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蟲病 上寄生蟲課室時候,老師強調了,所以印象比較深~~~ 病理: 病理上典型的包囊大小為5~10毫米,可有薄壁,或呈多個囊腔,內有囊尾蚴。囊蟲的囊尾蚴囊腫常為圓形或卵圓形,內膜上有一小白色的囊蟲結節突起。當蟲體死亡或液化時,囊腔內為暗褐色混濁液體,內含大量蛋白質 、當蟲體液化被吸收后囊腔變小,囊壁增厚,囊蟲死后常發生鈣化。 有腦囊蟲病,皮下組織及肌肉囊蟲病,眼囊蟲病 檢查: 1、血液及腦脊液檢查:嗜酸粒細胞增多; 2、囊蟲補體結合試驗陽性; 3、糞便檢查發現絳蟲卵或節片; 4、腰穿顱壓可增高,腦脊液細胞學、蛋白均可增高。 5、頭顱CT或MRI檢查顱內可見到多個散在病灶常能明確診斷。 診斷: 1、有腸絳蟲病史,或糞便中發現絳蟲卵或節片。 2、出現癲癇、顱內高壓、精神障礙三大癥狀,或同時伴有視力障礙,皮下結節。 3、免疫學檢查:有補體結合試驗、間接血凝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陽性者有助診斷。 4、腦CT檢查有助診斷。 治療: 三個方面: 1、絳蟲病的治療驅除寄生于腸道的成蟲,防止再次自身感染。常用藥有:①吡喹酮10~20mg/kg,每日3次×2天。②氯硝柳胺(滅絳靈)2g,嚼碎后1次吞服,3~4小時后服瀉藥1次,加速絳蟲節片排出。 2、囊蟲病治療①吡喹酮50mg/kg/d,分3次口服×14天,必要時可重復1~2個療程。治療有效者CT表現囊腫和結節縮小或消失或鈣化,腦室形態恢復正常。臨床癥狀緩解。約1/5病人藥物治療無效,需手術治療。②外科手術適用于有顱內壓增高、局灶體征,并經CT定位者。囊蟲阻塞導水管,可從側室注入生理鹽水使腦室內壓增高,促使囊蟲脫離導水管??癸B高壓藥物治療無效者,可做腦室-腹腔分流術。 3、癥狀治療癲癇者服用抗癲癇藥,腦炎型者加用類固醇激素,高顱壓者用脫水劑等。 4、眼囊蟲病者早期手術摘除囊尾蚴:在手術顯微鏡下經睫狀平坦部吸取或用玻璃體切除術取出囊尾蚴及玻璃體內炎性物質,修復視網膜,消除嚴重反應。 5、皮下結節活組織檢查可見囊尾蚴頭節。 6、腦囊蟲病應注意與原發性癲癇、結核性或隱球菌性腦膜炎相鑒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