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孝 如今,在歸莊穿山寺大雄寶殿的旁邊,有一塊高2.5米,重約2噸的一塊大石頭屹立著。它是原穿山被開挖后地面上留下來的唯一的一塊石頭。穿山已不復存在,但這一塊巨石,連同它的根基,仍然巍然不動。它可作為古穿山的歷史見證。 穿山的原貌,在志書上有照片可見。它曾經在歷史上的輝煌,也有歷代的記述,這里不再贅述。而現存的這塊石頭,人稱“穿山石”,能保留至今卻也并非容易。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大躍進”前后,為了修筑公路,開始挖山取石作為建筑、修路的材料。到八十年代初,穿山被移為平地,但山腳處仍然還有些大石頭,還在繼續被開采運出。1982年9月,當時任歸莊公社凡山大隊黨支部書記的蔡維元,懷著惋惜的心情,想保留下穿山的石頭作為紀念。他到山腳那邊察看,見到一塊巨石正被開山工敲砸,而且要用電鉆鑿洞打眼,準備灌上炸藥炸開。蔡書記就上前阻止,可是開山工不肯停鉆,說要經施工的領導同意。于是蔡維元找來施工隊長,經過再三協商才同意停鉆,保留下這塊大石頭。但此時該大石頭的邊緣又被敲砸下不少小石塊,而剩下的大石頭的背后正中部,已被鉆頭鑿了一個直徑6公分、深50多公分的洞眼,以致這塊石頭的背面仍然有一個孔洞。后來有人用木棍插入堵塞,以保護此石頭不被風化,現在孔洞和木棍仍依稀可見。 近年來,隨著穿山寺的重建,山基的巖石被水沖刷得裸露出來。這時才發現原來這穿山石與地下的巖石是連成一體的,這更證明該石有堅固的根基。看來穿山石是再也搬搖不動的,它將頑強地永遠屹立在穿山寺廟中,成為已故穿山的山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