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于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定國號為“隋”隨后南下滅陳朝,統一了自西晉以來長達將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文帝在位年間民生富裕、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開創了皇帝之治的繁榮局面。為了鞏固統治,隋朝在政治,經等等各個方面的全面改革。政治初創三省六部制,鞏固中央集權,推行科舉制,改變了世祖壟斷仕官。為之后歷代朝代格局奠定了基礎。 但好景不長,隋文帝晚年頗受諸子的困擾。先是軟禁三子秦王楊俊;接著在開皇二十年(600年),將長子太子楊勇貶為庶人,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仁壽二年(602年),隋文帝將四子蜀王楊秀貶為庶人。居然將空有才華,不懂治國的楊廣為太子。不久后隋文帝駕崩。陽光即位,為隋煬帝。 隋煬帝在位時前期國力雖然依然強盛,導致了一個自以為治國很明智的假想,于是隋煬帝以洛陽為中心開鑿溝通中國南北的隋唐大運河,修馳道與筑長城,帶動中原與南北各地區經濟社會文化交流與商貿發展,并對四周展開征討,擴大了隋朝版圖。導致了人力完全不夠用,社會經濟,糧食運轉嚴重失調。 隋煬帝多次發動戰爭勞民耗財,最終引起隋末危機。民怨齊天,烽煙四起大業九年(613年),劉元進據吳郡,自稱天子,同年被滅。直到楊素的兒子楊玄感于黎陽(今河南浚縣)舉兵起義,達官子弟踴躍參加,帶動全國各地紛紛發動叛變,隋朝統治集團開始分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