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基金報、商業周刊中文版等 圖片來自網絡 香港的“超人”時代結束了。 3月16日,長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長和、長實集團 、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同時發布業績,多年來尚屬首次。 也正是因此,業內外頗為關注長和系現任“掌門”李嘉誠是否會選擇在業績會上宣布退休。 3月16日下午四點后,長和盤后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年屆90的主席李嘉誠即日起卸任董事會主席一職,長子李澤鉅接棒。這意味著,這位90歲的華人首富即將謝幕。 1 福布斯顯示,李嘉誠的身家354億美元,世界排名第24,連續20年蟬聯香港首富之位。 圖片來自網絡 在李嘉誠退休后,現年53歲的長子、長和副主席李澤鉅將成為新任主席。按李嘉誠2012年在長和股東會上公布的“分家”計劃,李澤鉅將接管整個長和系,包括長江實業、長江基建、和記黃埔等近10家公司,市值超過萬億港元。 2 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生于廣東潮州。12歲那年,日軍轟炸潮州,剛剛讀初中的李嘉誠與家人輾轉到香港,寄居在舅父莊靜庵的家里。“那時我12歲,對香港、對人生,有非常多幻想。但到埠之后,很短的時間內,看到人情冷暖,差異是這么大,心里很難過。那時候,可說是一夕成長。”李嘉誠回憶。 1943年,李嘉誠的父親因勞累貧困成疾,郁郁而終。一家的重擔從此落到了李嘉誠身上,不足15歲的李嘉誠被迫輟學,獨立謀生。 他在茶樓當過跑堂,甚至曾經因為不小心把開水灑在客人身上,險些被炒魷魚,他在舅父的公司當過端茶遞水的小學徒,寄人籬下;他還在五金廠做過推銷員,做過“行街仔”的推銷生涯。 不過,性格沉穩的李嘉誠并不安于現狀,他很快又辭去了推銷員的工作,跳槽去了塑膠公司,18歲便當上了部門經理、20歲升為總經理。 1950年,年僅22歲的李嘉誠創立了長江塑膠廠,“長江”的廠名取自于“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里”,這無疑顯示了年輕李嘉誠心中的宏圖大志。 1955年,長江塑膠廠出現轉機,產銷漸入佳境。1957年,李嘉誠到意大利考察,回港后率先推出塑膠花,隨即成為熱銷產品。不久,他又積極開拓世界市場,很快就成為“塑膠花大王”。塑膠花為李嘉誠帶來數千萬港元的盈利,長江廠成為世界最大的塑膠花生產廠家,不僅蜚聲全港,還為世界的塑膠同行所側目。 1958年,“塑膠花大王”開始涉足地產生意,先后在香港北角、柴灣建工業大廈。1967年,香港地價一落千丈,李嘉誠就是在此輪地產低潮中成功抄底,大量低價購地,從此奠定了其商業王國的基礎。 1971年,長江地產有限公司成立,1972年,李嘉誠又趁著香港股市一片大好之際,將長江地產改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騎牛上市,成為“華資地產五虎將”之一。 1978年,長實與匯豐銀行合作,重建華人行,他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22.4%的股權,李嘉誠的事業也隨之步入高峰,而和黃一役,也使李嘉誠獲得了“超人”的美譽。 同樣在八十年代,李嘉誠開始進軍海外,1986年購入以加拿大為基地的能源公司赫斯基石油逾半數權益。并通過一連串動作最終獲得赫斯基95%的股權,然后將其在多倫多證交所上市。這一交易,也被譽為李嘉誠“一生中最偉大的投資之一”。 1987年,李嘉誠登上福布斯的全球億萬富豪榜,并且從此之后從未落榜,曾多年蟬聯香港首富的位置。 眾所周知的是,李嘉誠也是最早把握住中國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內陸投資商機的香港企業家。他一度將長和系旗下幾乎所有的業務悉數引入內陸,內陸也一度成為長和系除了中國香港之外投資比重最大的地區,并同樣為長和系帶來了巨大的商業紅利。 3 首富的成功之道,同樣值得人們深思。 香港一家金融機構的分析師說:“我們都叫他‘超人’,你可以想象他說話的分量,其影響力在香港幾乎無出其右。” “多年來,他一直過著自律而勤勉的生活,這是他不同于香港其他富豪的地方,”香港科技大學一位精通財務的教授說,“他讓我們相信,如果我們全身心地從事我們想做的事情,我們也能創造奇跡,我們也應該懷抱全球雄心。” 在交易上面,李嘉誠深信現金流“是最重要的事情”,李嘉誠說。“我向來深信,這個世界在急速銳變。現在做得好,并不意味著你就此固步自封。” 多年來,通過適時從事物業投資持續鞏固自己的財富,李嘉誠的商業王國早就從塑料制造擴展到零售、能源、電信、媒體和生物技術領域。他投資的時機之妙,經常令人嘆為觀止。與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類似,李嘉誠信奉穩扎穩打的道理,而他的大多數生意都在持續增長。 “他是一位堪稱完美的資產交易者,”《亞洲教父》(Asian Godfathers)和《亞洲模式》(How Asia Works)的作者喬·斯塔威爾(Joe Studwell)說。“每當他出手買入某項資產,它肯定無比劃算,而一旦售出,那肯定是個再好不過的價格。” 事實無數次證明,李嘉誠往往能夠在其他人看到挑戰的地方發現機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