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別名苦荬菜、苦菜、涼麻等,是菊科苦苣屬中以嫩葉為食用器官的一種蔬菜。苦苣的吃法以生吃為主,也可炒食或做湯,其性寒、味苦,具有清肺止咳、益肝利尿、消食和健胃的作用。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給大家。 一、生物學特性 苦苣根為淺性直根系,須根發達,適應性強,病蟲害少。對氣候條件要求不嚴,抗性強,生長適宜溫度15℃~20℃,種子發芽最低溫度4℃。其抗熱和耐寒能力都比生菜強。在7~8月生菜栽培困難,苦苣卻能較好的生長,能代替生菜供應市場。秋末初冬季節,苦苣耐霜凍能力比生菜強,能延長供應期。苦苣根系強大,生長勢強,適宜生長在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壤土和黏壤土上。對土壤和光照條件要求都不嚴格。一般畝產2000公斤以上,生長期在60天左右。 ![]() 二、品種選擇 大體上分為皺葉種和闊葉種兩個類型。皺葉種有花葉苦苣、碎葉苦苣文、細苦一號等品種。闊葉種有巴達維亞、白巴達維亞等品種。 三、茬口安排 1.露地栽培。苦苣最適宜秋季種植,秋季可露地栽培。8月上旬播種,8月下旬定植,10月份收獲。 2.保護地栽培。北方地區保護地栽培一般在日光溫室中進行,可于秋季到第二年春季分批播種、分批供應。春節供應的可以于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春節收獲。 3.夏季冷涼地區種植。夏季苦苣最好在高山地區種植,以保證優良的品質和周年供應。4~5月份育苗,7、8、9月收獲。 四、日光溫室栽培技術 1.育苗。(1)播種前準備。在選擇好的地塊上,每10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篩細的有機肥60~80公斤,撒勻后與土壤充分攪拌,做成1.2米寬的畦,整平。(2)播種。在育苗畦內先澆足水,再撒籽,蓋5毫米厚的細土,然后加蓋小拱棚保溫。一般畝用種量在150克左右。苗床溫度應保持在15℃~20℃,以利發芽出苗。多數苗出土后,揭去薄膜(氣溫較低時,在第一片真葉露心時揭膜),并適當通風,防止徒長。(3)分苗。小苗生長到2~3片真葉時分苗,分苗用的苗畦也要精細整地、施肥、整平。分苗要在下午4點后進行,密度6~8厘米見方。分苗后隨即澆水并遮陰,以利緩苗。以后每隔1天澆小水一次,一般2~3水后苗即緩好,撒去遮陰。待幼苗長到5~6片真葉時,即可定植。 2.定植。(1)選擇茬口。選擇土質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地塊,避免重茬。最好的前茬為豆科作物。(2)整地施肥。結合施底肥,及時翻地,耙平,每畝施優質有機肥4000公斤、復合肥20~30公斤。(3)栽植密度。一般早熟種按株距20~25厘米、行距30厘米定植,中晚熟種需加大株行距。可適當密植以軟化下部葉片,提高上市質量。 3.田間管理。(1)澆水。緩苗期視情況一般澆兩次緩苗水,并進行中耕松土。每次水量隨幼苗長大逐漸增多,生長盛期要保持土壤潮濕,收獲期要適當控水。(2)追肥。苦苣施肥以底肥為主,若底肥不足,隨緩苗水追肥一次,畝施人糞尿500公斤或氮肥10公斤。發棵后,再隨水追一次肥,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或硫酸銨20公斤。(3)溫度。適宜溫度白天22℃~25℃,夜間6℃~8℃。 4.采收。苦苣一般一次性采收,也可分次掰葉采收,以延長采收期,即每次每株只掰下外葉5~6片,再讓其生長,以待下次采收。 五、病蟲害防治 1.病毒病。防治病毒病要殺滅蚜蟲減少傳毒機會,藥劑防治可使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噴霧。 2.霜霉病。發病初期選用72%克露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噴霧。 3.軟腐病。使用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或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 4.蚜蟲。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