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據不完全統計,在清代以《紅樓夢》為題材的傳奇、雜劇有近20多種。到了近代,花部戲勃興,在京劇和各個地方劇種、曲種中出現了數以百計的紅樓夢戲。 《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是曹公筆下著墨最多的人物,是全書中最優秀的十二位女兒,也是一出場就注定了薄命的女子。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特種郵票,全套12枚,小型張1枚。郵票主圖分別為“黛玉葬花”、“寶釵撲蝶”、“元春省親”、“迎春誦經”、“探春結社”、“惜春構圖”、“湘云拾麟”、“李紈課子”、“鳳姐設局”、“巧姐避禍”、“可卿春閑”、“妙玉奉茶”,小型張“雙玉讀曲”。 這套郵票圖案采用繡像方式,生動地勾勒出人物的瞬間神態,而且不襯任何背景,只用一條細細的灰線作邊框,郵票布局得當,畫面簡潔,人物形象突出。畫面上身世地位大相徑庭、性格志趣迥然相異的十二金釵,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達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藝術效果。票名為著名紅學家周汝昌親筆題字。 設計家把寶黛相依,悄讀《西廂記》的故事情節,繪制成了“紅樓夢——雙玉讀曲”小型張。畫面以盛開的桃花為背景,配以幾座樓臺亭閣。在一片春意盎然的氣氛中,林黛玉談裝素抹,賈寶玉披紅著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套郵票被評為“1981年最佳特種郵票”。 T69(12-1)“黛玉葬花”:面值4分,圖案選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中林黛玉葬花的場面。畫面表現了林黛玉手扶鋤小憩,頭微側的瞬間。郵票上的林黛玉秀逸瀟灑,一身素衣,飄動的衣裙,弱柳扶風,完全表現出了林黛玉的特有氣質。 T69(12-2)“寶釵撲蝶”:面值4分,圖案選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中寶釵撲蝶場面。那對綠玉色的大蝴蝶就要飛過河,此時寶釵聽到了小紅和墜兒在房中正說私情話兒,她們怕窗外有人,開窗查看之時,窗外的寶釵立刻意識到其利害關系。郵票表現的正是那開窗瞬間薛寶釵的表情。 T69(12-3)“元春省親”:面值8分,圖案選用《紅樓夢》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倫樂寶玉呈才藻”,正月十五元宵佳節,賈政的大女兒元春回家省親的場面。郵票表現的是元春剛松開拉著賈母和王夫人的手,朝鳳輦走去,回眸的那瞬間表情。 T69(12-4)“迎春誦經”:面值8分,圖案選用《紅樓夢》第七十三回“癡丫頭誤拾繡春囊,懦小丄姐不問累金鳳”。畫面上迎春倚榻疊腿,眉眼下視,平心靜氣,在讀著《太上感應篇》,表現了她沉浸于書的傳神瞬間。 T69(12-5)“探春結社”:面值8分,圖案選用《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芙院夜擬菊花題”中探春結社。大觀園中文化藝術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非探春莫屬。郵票表現了探春沉思默念的瞬間“才自清明志自高”的氣質。 T69(12-6)“惜春構圖”:面值8分,圖案選用《紅樓夢》第四十二回“蘅芙君蘭言解疑癖,瀟湘子雅謔補余音”中惜春準備畫大觀園圖的場面。郵票表現了她手執筆管,梳理筆鋒的瞬間。 T69(12-7)“湘云拾麟”:面值8分,圖案采用《紅樓夢》第三十一回“撕扇子得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郵票表現的是史湘云將在薔薇架下撿到的一只金麒麟與自己佩戴的那只金麒麟對比的瞬間,把湘云無拘無束、襟懷坦蕩的性格描繪得出神入化。 T69(12-8)“李紈課子”:面值10分,圖案選用《紅樓夢》中李紈教子讀書的情景。畫面上李紈溫情脈脈,彎著腰,扶著兒子的背,慈愛之情溢于言表,而年幼的賈蘭也懂得母親的甘苦,正恭恭敬敬地聽著,兩條腿都站得筆直。正是這個瞬間,表露出了一顆真誠無私的母親的心。 T69(12-9)“鳳姐設局”:面值20分,圖案選用《紅樓夢》第十二回“王熙鳳毒設相思局,賈天祥正熙風月鑒”中的形象。郵票選取王熙鳳“設局”這一題材為主圖,表現的正是鳳姐扭回頭來看著后面瞄著她的賈瑞——一雙美麗丹鳳眼露出殺機,白皙俊俏的臉上露出一種兇相的瞬間。 T69(12-10)“巧姐避禍”:面值30分,圖案選自《紅樓夢》續書第一百十九回“中鄉魁寶玉卻塵緣,沐皇恩賈家延世澤”。郵票表現了巧姐扮成鄉下姑娘模樣,用披肩掩住半張臉,生怕被人認了出來,此時偏偏風刮起了披肩,引得她驚恐后顧的情景。 T69(12-11)“可卿春閑”:面值40分,圖案選自《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神游太虛境,敬幻仙曲演紅樓夢”。郵票畫面上秦可卿懶洋洋地倚坐在椅子里,披肩滑落下來,無力整理,攬貓的姿態把那種倦怠與空虛表現得淋漓盡致。 T69(12-12)“妙玉奉茶”郵票面值為80分,圖案選自《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劉姥姥醉臥怡紅院”郵票畫面為妙玉神情正色,雙手擎一綠玉斗為寶玉奉茶至門檻外時的情景。 小型張“雙玉讀曲” :面值2元,圖案選自《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 中寶玉和黛玉一起讀《西廂記》、《牡丹亭》的場面。郵票畫面背景亭臺相連,樓閣處處,潺潺流水,裊裊祥云,正似人間仙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