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家拳是區分于外家拳而言的,兩者的區分在于:一是內家拳的發勁是基于內氣、筋骨發力的內勁。外家如少林也有內氣,但內家的內氣是內勁的組成部分,外家的內氣是勁的輔助者,也就是氣助勁。二是內家的內氣是全身經絡打通后的全身整體內氣,而外家是身體局部的內氣,尤其是外家硬功。三是,內家的練拳模式是內修為主,外家是外練為主。
有兩條標準:一是會不會使用筋骨發力是武術是否入門的標志。如果不會,只是鍛煉肌肉,那么就是體育運動,不是武術。會筋骨發力,并且以筋骨發力為主,肌肉力為輔,武術才算入門。二是,內勁中是否有整體內氣是區分內家拳與外家豢的標志。
內家拳是以改變人體運動后天習慣,返回先天嬰兒運動狀態,從而達到技擊、養生雙重目的。內家拳認為:任何人都有內氣,嬰兒剛出生時先天內氣是最佳形態。普通人成人后成為后天內氣散亂于全身,而內家武者則通過習練,使內氣能集聚壯大為我所用,并最終激發返回到先天內氣。
內氣不等于內勁,內氣還需要與兩個東西結合才能成為內勁。一是特定身體架構,不妨稱之為拳架。太極是松沉,形意是三體式。拳架是內勁在身體里傳遞的前提條件。拳架的核心是大筋挑起,筋與骨共同合作代替肌肉支撐體重。但就事論事,這方面形意不如太極。因為太極松沉可以使得全身上下都 可發內勁。而形意只能發上身“內勁”,下肢形形意只能發筋骨力。這就是形意不練勁往下走的原因。二是筋骨力,內氣與筋骨勁(肌肉發力叫力,筋骨發力才叫勁)結合才是內勁。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過程。古人說功力越來越強說的就是內氣與筋骨勁結合得越來越好的表現,而不是說勁越來越大。
內勁打人的表現是怎么樣的呢?千萬別被武俠小說迷糊 了,也別被大師糊弄了。內勁最大的特點:一是其可控性。肌肉力打人講究快、準、狠。而內勁打人講究巧、準、透。就比如準字,肌肉力是打得中,內勁講得是精準,用的力恰到好處,達到自己期望的效果。好比肌肉發力打人是鐵棒打人,而內勁打人是針扎人。內勁打人因其效果好,容易被人理解為力量強大,甚至一些武術名家也這樣理解。其實,不是力量大,針扎人輕輕一下,也 會讓人跳起來的。 二是其不疲勞。因肌肉快速發力是無氧運動,一般一兩分鐘就疲勞。所以擂臺比賽三分鐘一局。而內勁打人依靠筋骨,筋骨不會疲勞,只要水平高,理論上一個可以打十個百個,所以古代猛將有萬人敵。三是,與身體表面是否強壯關系不大。因為人的表面強壯是 身高體大,肌肉結實。而內勁根本不是依靠肌肉發力的。這就為小孩打成人,老人打壯年,女人打男人提供了可行性。要知道,中國古代比武從來不分男女,不分公斤級的。
二、內家拳練習步驟:第一步,筋骨,俗稱抻筋拔骨。練習方式有文練和武練。文練是站樁,需注意站樁按功能分為筋骨樁、內氣樁、拳架樁、內勁樁以及這幾種的混合樁。比如渾元樁就是混合樁,無極樁是內氣樁。三體式樁是筋骨樁,降龍樁、伏虎樁是內勁樁。一定要區分清楚,否則前面的樁沒練就練后面樁就是小學沒念讀大學。 武練,是通過特定動作去練,各門派有各自方法,比較經典的是少林易筋經。第二步,內氣,方法是打坐為主,站樁為輔。要求通小周天、大周天。小周天也稱百日筑基。大周天也稱打通全身經脈,其實,打通十二正經是養生,打通奇八脈是習武。小周天和大周天必須口授,一般無法自學成才,里面有一定風險(俗稱出偏,但也沒傳說中那么嚴重),因和人的性欲望有一定牽涉,所以古代一般不傳女人,而且最好童子身,其實古代要求童子身主要是孩童不諳男女之事,到了現代,因為資信發達,也不管用了。
另外,很多人以為內氣很玄,甚至認為是假的,主要還是因為他自己不會。內氣只要方法得當,思想純正,能夠堅持,誰都能練出來。第三步,練拳架。內家拳架大致分兩類:松架和緊架,太極的松沉就是松架,形意三體式、心意蹲猴是緊式。兩類都可以,因為能緊才能松,反之,能松才能緊。普通人松緊不合度,該緊的時候松了,該松的時候緊了;或者該緊的部位松了,該松的部位緊了。
這一點,初學者毛病大于未學者,成人大于小孩。內家拳架練到什么境界算合格呢?兩個標準:一是重心沉到腳底,二是全身一體,也就是一動無有不動。里面又有很多步驟,比如對掙力求得、骨升肉降、大石碑、鐵腳板、渾元一體,上岸(也有稱身如浮萍)。第四步,內勁。將內氣和筋骨發力結合,練成內勁,各門派均視為絕密內容,因為這是能保密的最后一個關口。本人這里揭下密,期望不要得罪人。本人(家傳道家功夫)的方法是“捆”著身體練拳。太極是纏絲,形意是擰裹,八卦是轉掌,心意是蹲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