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被譽為“天外飛仙”的北宋黑定窯斗笠盌,出自于日本著名收藏家臨宇山人的舊藏,在佳士得紐約2018年亞洲藝術周“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三)”專場拍賣中備受矚目。 北宋黑定窯鷓鴣斑紋斗笠盌 421.25萬美元成交 佳士得紐約 北京時間3月22日晚間10點,北宋黑定窯鷓鴣斑紋斗笠盌如約登場,拍賣現場最終是以350萬美元落槌,加傭金以421.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667.355萬元)成交,據了解,這只北宋黑定窯鷓鴣斑紋斗笠盌原藏于日本萬野美術館,在2002年時香港佳士得釋出,被臨宇山人以1239.41萬港幣競得,創造了當時黑釉瓷器的世界拍賣最高價紀錄。 佳士得紐約拍賣現場 臨宇山人自197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瓷器,近20年來尤其專注于宋瓷,是一位眼光獨到,審美情趣極高的日本收藏家。臨宇山人所藏古瓷多罕見珍品并來源有緒,形形色色都稱得上是各大名窯的精品之作。 北宋黑定窯鷓鴣斑紋斗笠盌 據悉,目前存世的定窯黑釉盌數量寥寥無幾,這件定窯黑釉鷓鴣斑盌被佳士得資深顧問毛瑞先生認為是宋代陶瓷的典藏之作,珍罕程度堪比御制汝窯和官窯器物,更是私人收藏中的孤例。此盌黑釉腴潤,所飾黃褐斑疏落有致、細短縱向,自古以來有“鷓鴣斑釉”之譽。
延伸閱讀:黑定窯鷓鴣斑紋斗笠盌與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飲茶之風盛于唐代,尤其是在唐代陸羽把有關茶的各個方面匯為《茶經》之后,對于種茶、飲茶的方法更是天下盡知,在這股“飲茶”風氣之中,茶具就成為不可或缺的器皿,尤其是在各個出產茶的地區,更是促使了當地瓷窯的發展。 早期,碗是飲茶的主要用具,盛唐時期,茶碗的形狀主要是敞口瘦底,碗身是從碗底傾斜向上的直形。到了宋代的時候,人們飲茶多用“盞”這種器皿,盞其實是一種小型的碗,所以也有人把北宋定窯黑釉鷓鴣斑斗笠盌稱之為“斗笠盞”,所表現的也正是宋代的飲茶文化演變——從唐代的煎茶到宋代的點茶。 劉松年畫作中古人碾茶的畫面 點茶在宋代成為時尚,今天我們喝的都是芽茶,但是在宋代是要把茶葉碾成碎末,再加入淀粉、龍腦等粘合劑以及一些別的香料,最終把已經成糊狀的茶葉碎末叨叨模具中,制成茶餅,這和今天的芽茶直接壓成茶餅也是有口味上和本質上的不同。 雖然想想那團糊狀的碎末在今天難以下咽,但在宋代可是風靡之法,等到喝茶的時候,再取出一撮碎末用沸水泡成茶湯。 這個時候宋代就出現了一項極為流行的比賽——斗茶,所謂斗茶,顧名思義就是要比賽茶的優劣。大約是在每年清明節期間,新茶剛要上市的時候,最適合斗茶,一場“比賽”人數不等,十幾個人、五六個人都可以,無論斗茶之人有多少,都會引得街坊四鄰等圍觀。 斗茶之景 所謂“斗”,肯定要分出個勝負,簡單潔說,湯色和湯花就成為評判的兩個標準,尤其是湯色,一般的茶水顏色是青白色、灰白色或者是黃白色,上等的茶色是純白色;湯花的判斷標準則是在茶盞中沖入沸水之后,湯面泛起的泡沫,上等的泡沫色澤要求和湯色是一樣的,除此之外,湯花泛起后,盞沿處水痕出現的早晚也是好壞標準之一,如果沸水沖進去,水痕馬上出現茶色很快露出來,那就判斷為負,較晚出現水痕的那位斗茶之人自然是勝者。這個時候,除了要求制茶時的手藝要求,一件好的器皿也是不可缺少的。 北宋定窯黑釉鷓鴣斑紋斗笠盌 想一想如果斗茶的時候,拿著一個純白色的陶瓷碗,如何能襯托出茶色之美?而黑色的釉面器皿自然成為當時人們的取勝法寶,正是這種定窯黑釉鷓鴣斑紋斗笠盌,說不定它也曾經為主人贏得不少斗茶勝利。 從形狀上而言,斗笠盌是一種敞口,斜腹壁呈45度角,小圈足的容器,形似倒置的斗笠,因此這種茶盞被稱之為斗笠盞或斗笠盌,更加適合斗茶。所以這只定窯黑釉斗笠盌簡直把宋代人的審美和智慧發揮到了極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