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用民國張錫純創制的理痰湯治療頑痰不去的痰濕體質后,收效非常大,經常善用二陳湯與小青龍的朋友可以放下改用理痰湯了,效果非常神效,中醫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胃為儲痰之器,腎為生痰之本,此話很多同道都能理解,但未曾有幾人能深入研究到底腎為何是生痰之本,一天突然想起自己有時候喉嚨常有白痰似有咸咸的感覺才想起,咸屬腎之味,由此頓悟先賢為何治痰放眼于腎的緣由,腎陽虛散,不能集中火力調節水液代射,三焦水液失衡,停于中焦脾胃成痰,腎為氣質根,氣行則血行,水液代射自然也就沒有問題,所以智慧的先賢就有了理痰湯的思維,但我們往往很少選擇用此法治療,實為遺憾。最近本人親自試用理痰湯后發現不僅能治療支氣管炎,服用后感覺全身輕松(痰濕體質可用),黃膩苔變薄,清明之府大腦也頓感清涼,胸膈之中有絲絲涼意,可以說明此方亦可以除中焦痰火導致的煩躁,常抽煙的人支氣管功能減弱我覺得亦可以考慮定期用此方清潔氣管,故將本方寫出供同道交流。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祛病之本實為大法。針對于痰導致的疾病理痰湯實為不錯的選擇。 《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理痰湯 【處方】生芡實30克 清半夏12克 黑脂麻(炒,搗)9克 柏子仁(炒,搗)6克 生杭芍6克 陳皮6克 茯苓片6克 【功能主治】治痰涎郁塞胸膈,滿悶短氣;或潰于肺中,喘促咳逆;停于心下,驚悸不寐,滯于胃口,脹滿噦呃;溢于經絡,肢體麻木或偏枯;留著于關節筋骨,俯仰不利,牽引作疼,隨逆氣肝火上升,眩暈不能坐立。 【用法用量】水煎服。 【備注】方中半夏為君,以降沖胃之逆;重用芡實,以收斂沖氣,更以收斂腎氣,而厚其閉藏之力;脂麻、柏子仁,潤半夏之燥,兼能助芡實補腎;芍藥、茯苓,一滋陰以利小便,一淡滲以利小便;陳皮佐半夏以降逆氣,并以行芡實、脂麻、柏子仁之滯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