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面臨挑戰的現狀,全國人大代表丁小兵建議,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
讓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功能實現最大化
長沙晚報特派記者 李靜
“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全局和億萬百姓的福祉。”面對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面臨嚴峻挑戰的現狀,全國人大代表、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丁小兵建議,立足基本國情,在全面分析我國人口老齡化實際的基礎上,針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關鍵性問題,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使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功能實現最大化。
場外速記
“我們結婚之后,父親和母親一直跟我們住,但近幾年他們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經常住院。又要上班,又要照顧老人和孩子,我的精力真的不夠用。”近日,由于母親和女兒同時生病住院,34歲的長沙市民唐涵切身感受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困境。
在現實生活中,不只唐涵一個人要面對如何贍養老人的問題。作為當前社會的中堅力量,80后和90后承受著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在夫妻兩個人需要贍養4位老人的情況下,很多人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
“人口紅利將逐漸消失,這意味著人口老齡化的高峰將要到來和創造價值的勞動力減少。因此,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不可忽視。”丁小兵介紹,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占總人口的17.3%。據有關方面預測,到2050年前后,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峰值4.87億,占總人口的34.9%;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在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
深度解碼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出勢頭猛、高齡老人比例高等特點。”丁小兵介紹,從人口結構的角度來看,2018年至2050年,中國的高齡老人數量將持續增長。高齡老人中的多數人逐步進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狀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數量將持續增長,給老齡社會管理和服務保障帶來巨大挑戰。
丁小兵說,我國人口老齡化還呈現出明顯的城鄉差別和城鄉倒置現象。近年來,農村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家庭規模縮小、養老功能弱化,全國60%以上老年人口在農村。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鄉人口老齡化程度倒置和農村空巢化狀況將更加突出。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丁小兵認為,目前老齡化工作的重視程度與發展需要還有較大差距,比如老齡事務議事協調層次比較低,多是政府有關部門各自為政,公共資源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此外,老年服務能力建設不能滿足需要,在政策上尚未形成老齡事業經費投入中長期規劃機制。
對策建議
“要設立專門國家機構,統籌推進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解決。”丁小兵建議,通過設立老齡化問題國家級協調機構,制定綜合戰略,把老齡問題納入國家的發展計劃,為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要加強人口老齡化課題研究,進一步提高解決老齡化措施的科學化、精細化、系統化水平,提高政策措施的實效。
“住宅設計、社區規劃要充分考慮如何方便老年人。”丁小兵說,要加強養老設施建設,切實解決養老服務供需矛盾,首先是繼續發揮家庭養老功能,完善家庭養老體系,改善居家養老環境;其次是加快社區老年服務建設,在城鎮建設規劃中充分考慮人口老齡化趨勢,合理規劃社區,使老年人就近得到咨詢、購物、清潔、陪伴、護理、緊急救護等服務;再次是發展滿足不同收入群體養老需求的養老機構,一方面增加公立養老、安老機構和設施,另一方面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還可以擴大老齡工作社會化服務隊伍,加強服務人員的上崗培訓。
針對解決老齡化問題的相關政策,丁小兵認為要加大社會福利制度建設,建議盡快在全國提倡和推動建立“高齡老人津貼”民生制度,加快全面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一體化,提高養老金統籌層次,對養老產業的發展給予優惠政策。
丁小兵介紹,可以通過大力推進投資儲蓄型養老計劃,逐步增強養老基金的支付能力。建議以前瞻性的視野完善個人養老儲蓄賬戶的相關制度性設計,加快完善以自我儲蓄和家庭保障為主、以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的養老儲蓄保障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