞響緯車”還從聽覺寫所見。C項,“尾聯(lián)則點明了全詩的主旨”錯誤,尾聯(lián)還是寫景,沒有點明主旨。E項,“本詩的對仗極不工穩(wěn)”錯誤,“水滿乳鳧翻藕葉,風疏飛燕拂桐花。渡頭正見橫漁艇,林外時聞響緯車”對仗符合詞性、結(jié)構(gòu)、平仄要求,極為工穩(wěn)。]

    (2)全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xiàn)出詩人怎樣的心境?(6分)

    【解析】 分析意境要抓住意象。全詩列舉了“乳鳧”“藕葉”“飛燕”“漁艇”“緯車”“鳴蛙”等意象,結(jié)合這些意象概括畫面特征,然后揭示詩人的情感即可。

    【答案】 ①全詩通過描寫詩人江邊悠閑漫步、野鴨浮游、荷葉翻滾、燕子翻飛、桐花拂動、漁船靠岸、繰車鳴響、蛙聲陣陣等意象,營造出鄉(xiāng)間清幽閑適、充滿生機的意境。②作者通過再現(xiàn)農(nóng)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狀態(tài),使讀者可以想象這里村民生活的無拘無束和愜意,表現(xiàn)出詩人的內(nèi)心寧靜、隱居生活的愜意和閑情逸致。

    【點評】 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gòu)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詩歌意境,一要注意意象的特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意象中所寄托的情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欧美精品系列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乱人伦无码中文视频在线|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人妻丝袜AV中文系列先锋影音|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电影欧美| 日韩av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高潮刺激叫喊视频|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韩国免费A级毛片久久|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 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深夜福利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国产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人妻一区|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喷潮视频免费| 97人妻人人揉人人躁人人|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 被黑人伦流澡到高潮HNP动漫| 青青草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乱妇乱女熟妇熟女网站| 午夜大片免费男女爽爽影院| 欧美 日韩 亚洲 精品二区| 国产宅男宅女精品A片在线观看|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国产AV福利第一精品|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四虎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又爽又黄又无遮掩的免费视频|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 欧美巨大极度另类| 中文字幕人妻系列人妻有码| 丰满的熟妇岳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