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鑒賞人物形象類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找到分析人物形象的思路、方法。 2、能準確地概括人物形象。 一、高考真題感知 (2014山東卷)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回答問題。(4分) 尋詩兩絕句 陳與義 楚酒困人三日醉,園花經雨百般紅。 無人畫出陳居士,亭角尋詩滿袖風。 愛把山瓢莫笑儂,愁時引睡有奇功。 醒來推戶尋詩去,喬木崢嶸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問題:詩中“陳居士”的形象特點是什么?請結合兩首詩加以分析。 【答案】行為灑脫情趣高雅 “楚酒困人三日醉”“ 愛把山瓢莫笑儂”,從陳居士喜歡喝酒可以看出他灑脫的性格特點。 “亭角尋詩滿袖風”“醒來推戶尋詩去”,白天尋詩,夜晚尋詩,表現了陳居士沉迷于詩歌 創作的高雅情趣。 【感知】山東高考題,考查了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也是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古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兩種: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這類詩歌多用第一人稱的寫法。二是詩人作品中刻畫的人物形象,這類詩歌多用第三人稱的寫法。人物形象類考題,近幾年高考多有涉及,高考備考時,應重點復習。 二、詩歌中人物形象概念及解題規律 (一)【示例】簡析下面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于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簡析】這首詞前兩句回憶當年在抗金前線的戰斗生活:“關河夢斷何處”是說一覺醒來,關河要塞不知在何處,意謂脫離了前線;“塵暗舊貂?”是說塵土積滿從軍時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達敵人尚未消滅,自己衰鬢先斑的慨嘆,“天山”代指抗金前線。“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表達了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幽憤。 【答案】詩歌描寫了一個被閑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詩中人物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形象的特征)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形象的意義) 小結:該答案含有三方面內容: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義。 (二)如何正確鑒賞古詩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論世,關注背景,展開聯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2、抓住人物的正面描寫:肖像、神態、行動、語言、心理、處境等細節。 【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文后問題。 南鄰 杜甫 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粟未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 問題:詩中的錦里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答案】錦里先生是一位頭戴“烏角巾”的清寒隱士。雖有“園收芋粟”,境況卻不富裕。家中的兒童習慣于笑語迎客,可見他雖耿介卻不孤僻,是個安貧樂道之士。他家的庭院臺階上啄食的鳥雀,因平日無人驚擾,見人來也不驚飛,可見他平日生活的和諧、寧靜。錦里行者居家在環境清幽的江村,很滿足于樸素的田園生活,客人來訪,主人殷勤接待,客人盡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見主人的誠懇和熱情。 3、抓住人物形象側面描寫烘托手法、對比映襯:注意環境(時間、地點、天氣、周圍景物)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文后問題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問題:試簡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答案】是一個清高孤傲的形象。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漁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專心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上正是詩人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 4、結合詩題和關鍵語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文后問題。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問:詩人的形象是如何通過詩句展現的? 【答案】蒼茫的煙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詩人送別時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出詩人的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詩人這里以晶瑩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詩人為官清白,心地純潔。 (四)高考人物形象題型及答題模式 這首詩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答題要點:特征+身份 試概括這首詩的人物形象特點,并簡要分析。 答題要點:特征+身份+內容(手法)+具體表現 塑造這一形象的意義?(通過塑造這一人物形象,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題要點:人物思想(情感、志向、品格)+寄予作者的情感(品質、追求等) (五)常見藝術形象類舉 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 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 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 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 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 愛恨情仇,兒女情長的形象。 孤寂、落寞(惆悵),愁苦幽怨的隱士形象。 愛民惜才,一心為公的形象。如龔自珍的形象 三、鞏固練習 1、(2014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文后問題。 阮郎歸 [南宋]馬子嚴 清明寒食不多時,香紅漸漸稀。番騰妝束鬧蘇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兩兩叫船兒,人歸春也歸。 [注]番騰:同“翻騰”。凌波: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問題:這首詞通過人物動作神態表現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4六安高考模擬)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回答問題。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注:帶郭,意即靠近外城。 問題:詩中的陸鴻漸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四川卷)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懷天經、智老,因訪之 陳與義 今年二月凍初融,睡起苕溪綠向東。 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 西庵禪伯還多病,北柵儒先只固窮。 忽憶輕舟尋二子,綸巾鶴氅試春風。 (選自《陳與義集校箋》) 【注】天經,姓葉,名;智老,即大圓洪智和尚。詩中“禪伯”指大圓洪智,“儒先”指葉天經。 問題:請簡要概括詩中詩人的形象特點。(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3年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發短髯長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尋常事,仿佛終南石里藤。 閑倚杖,戲臨罾。折腰久矣謝無能。熏風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詞字字冰。 [作者簡介]錢繼章,字爾斐,號菊農,浙江嘉善人。明崇禎九年(1636)舉人,明朝曾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農詞》。 [注]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學家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漁網熏風:東南風。 問題:上片刻畫了詞人怎樣的自我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2年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問題:詞中三、四兩句刻畫了一位什么樣的主人公形象?請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3年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柴門風卷卻吹開,狹徑初成竹旋栽。 梢影細從茶碗入,葉聲輕逐篆[注]煙來。 暑天倦臥星穿透,冬晝閑吟雪壓摧。 預想此時應更好,莫移墻下一株梅。 [注]篆:盤香。因盤香曲繞如篆文,故稱。 問題: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2年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最愛東山晴后雪[宋]楊萬里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只愛東山晴后雪,軟紅光里涌銀山。 [注]本詩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span>最愛東山晴后雪>二絕句》中的一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閱讀下面詞,回答問題 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思往事細思量,被 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注】本詞為納蘭懷念其早逝的妻子盧氏而作。被酒:醉酒。賭書潑茶:用李清照、趙明誠典,形容伉儷情深,志趣相投。 問題:詞的上闋刻畫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畫的?請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4江陰高考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第四橋 蕭立之 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 一江秋色無人管,柔櫓風前語夜深。 問題:這首詩刻畫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請結合全詩作簡要賞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4啟東聯考)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4分) 題葡萄圖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書畫家、文學家。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晚年號青藤道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性情縱放,屢試不第。 問題:詩人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聯系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3邯鄲五校聯考)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4分)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釋】:這首詩寫于貞元二十年(804)歲末,作者任秘書省校書郎,時年三十三歲。邯鄲,今屬河北。在唐代,冬至是個重要節日,朝廷里放假,民間互贈飲食,穿新衣,賀節,一切和元旦相似。 冬至:冬至日,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在這個節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間互贈飲食,穿新衣,賀節,一切和元旦相似。 驛:驛站,古代供傳遞政府文書的人、出差的官員中途歇息的地方。 遠行人:指詩人自己。 問題: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藝術形象,請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2湖北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4分) 送鄒明府游靈武 賈島 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 債多憑劍與,官滿載書歸。 邊雪藏行徑,林風透臥衣。 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 【注】明府:對縣令的尊稱。靈武:即靈州(治所在今寧夏靈武縣)。 問題:請概括鄒明府形象特點并簡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參考答案 1、【答案】“番騰妝束鬧蘇堤”,人們在蘇堤上裝束鮮艷,翻騰熱鬧,想要留住春天,表達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寫觀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無法移步,表達了傷春之情;“三三兩兩叫船兒”,寫雨后春去,人們也紛紛叫船歸家,表現了對春歸的黯然心傷和無可奈何。 2、【答案】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了他的高潔不俗。最后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敘述,側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答案】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珍視友情、風流飄逸隱士形象。(1分)詩人客居他鄉,在吟詩作賦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1分);在杏花春雨時蕩舟尋訪“病”“窮”老友,珍視友情(1分);在二月春風時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風流俊逸(1分)。 4、【答案】:塑造了一位落寞守節的知識分子形象。他頭發很短,胡須很長,眉毛高聳,儼然正怒目睜睜地睥睨環宇;一副面帶“病”容又顴骨凸起的奇特形狀,容貌病態怪異,他的心態卻仿佛終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嚴霜侵襲、暴雨擊打,自己卻等閑視之。性格堅忍不拔,充滿凜然正氣。 5、【答案】主人公滿腹哀怨,對月懷遠,月卻不解;臨水看花,花自飄零,無人憐惜。刻畫了一位孤獨寂寞又自哀自憐的主人公形象。 6、【答案】塑造了閑適、灑脫、高雅的詩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關鍵詞扣1分)通過對“竹軒”“柴門”“狹徑”等簡樸清幽的生活環境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日常生活的閑適自得;“倦臥”“閑吟”等反映了詩人灑脫的生活態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現出詩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條3分,1條2分。) 7、【答案】詩人只顧尋勝景而不覺春寒,駐足春風夕陽中凝望東山,對東山雪景充滿喜愛之情。從這些動作與心理的描寫中,可以看到一個心境悠閑、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詩人形象。 8【答案】 一個形單影只、陷入對亡妻無限哀思的詞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寫,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風"中獨自悲傷奠定一種感傷的基調,繼而以蕭瑟的“黃葉’’、緊閉的“疏窗’’和即將墜落的“殘陽”與之呼應,渲染懷念之苦。(1分,意思對即可) 9、【答案】這首詩刻畫了一個傲岸不羈、逍遙灑脫、寄情山水、閑適恬淡的詩人形象。(2分)秋天的夜晚,詩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樂在其中。“自”和“孤樽”刻畫了一個旁若無人、傲岸不羈的形象;“無人管”和“柔櫓”之聲表現詩人此時寄情山水、自得其樂的輕松愉快。(2分) 10、【答案】這是一位飽嘗辛酸、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羈的詩人形象。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詞寫出以往的辛酸,現在的潦倒不得志,“獨立”“晚風”寫出其晚年寂寞孤苦,“書齋”“嘯”則寫出詩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羈的個性。三四句以“明珠”為喻,表明了自己的才智。詩人借此表達了自己對當時社會的傲視和嘲弄。 11、【答案】刻畫了一個在外客居冬至日思念家鄉的形象。“抱膝”二字生動地勾畫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態,抱膝枯坐只有自己的影子相陪,形影相吊。表達了作者孤獨、思家心情。“還應說著遠行人”既說明了自己對家人的思念,也表達了家人對自己的想念。 12、【答案】鄒明府形象的主要特點是清正廉潔。三年縣令任滿離去,馬依舊瘦弱,隨身相伴的還是那些書。如今冒雪遠游朔方,前程艱險,單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風。正是通過這些細節的刻畫,展現了鄒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