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非常講究血緣關系的民族,家族成員輩分的親疏關系非常明確。“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都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為大家逐一解答:
一、五服 這個名詞和中華喪葬文化密切關系,由于人們對生的渴求強烈,對死后的身后事十分重視,親屬們在親人去世期間的一係列活動謹遵規矩,不可混淆,如居喪期間根據親疏而著不同服飾,五服是僅限于親族,名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服飾是粗細不同的喪服,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 從下面的九族五服圖,可看出哪輩人應該穿哪類喪服:(插入九族五服圖片) 一服主要是至親,發喪的時候要穿最破爛的喪服。一服一定是與你有直接生養關系的,譬如你的父母,譬如你的兒女。 二服主要是兄弟姐妹,孫子孫女、親侄子、親伯親叔、親姑姑等,發喪的時候要穿較破的衣服。 三服是本家的堂兄弟、堂姐妹、堂姑等人。三服的親戚,你的曾祖,也就是你爺爺的父親,是大家共同的祖先。 四服是更遠的,通常你們不是很近,卻又都是你爺爺的爺爺(高祖)的直接后代。 五服是宗親關系中最遠的,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是四服的親戚生養的孩子。 二、六親 六親有多種說法,但常用的是指: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夫妻,這六種最親近的關系。
三、九族 關于九族,廣為流傳的說法來自南宋以來的《三字經》:“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此說的九族僅限于父宗,包括上自高祖下至玄孫的九代直系親屬: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己身、子、孫、曾孫、玄孫。 九族就是五服的親戚。往上推有四輩,往下推也有四輩,加起來九輩。 封建社會實行殘酷的株連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滅“九族”,即“株連九族”。株連的人就是己身的前四輩和后四輩,基本是將整個家族給滅了。這種酷刑的目的就是在于斬草除根,完全除去犯人復仇的實力和人脈。 四、祖宗十八代 所謂祖宗十八代,就是你的直接(父系)祖先和后代。 上序稱謂: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下序稱謂: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讀kun)孫,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云孫,云孫之子為耳孫。即:子、孫、曾、玄、來、晜(kūn)、仍、云、耳。 稱謂從小到大為:耳、云、仍、晜、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上序祖先和下序后代加起來,剛好十八代。 以上就是“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的含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