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云貴高原。中國的四大高原各有特色,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雪域高原。內蒙古高原是我國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風吹草低見牛羊。云貴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雖為高原但是地勢崎嶇。 黃土高原和黃土地貌 黃土高原是我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范圍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古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黃土高原最大的特色,就是表層覆蓋有厚厚的黃土土層,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而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分布區,總面積可達64萬平方千米。 黃土高原位置圖 黃土高原的土層厚度達到50米至80米之間,最厚的地區可達250米之上,如此厚度黃土覆蓋的高原是怎樣形成的呢?一般來說,土壤是當地巖石在風力、流水、生物等外力作用下的產物,其厚度往往也就幾米而已,但是黃土高原的土層厚度已經大大超過了地球風化殼的厚度,因此,不是當地巖石風化后的產物。 航拍黃土高原 目前,對于黃土高原的成因,也就是黃土的來源,比較公認的說法是“風成說”,主要是是第四紀冰期干冷氣候條件下的風力沉積物。在干冷的氣候條件下,位于黃土高原西部的大陸內部地區氣候更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風的作用下,搬運大量沙塵至黃土高原地區,由于風力減弱而沉積,年復一年,最終形成厚厚的黃土堆積。 黃土高原的黃土具有厚度大、疏松、垂直節理發育的特征,因此當地民眾才利用黃土的特征,因地制宜的開挖了極具地方特色的名居:窯洞。也正是由于黃土的上述特性,使得其特別容易被流水侵蝕,特別是當地表缺乏植被覆蓋的情況下,疏松的黃土很容易被水沖刷帶走,形成水土流失。 黃土地貌 黃土高原黃土的水土流失,是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不僅僅使得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同時也使得黃土高原地區的地表形態形成了獨特的面貌,地理學上,把黃土高原這種溝壑縱深,千溝萬壑的地貌形態,稱為“黃土地貌”,在眾多溝壑之間,分布著較為平坦的塬、梁、峁等地形。 黃土高原和黃河 綜上,“黃土高原”的成因主要是風力沉積作用,而“黃土地貌”的成因主要是流水侵蝕作用,都是外力作用的結果。厚厚的黃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都是黃土高原的獨特標記,最終也會影響生活在此的地方文明,比如有很多溝壑,有的深達上百米,使得溝壑兩邊的人們來往十分不便,只能隔著溝壑互相聊天,據說最終孕育出了高亢的陜北民歌。 黃土高原的窯洞 |
|
來自: 徐國權1jhb1pf9 > 《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