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可能都出現過這樣的癥狀:餐后覺得飽脹不適,吃一點東西就飽了;上腹痛、上腹部燒灼(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燒心),或者噯氣、惡心等。有了這些惱人的癥狀,而體檢卻未發現消化道有明顯的病變,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實,這是因為您可能患上了“功能性消化不良”。 什么是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相關癥狀主要有:餐后飽脹、上腹脹氣、早飽感、上腹痛、上腹燒灼感、噯氣、惡心、嘔吐。 餐后飽脹:進食后食物在胃中存留時間過長引起的不舒服感覺。 消化不良可分為兩大類:器質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器質性消化不良:由明確的器質性或者代謝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癥狀,這些疾病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腫瘤、幽門梗阻、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胰腺因素、藥物性因素、糖尿病等。隨著原發病的治療和控制,消化不良的癥狀會減輕或消失。 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消化不良的癥狀,檢查未發現器質性或代謝性疾病,或者檢查發現的疾病不能解釋發生的消化不良癥狀。如胃幽門螺桿菌感染(HP感染),盡管根除了HP但癥狀仍然持續存在;再如淺表性胃炎,淺表性胃炎并不會引起消化不良癥狀。 長期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有可能轉變成為器質性消化不良。 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是指源于胃十二指腸區域的一種或者一組消化不良癥狀,并且缺乏能解釋這些癥狀的器質性或者代謝性疾病。臨床表現包括餐后飽脹、上腹脹氣、早飽感、上腹痛、上腹燒灼感、噯氣、惡心、嘔吐。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率較高,在我國,以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來就診的患者占消化科門診的20%~40%。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率有不斷增多的趨勢。該病患者癥狀慢性遷延或反復發作,生活質量下降,常伴有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礙,需長期服藥或反復就診,造成大量醫療資源的消耗,也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目前認為與胃排空延緩、胃的順應性下降、胃十二指腸內臟神經高敏感性、胃腸激素異常、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精神心理障礙等有關。 專家介紹:姚樹坤,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歡迎關注“中老年保健雜志”頭條號,更多健康信息等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