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這個名字,從我們認識他起,就是一個傳奇,范仲淹不僅在政壇上叱咤風云,在文壇上堪稱一代宗師。他被同時代的人稱為“本朝人物第一”,朱熹更是尊其為“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更讓后世之人為之高山仰止的是范氏家族800年興盛不衰的千古傳奇。但是對于范仲淹來說,這一切的奧秘,只不過是因為他做對了8個字。 自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中的這一句經典,向來被中國人當做安身立命的根基。 公元1051年,一代名臣范仲淹離世,宋仁宗親書“褒賢之碑”,贈兵部尚書,謚號文正,追封楚國公。可就是這樣一位位極人臣的朝廷顯貴,卻沒有給后世子孫留下半點財產,甚至死后連一所像樣的居所也沒有。這只不過是他一生恪行自強自立的一段剪影。 讀書 歐陽修曾經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公元1015年,26歲的范仲淹苦讀及第,此后雖有波折,但是官運還算不錯,從主政一方,到官居廟堂,出任參知政事(副宰相)不過短短28年的時間。 后來,范仲淹還專門撰寫了《訓子弟語》,其中有兩句著重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耕讀莫懶,起家之本;字紙莫棄,世間之寶。” 在范仲淹的教育下,范氏子孫無一不在學業上奮發上進,后來更是名臣良相輩出,成為世間美談,為時人所景仰。 清儉 范仲淹在晚年回顧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時,曾經留下一句話:“老夫平生屢經風波,惟能忍窮,故得免禍。” 范氏家族中除了范仲淹,名氣最大的應該要數范仲淹的次子范純仁了。 范純仁結婚時,他和妻子打算以錦羅綢緞作為婚房的裝飾。 范仲淹知道后立即將范純仁喊來訓話:“吾家素清儉,安能以羅綺為幔壞吾家法,若將帷幔帶入家門,吾將當眾焚之于庭。” 之后,范仲淹更是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錢財莫輕,勤苦得來;奢華莫學,自取貧窮。”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行善 范仲淹花費巨資購置良田,不是用來圈地致富,而是拿佃租接濟貧寒不能自立的老百姓。 南宋時期,因為戰亂,無數田地、房屋被占用,范氏家族的“義田”所剩無幾。 如果按照我們慣常的思維,這樣的義舉已經堅持了近百年,因為外力破壞,無以為繼,就算棄之不理也無可厚非。但是范仲淹的五世孫范良器、范之柔兄弟卻勇敢地承擔起重振義田的任務,他們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私產全部捐獻出來,使義田恢復如初。 到了明朝,義田再次遭到破壞,當時聞名天下的清官蘇州知府鐘況得悉后,立即投入人力物力資助,再加上范氏后人的勉力支持,重新撐起了這項傳承了數百年的慈善事業。 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但是一個八百年興盛不衰的范氏家族,卻打破了這仿佛命運枷鎖的宿命。其中的秘密很復雜嗎? 自立,是一個家族立足的根本; 讀書,是一個家族興旺的源泉; 清儉,是一個家族不敗的基因; 行善,是一個家族強大的靈魂。 牢記這8個字,你便掌握了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長盛不衰的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