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作為西方普及的銷量最大的畫種為大眾所熟悉。在國內,版畫已走近大眾,走進生活。從畫廊、藝術博覽會到拍賣都有版畫的身影。對版畫的欣賞也將會成為大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鑒賞版畫除在了解版畫的歷史外,還要具備版畫品種、版畫家、慣例規范等相關知識。這樣才可以較深入地認識版畫的內涵與藝術價值,從而得到更多的審美和精神享受。 ![]()
凸版版畫,表現形式以木刻為主。包括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木刻等形式,起源于中國的雕版木刻版畫。黑白木刻語言簡練概括,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操作簡便,是國內比較普及的版畫品種。其他形式的木刻各具特色,風格多樣。 凹版版畫發源于14、15世紀的德國和意大利。由于制作多在銅版上進行,所以也稱為“銅版畫”。主要有雕刻、蝕刻、飛塵等技法。傳統銅版畫沉穩厚重,細膩深刻,以寫實風格為主。現代銅版畫技法多樣,風格各異。以銅版畫聞名于世的藝術家如:倫伯朗、戈雅、佐恩等,為我國廣大藝術愛好者所熟知。 平版誕生于18世紀末的德國。由于工作原理首先在石材上試驗成功,并且很長時間內保存了這種工作方式,所以稱 “石版畫”。平板印刷離大眾的生活最近,幾乎所有的報刊雜志都以平版方式印刷而成。當然,這樣的商業印品有別于平版印刷的版畫作品。石版畫問世后曾風靡世界,很多著名的藝術大師和藝術家都有大量的石版畫作品存世。2005年在國內巡回展覽的《畢加索版畫展》中就有大量的石版畫。石版畫語言直接、自由,繪畫性較強。 漏版版畫通常指絲網版畫。在經過幾個階段的發展后, 1915年于美國研制成功感光絲網版技術,使其成為現在流行的制作方式。絲網印刷于世紀、年代走入藝術家的視野,年代被推向高峰。著名的藝術家有,伯魯茲、安迪 ·沃霍、勞森伯等。作為版畫品種中最年輕的版種,絲網版畫具有更多的現代氣息。作為具有復數性的藝術,版畫在市場流通中形成其特殊的簽注規范。一般會注明印數、題目、作者和創作年代。在畫面下方左側以分數形式表示印數,如:5/10表示作品一共印刷了10份,這張作品是第五份中間是作品的題目右側是作者的簽名和創作年代。通常以鉛筆標注。作品印刷次序與質量和價值無關。簽注中所提供的信息為欣賞者將作品還原到歷史背景中,更深刻理解與認識作品的歷史與藝術價值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為收藏者提供了良好的評價基礎。 ![]() 版畫的鑒賞在充分認識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藝術家及歷史背景外還包括對作品制作水平的品評。這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尤其對初識者而言。將藝術風格、欣賞者個人好惡諸因素排除在外,與制作水準相關的就是紙張、材料和印刷精度了。西方版畫材料專業化水平高,有專業的版畫用紙和適應性材料。為更好地展現版畫藝術效果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支持。國內的宣紙受世界認可,其保存時間也經過歷史的考驗,是很好的選擇。其他材料相對匾乏,與世界水平相差甚遠。印制上要求色度飽滿,層次豐富,對版精確。版畫具有復數性,原作不止一份,印刷數量對版畫自身的經濟價值與收藏者的利益關系緊密。不同地區的版畫印刷數量也有所差別。國內以印制20張左右居多,歐美以50份為主,日本相對會多一些。版畫的價格一般遵循套色高于單色,大畫幅高于小畫幅,第一次印刷高于第二次印刷的原則。以上是對版畫一些基本常識和規范的簡單介紹。當然,對任何藝術作品的欣賞遠不止于此。還需要鑒賞者對版畫有更多的認識和更廣泛的眼界。讀得多了自然會體味出其中的真趣,得到精神的愉悅和審美的享受。因為版畫是一門值得關注與認知的藝術,是一個精彩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