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此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東漢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縱253厘米,橫123厘米。碑陽20行,行45字,碑陰題名五列。藏西安碑林。明萬歷初陜西郃陽(今合陽)莘里村出土,曾存郃陽孔廟,明末斷裂。碑主曹全,字景完,敦煌效榖(故城在今甘肅敦煌縣西)人。東漢靈帝光和六年(183)舉孝廉,除郎中,轉任郃陽令。曾隨軍征疏勒,有戰功;為官期間有政績。屬吏王敞等為其勒石紀功。
此碑為漢碑中極負盛譽者。其結字勻整,秀潤典麗;用筆方圓兼備,而以圓筆為主,風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漢隸成熟期飄逸秀麗一路書法的典型。《曹全碑》不僅字寫得美,而且石質堅潤,刻工精良,所以歷千余年而字口清晰,棱角分明,在漢碑中少有如此完好的。此碑對后世影響很大,臨習者甚多,但有的人只注意其流美灑脫的一面,忽略了它同時還有端莊沉勁的一面,故往往失之于俗艷而不能得其真髓。是碑自明郭宗昌《金石史》及趙崡《石墨鐫華》始見著錄。郭宗昌跋云:“此方出最初拓也。止一'因’字半闕,其余鋒铓銛利,不損絲發。因見漢人不獨攻玉之妙,渾然天成,琢字亦毫無刀痕。以余平生所見漢隸,當以孔廟《禮器碑》為第一,神奇渾璞,譬之詩,則西京;此則風贍高華,如建安諸子。譬之書,《禮器》則《季直表》,此則《蘭亭序》?!庇衷u碑陰“書法簡質草草不經意,又別為一體。益知漢人結體命意,錯綜變化,不衫不履,非后人可及?!壁w崡亦盛稱:“碑文隸書遒古,不減《史卒》(《史晨》)、《韓勑》、(《禮器》)等碑,且完好無一字缺壞,真可寶也。”(《石墨鐫華》)孫退谷謂:“《曹景完碑》萬歷間始出郃陽土中,惟一'因’半缺,余俱完好。且字法遒秀,逸致翩翩,與《禮器碑》前后輝映,漢石中之至寶也。”(《庚子消夏記》)。清萬經評此碑:“秀美生動,不束縛,不馳驟,洵神品也?!?/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