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sān guān 2 英文參考triple pas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Zhisanguan poin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5 經外奇穴名·三關三關為經外奇穴名[2]。位于食指橈側,第一、二指骨關節橫紋和掌指關節橫紋的橈側端,一手3穴,共6穴[2]。點刺出血或擠出黃白色透明液體,有清熱消食之功,主治食積、疳疾、吐乳、小兒消化不良等[2]。 5.1 出處《針灸集錦》。 5.2 標準定位位于食指橈側,第一、二指骨關節橫紋和掌指關節橫紋的橈側端,一手3穴,共6穴[2]。 5.3 主治病癥有清熱消食之功,主治食積、疳疾、吐乳、小兒消化不良等[2]。 5.4 刺法點刺出血或擠出黃白色透明液體[2]。 6 推拿穴位名·三關三關為推拿穴位名[1]。出陳氏《小兒按摩經》。又稱大三關。位于前臂橈側緣(《幼科鐵鏡》:位于前臂伸側)[1]。常用推法,自腕推至肘,為推上三關;自肘推至腕,為退下三關[1]。舊說男推上,女退下,醫生施治時均推左手,取推上三關之法。寒證、虛證用之,能培補元氣,發汗行氣[1]。治發熱惡寒無汗,四肢冷弱,赤白痢下,因寒而引起的頭痛、腹痛等癥[1]。 7 小兒指診部位·三關三關指小兒指診部位,即小兒指紋顯現的食指掌側三個部位,又稱指三關、虎口三關,即風關、氣關、命關[1]。食指第一、二、三節掌面總稱三關,其本節(指掌指關節)稱風關,中節稱氣關,末節稱命關。主要用于疾病診察和按摩[3]。出《針灸大成》。另《針法穴道記》用針刺治小兒驚風,“小兒驚風,用三分毫針。風關穴在食指根橫紋中,小(稍)外口下,針見血即可。” 參考小兒指紋: 小兒指紋又名虎口紋、虎口三關脈紋[4]。屬小兒指診法[4]。出唐·王超《水鏡圖訣》。指觀察三歲以下小兒食指掌側靠拇指一側的淺表絡脈的形與色,用來替代診寸口脈診察小兒病情[5],是兒科獨特的診病方法[4]。觀察三歲以下小兒食指掌側靠拇指一側的淺表靜脈,以第一節為風關,第二節為氣關,第三節為命關[4]。紋在風關是邪淺病輕,紋透氣關是邪較深,紋達命關則病尤重,若指紋延伸至指端為“透關射甲”,則病更重[4]。正常指紋紅黃相兼,隱現于風關之內。紋紫為熱,淡紅為虛,青色為風、主痛,青兼紫黑是血絡瘀閉[4]。指紋的變化雖可反映病變的輕重、淺深,但只能作為辨證的參考[4]。 8 氣功術語·三關三關指氣功術語。其說不一。以身體部位而言:一指氣沿督脈由下上行時遇到的三處較難通過的地方,即尾閭關、轆轤關(夾脊關)、玉枕關。《寥陽殿問答篇》:“人之尾閭,在尻背上第三節,……丹書名曰尾閭關是也。人之背脊二十四節,……有關在二十四節頭尾之中,……此即夾脊關也。人之后腦骨,一名風池,其竅最小而難開,……此關名玉枕,又曰鐵壁也。”其位置大致尾閭關在脊椎骨最下段長強穴處,夾脊關在心后背中,玉枕關在腦后兩側風池穴之間。精氣在通過此三關時,多會遇到障礙,炁足方能過關,稱“一撞三關”。此三關一般叫“后三關”。又有“前三關”之說,指下丹田、絳宮、泥丸三宮。另尚有以耳、口、目,或口、足、手,或鼻、手、足等為三關者。以內丹修煉的階段而言,有“百日關”、“十月關”、“九年關”的三關之說。《天仙正理直論》說:“初關煉精化氣,中關煉氣化神,上關煉神還虛,謂之三關修煉。”就是指此三關。又有指內丹術中筑基、煉精階段中三個修煉要點為“內三關”者。《葛仙翁太極沖玄至道心傳》:“使性不變情為一關,情不變精為二關,精炁神打成一片,陽火石匯,炁不化精,神不外馳,常守于中,乃內三關也。” 9 參考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