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點哲學】 中國人的悊(哲)學和西方人的哲學 作者:熊春錦 中國人的悊(哲)學和西方人的哲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東方的悊(哲)學觀,可以說是一種“道德悊(哲)學觀”和“文明悊(哲)學觀”;而西方的哲學觀,則可以說是一種純粹的“文化哲學觀”。 地球人類在歷史上,不論東方還是西方,治人、治事都經歷過內求法向外求法的蛻化,在精神文明領域都曾經共同經歷過性識晢學文化、慧識悊學文化、智識哲學文化、意識哲學文化四個蛻化階段。只是在告別慧識悊學文化歷史時期以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東方悊(哲)學是“內文明”天人合一的文化誕生的“道德悊學”。中國的悊(哲)學思想體系不僅僅早在五千年前左右就已經誕生在世界東方,而且還嚴格地對悊(哲)學思想的品質階位進行了文字上的準確界定。這足以說明,我們的悊(哲)學并不落后于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文化,相反,我們古圣所創立的慧識悊學體系,是西方世界當前并未擁有的特色文化,這也正是中華民族文化優勢之所在,是文化軟實力中最珍貴的寶藏。只是我們這些子孫沒有通過修身實踐,真正走進祖先們的文化和精神境界當中去,所以難以正確地解析。 ![]() 西方文明主要源于古希臘文明和文化,而古希臘文明和文化是從古代埃及移植過去的,是一種借鑒與應用,并不久遠,且不全面。古羅馬文明又是從古希臘搶掠而來,兩大文明支柱全都缺乏自己的根基。西方后來踏上了一條以常道意識形態文化為支柱,同時重視非常道潛意識(靈感與直覺)的哲學文化發展之路,在外求法的道路上迅跑,特別是在16世紀以后,在與東方的文化交流中,大量吸收東方悊學文化的智慧,更加如虎添翼,獲得豐碩的成果。但是,這卻并未能改變西方外求法的天然局限性,西方單腿跛腳式的常道意識形態哲學文化使整個世界災難深重。 東方古代雖然也同樣經歷了軸心時代的轉折,但是孔子所代表的原儒的智識哲學文化并未獲得真正的展開與發展,外求法并未形成,就在漢代迅速被皇權閹割奴化,成為維護中國皇家封建統治的意識哲學文化的外衣,淪為皇室的奴仆犬馬。中國的哲學發展在古代形成了一種令人悲哀的局面,向上不能完整繼承軸心時代前后所創立的慧識悊學文化精華,道家的悊(哲)學思想被封殺和拋棄,道家的科技探索被官儒視作“奇技淫巧”而加以扼殺。官方儒學只存在理論的空殼;向下卻又束縛著意識哲學文化完整地形成,外求法發展的社會空間幾乎全部被窒息,科技發展絕大部分是依靠道學的實踐者在民間、在社會的狹縫中實現。中國后來逐步落后,哲學文化在漢武帝時期出現官方奴化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對中國的古代悊(哲)學文化重新進行歸類。《黃帝內經》指出:心為神藏,腦為神府。《易經》中曾指出:“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這里指出的幾學方法論,正是老子所揭示的“玄之有玄,眾眇之門”的幾學。幾字的篆文就是人身上肩負著兩個“玄”文,幾的變體篆文也還是衛戍、戍守玄之有玄的物相粒子與質象粒子的雙玄能量韻動波。中國人的道學祖先很早就觀察到,生命存在著物相肉體的骨、肉、血,以及質象的精、氣、神。生命是一個靈與肉的完整復合體。生命是悊(哲)學的發祥之地。中國早在幾遽氏時代就誕生了雙玄認知論的幾學晢學觀。在社會道德精神下滑的過程中又蛻變為慧識的幾學悊學觀,在秦漢時期幾學的無之玄無法被常道意識認同,才變質為意識哲學觀,研幾也退步為對有之玄微與細的研究中,而難以再進入無之玄的精與明空間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