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少年JUMP》50周年的時候出了一份號外報,頭版給了《灌籃高手》,湘北與山王的最終一戰。 內心多少是有點波瀾的。 從動畫片領域來說,我們這一代比現在的孩子要幸運得多。他們這一代,要么喜羊羊,要么光頭強,剩下那點雞零狗碎,都拼不出一個熱血沸騰的少年時代來。有些國內的動畫制作公司與其說是做動畫,不如說是坑國家補貼。當然這是另一個話題,今天按下不說。 在二十多年前的籃球場上,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偶像。一類來自大洋彼岸的NBA賽場,例如新樂路艾佛森,湖南街道佩頓,襄陽市場加內特;另一類,就來自《灌籃高手》。有人覺得自己是櫻木花道,有人覺得自己是三井壽,有人覺得自己是仙道彰…… 很多人覺得自己是流川楓。 而我喜歡的那個角色,名字叫做木暮公延。 一個替補隊員,一個戲份越來越弱的配角。 在快四十歲的時候,很多把流川楓視作偶像的人都在感慨年華的逝去,倒是木暮,有了那么一點人生標桿的樣子。 《灌籃高手》里熱血沸騰的場景太多了,也許很多人并不記得他,但他其實值得被記住。 二 如果湘北籃球有前傳,那木暮是當仁不讓的二號人物。雖然球隊戰績平平,但作為副隊長,木暮是鐵打不動的主力,與赤木一起撐起了整支球隊。 然而在他高三那年,湘北籃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一新生里突然出現了櫻木和流川兩個怪物;小流氓三井突然洗心革面;還蹦出來一個轉學生宮城…… 一群充滿天賦和個性的少年郎一下子改變了整支籃球隊,也讓木暮從球隊的二號人物坐到了替補席上。 按照常規的敘事邏輯,面對這種變化,一個人的反應無非是正反兩面: 正面的,發憤圖強,刻苦訓練,為保住二號人物的地位揮灑汗水;負面的,勾心斗角,暗里使壞,使自己依然能成為賽場的焦點。 但木暮從頭到底都沒有。 在知道自己能力邊界的情況下,與其無謂地叫著“我曾經很厲害”,去頑固地抵抗,不如在替補席上欣賞著新時代。對一個前輩來說,最難的事情并不是證明“我有經驗我更行”,而是去承認“后來者更行”。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總得讓一讓。此,是為大氣。 和隊長赤木的嚴格相比,木暮顯得格外溫和。這一正一副兩位隊長,被稱為湘北的“皮鞭與糖果”。用我們熟悉的話來講,就是“紅臉與白臉”: 步入職場后,你更會發現木暮的可貴:因為這個社會絕大多數的“二把手”會刻意和“一把手”的風格保持高度一致。一把手罵誰,他就更厲害地罵誰;一把手夸誰,他就更惡心地夸誰。許多二把手就是一把手的影子和翻版,向一把手表達著無限的忠心,等到一把手退休或調任,便取而代之。 誰都知道“紅臉白臉”的效用,但真到實際生活中,并沒有多少二把手會去彌補一把手的風格缺陷。 但木暮不一樣。當赤木顯得苛刻的時候,他施以鼓勵;當赤木有些懈怠的時候,他施以自律。表面上看他和隊長的理念差異很大,但正因為他的存在,才讓團隊在恩威并施中更有凝聚力。此,是為明理。 三井的那一場架,幾乎毀了整個籃球隊。櫻木、流川和三井揮拳相向,一片混亂之后,人們只記得了三井跪下后說的那句“我想打籃球”。 可能沒人記得木暮在這場混戰中做了什么: 當整個球場一片混亂,當自己的眼鏡被一拳打飛,只有他,心存悲憫。此,是為成熟。 三井到來后,木暮徹底失去了自己的主力位置。球場上的聚光燈再也照不到這個即將高中畢業的副隊長。 但他不在意。他說,兩年以來,他一直都在等待著這一天的來臨——湘北籃球向全國大賽進軍。 哪怕賽場上并沒有自己。此,是為格局。 這種大氣、明理、成熟與格局,許多人終其一生,也未曾擁有;許多中年人費盡心機,也不曾觸及。他們不愿意承認95后的偉大,不敢和上司不一致,睚眥必報,不肯讓位。 當我們這些快40歲的人回憶《灌籃高手》時,我特別希望我們能記得他。 三 最后再說一個畫面吧。 在和陵南一役上,湘北那些充滿天賦的年輕人在對方的沖擊下陷入困境。或體力不支,或頭腦發熱,整個球隊離崩潰僅一步之遙。 在最后時刻,替補席上的木暮上了場。因為那些年輕人亮眼的存在,這個湘北高中的副隊長已經很久沒有登場了。 我一直在替補席上欣賞著新時代,并且由衷地高興。 但若你們需要我,我依然能送出會心一擊。 一個背景聲 |
|
來自: jimmyliusss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