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創業42年,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現在管理著超過11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500億元)的資產。在名利雙收以后,瑞·達利歐想向世人分享自己的成功之道。 于是,他的《原則》一書大火特火了。 在最近的中國互聯網、媒體圈,如果你還對橋水基金瑞·達利歐其人其書其原則一無所知的話,那你就out了。 老方掐指一算,你五行缺朋友圈啊。 . 書是好書,人不一定是好人,但瑞·達利歐所總結出來的“原則”確實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特別是對創業公司、管理經營而言,有實實在在的參考價值。 今日資本徐新和獵豹傅盛就對瑞·達利歐的原則推崇備至。 而且,老方認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的底層運轉法則是一致的,瑞·達利歐的原則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陽明心學、知行合一有相互對應、參照驗證之妙。 . 不管社會如何發展,知識的獲取不是越多越好,唯一對人們生存質量息息相關的基本原則就是:看誰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更接近真相。 我們的世界是混沌無序,是日益信息繁雜、過剩的迷宮,而隨著現實和虛擬正在模糊界限,我們迫切需要一種可以放心遵循的行為邏輯,以讓我們安全的完成今生的任務。 原則不是回答特定問題的具體答案,只有能在相似場景中反復應用的概念才叫原則。瑞·達利歐認為,只有精通原則的人才能成功。 而“高度的真理和高度的透明度”是其中最核心的一條原則。如果你不能夠把自己的思想轉化為原則和算法,就會被這個時代甩在后面。 . 瑞·達利歐和橋水基金的成功是相輔相成的,世上的任何道理都是這樣,需要你的頭腦和現實物質對應起來才行,不然就是空想,而空想是沒有力量,也是沒有價值沒有意義的。 我的目標是在一個極度透明和極度開放的環境當中,形成一個有意義的關系,共同來做有意義的事情。瑞·達利歐的成功無疑是運用組織力量、集體智慧的結晶。 為了保證公司的最優化運作,就必須保證極度透明、極度開放的原則,“在一個公司當中,每個人能夠看到公司發生的一切,以非常透明的方式進行交流、決策和報告,知道公司所做的一切。” 這樣才能避免內部不必要的溝通、多余的損耗,讓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責任和收益,明確自己的行為路徑,是為成本最低、最高效的管理模式。 . 越愚蠢的人,越笨的組織,就越容易沉浸在封閉、保守、僵化的思維和體系陷阱里。 根據熵增規律,一個固定封閉的系統一定是走向無序死亡的,而只有保持透明和開放,保證流動性和秩序,組織才能有持續的生機。 反面的例子,如晚清的閉關鎖國,如過去某些大企業的死亡。 所謂安穩,只是一場幻夢。為了少數人的個體欲望滿足,就必然會犧牲掉整個組織的成長性。歷史證明,在一個封閉狹隘的圈子里自娛自樂,是沒有任何前途的,也是沒有什么生命力的。 . 因封閉而落后,因開放而進步。 我們知道,在一個逐利的組織當中,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決策卻是最難最關鍵的。 在橋水,他們采用的是一套名叫“Dots”(意見點收集器)的工具,來保證“最優想法至上主義”的決策。在瑞·達利歐看來,人們平常的決策方式大多分為兩種:民主與專制。而陷入這兩種方式孰優孰劣的辯論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兩種方式都有缺陷。真正有用的事情是,如何得到更貼近事實、效果更好的答案。 “人和人不一樣,每個人的觀點不同,怎樣從各種各樣的觀點中,選擇最優的觀點,這是決策過程當中,需要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當你發現跟別人有分歧的時候,你怎么去思考別人與你不同的觀點,然后經過討論和學習,最終讓最優的想法勝出。” “無法客觀看待自己和他人,這是多數人犯下的最嚴重的錯誤,不克服這點就是白白浪費潛力。”真實透明的了解清楚各自的長處和短處,不是執行人數最多一方的意見,也不是老板剛愎自用、說一不二的決策,而是一切基于實際效果和組織利益,是為精英理念制度。 . 在瑞·達利歐的生活和工作500多條原則當中,極度透明與極度誠實,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條,這是高層級的思維能力。 因為具備“高層級思維”能力的人更能成功,所以要讓這樣的人帶領組織進步,從而實現集體成員的最大化收益。 “高層級思維”的人可以設計一部“機器”,找到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情,讓屬下得到想要的東西。比較機器“制造”的真實成果與預先設定的目標,評估并改進這部機器運行的方式。 創業如同打仗,如果想從敵人手中奪下一座山頭,那你就要思考具體該怎么做。 舉例來說,在你的構思中需要兩名偵察兵、兩名狙擊手、四名步兵、一個勤務兵等等。合理的構思自然是至關重要的,但它只是整場戰役的一部分內容。同樣重要的是,要把合適的人放在需要的位置上。 這些人需要具備承擔相應任務的素質:偵察兵就要跑得快,狙擊手必須打得準等等。如果結果與目標不符,遇到了問題,那機器就需要調整——要么調整你的構思/文化,要么調整人。 大道至簡,唯上智和下愚能知行合一、堅定不移。公司管理其實很簡單,只要堅持按這套流程做,把這套流程做扎實,簡單有效的事情重復做下去,就能快速實現正向的積累。 . 想要成功,就需要管理。 對管理者而言,“你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后退一步,去構思、運行,并改進(組織這個)機器,從而得到想要的東西。” 第一,理解你的構思和手下的人運作得好不好,能不能實現目標; 第二,不斷改進這兩者。 瑞·達利歐表示,要想成功就要做5件事情:有明確的目標;識別出擋在目標和你之間的問題,不要容忍它們;準確地診斷這些問題;構思方案,里面要列出明確的任務,這樣才能繞過問題實現目標;落實方案,也就是完成任務。 而要想做到知行合一,還要看你是否具備如下的能力: a.設定目標——高層級思維、綜合能力、形象化、會排列優先級 b.識別問題,不要容忍問題——洞察力、綜合能力 c.診斷問題找出成因——極強的邏輯、敢于自我批判“揭瘡疤”、能看到多種可能性 d.構思方案解決問題——形象化、實操能力、創新性 e.堅決執行方案——自律、優秀的工作習慣、結果導向、主動性 . 知之真切篤實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即是知,知行本是一體。 世上的很多事情是會反復重演的。“通過我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生活經驗,我發現生活就像是一個循環周期。你有一個大膽的目標,然后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你會碰到問題,會遭遇失敗。你要去分析診斷為什么會失敗,因為這是人生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刻。”創業和公司的經營管理就像一個通關游戲,你需要戰勝一個個的困難才可以獲勝。 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只有不自欺欺人、極度誠實地面對自己,保證高度的真理和高度的透明度,才能避免多走彎路,少做無用功,從而相對快速的達到目標。 瑞·達利歐說,在你的頭腦中有兩個“你”:一個是深思熟慮、有邏輯的你;一個是情緒化的你。兩者都在爭奪對你的控制權。只有通過極度求真和極度透明,才可以讓理性的“你”占上風。 知就是行,行即是知,如果我們通過不斷訓練,適應了這套自我進化的機制。有了此“因”,那么人生和事業,也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