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話健康系列報道之三
開學兩周,為何學生狀態仍不佳
春季新學期,家長應助孩子調整心態巧應對
-
IC供圖
-
掃一掃名醫面對面 長沙晚報“健康”版微信公眾平臺———“長沙晚報健康 吧”二維碼(微信號:cswbjkb)
長沙晚報記者 唐江澎 通訊員 楊醉文 陳雙
每年春季開學,是老師和家長最頭疼的時候。
低年級的孩子,上課時無精打采、呵欠連連、眼睛東張西望,遲遲進入不了學習狀態;有的孩子甚至出現失眠、睡懶覺,嘔吐、肚子痛等癥狀;也有些高年級孩子,表現出明顯的厭學情緒……
記者從省會多家醫院兒少心理門診了解到,近一兩周來,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去問診。家長怎樣有效地幫助孩子度過這段適應期?昨日,記者為此進行了采訪。
狀態一 生物鐘紊亂,睡眠飲食不佳
對策:循序漸進幫孩子調整睡眠時間,讓孩子規律進食
【個案】開學兩周了,對于一年級的小威(以下個案中均為化名)來說,每天早上起床是個困難事。小威媽媽發現,勉強把小威叫起來,他一邊生著氣,一邊吃飯還慢吞吞,一早上母子倆鬧得很不愉快。
昨日更是讓小威媽媽不省心。原來,小威到學校后,才上第二節課,便對老師說肚子痛。小威媽媽心急火燎地把孩子送到醫院,又沒查出什么病。
【支招】“寒假期間遺留下來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許多低年級的孩子在開學之初改不過來,家長又束手無策。”對此,國家一級健康管理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臟內科主管護師蔡亞宏表示,首先,家長要循序漸進地幫孩子調整睡眠時間。早上孩子起床后,白天不要讓孩子再睡覺,晚上要做到比前一天睡覺時間提前半小時。躺床上后如果15分鐘仍睡不著,就起床看書或者運動,直到疲憊再上床睡覺。第二天晚上做到再比前一天提前半小時睡覺……這樣堅持幾天,把孩子的睡眠時間調整至正常作息時間。其次,家長要讓孩子堅持每天一小時戶外運動。
正確的飲食有利于情緒的調節。春季,三餐定時、膳食均衡有利于青少年的身體發育和情緒的穩定,清淡的食物可以減少腸胃負擔,增加食物中有效成分的利用率。
如果孩子總是感覺身體不舒服,家長在排除身體因素后,應考慮心理原因。在與孩子溝通交流的同時,一定要與老師溝通,必要時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
狀態二 上課精神不集中,跟不上老師的節奏
對策:幫助孩子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適度陪伴
【個案】小朵是一名五年級學生。老師發現,開學兩周了,但小朵在課堂上還總是打瞌睡,跟不上學習節奏。父母也發現,小朵放學后,要玩得滿頭大汗才回家,做作業也拖拖拉拉。心急的父母罵她兩句,小朵便哭得特別傷心,好不容易止住了哭,作業還是沒能按時、按量完成。
【支招】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少心理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馬靜表示,春季氣候多變、冷暖無常,人的生理功能受到影響,同樣容易影響到人的心理狀態。這個時候,家長要盡量多陪陪孩子,不要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可以放松了。
對于精神比較渙散的孩子,家長的陪伴尤為重要。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學習內容,引導孩子找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在書上做一個小小的標記,并和孩子約定好,第二天上課認真聽老師講,回來后給爸爸媽媽當小老師。這樣,孩子帶著“小任務”去上學,會盡力控制自己,上課認真學,把精彩的答案帶回家。
“一年之計在于春。家長在調整好孩子作息的同時,要幫助孩子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馬靜表示,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力爭上游的心,有了和孩子實際情況相符合的學習計劃,有利于幫助孩子夯實基礎、樹立自信心。需要提醒的是,家長同時要監督孩子落實學習計劃,對自我管理和計劃性比較弱的孩子,家長要適度陪伴。
狀態三 出現厭學情緒,不想去學校
對策:了解孩子學習興趣下降的原因,助其掃除心理障礙
【個案】趙鈞是一名初二的學生。春季開學前,他和幾個小伙伴在一起玩電游,常常黑白顛倒。新學期一開學,他就覺得適應不了學校緊張的學習氣氛,上課時腦子昏昏沉沉,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效率很低,作業也做不完。第一周的入學考試,他考得也不理想,感覺受到打擊的趙鈞心情不好,更想玩電游。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一個多星期后,趙鈞向父母說出了不想去學校的想法。
【支招】馬靜表示,發現孩子學習興趣下降,要深入地和孩子溝通,了解其不喜歡學習的原因。可以主動和老師溝通,在春季新學期的初期,不規定孩子做太多的作業,適當控制作業難度,因材施教,使得其能夠獲得成功的喜悅,逐步讓孩子產生自信。
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進入青春期后,孩子容易出現情緒的波動,學校是學習和孩子社交的重要場地,經歷一些挫折后,容易產生強烈的回避情緒,家長要做好引導,及時跟孩子溝通。平日要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有什么心事可以跟父母溝通,這樣容易疏導孩子的情緒,助其放下包袱,繼續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孩子從學校回到家中,家長要督促孩子做好手機、電腦等使用時間的管理,不能縱容孩子過度玩耍,建議跟孩子商量好使用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