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29 17:42:01 來源:紫砂之家 紫砂壺原礦泥料 黑泥紫砂壺 綠泥紫砂壺宜興的紫砂壺原礦泥料是獨一無二的,只產于宜興黃龍山地帶,這與宜興得名“陶都”不可分割。紫砂壺原礦泥料的成分主要是石英、云母、赤鐵礦和粘土。這些礦物微?;ハ嗦摻咏M成了一個個的團聚體,這種團聚體不僅本身存在著氣孔,團聚體與團聚體之間也因為在燒制過程中產生的體積收縮而形成了很多氣孔。
如果氣孔太大,那茶壺就成了篩子;太小或者沒有氣孔又無法調節茶氣而讓茶湯存有熟茶湯氣。而紫砂泥在正確燒制后形成的這種雙重氣孔結構氣孔則能兩者兼顧,既能透氣怡香,又能保水保溫。這樣茶葉的溫、色、香、味就都被很好地保持住了,正是如此,才有了“世間茶具稱為首”的稱譽和幾百年來人們對紫砂壺的推崇。
具體的紫砂壺原礦泥料有:
楊瑤芬【 旭日東昇(何忍群刻) 】編號:49853
天青泥:其質細膩呈青藍色,產于清代中期,現已失傳。
底槽青泥:位于礦層底部,塊狀中有青綠色的“雞眼”、“貓眼”,色呈偏紫泛青,細而純正,十分稀少。
紅棕泥:位于礦層中部,呈紫紅色、紫色,隱現綠色斑點,質軟致密,間有微小的云母閃爍。
大紅泥:位于礦層中,少量出現。云片狀結構,呈紫紅色澤,鮮艷明麗。 礦層分布不同,燒成溫度范圍較寬,其最佳燒結溫度在1180℃左右。
本山綠泥類:俗稱“本山綠泥”,古名“梨皮泥”。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燒成陶后現梨皮凍色(米黃色)。產于黃龍山巖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僅數厘米厚,位紫泥上層與巖板間,俗稱“龍筋”。其礦物組成為水云母、高嶺石、石英及少量的鐵氧化物。
楊瑤芬【 旭日東昇(何忍群刻) 】編號:49853
本山綠泥:采掘量極少,不易制作大件產品,僅作小件產品和作“化妝土”,加入適量作色劑可變化成個色裝飾泥。
百麻子泥:色與本山綠泥相似,質地粗。位于紫泥上層,且雜質較多,須精揀方可合用,成陶后現淡墨色。
紅麻子泥:色似紫泥,質地粗。位于紫泥上層,間夾星點麻子綠泥,成陶后呈桃紅色。
紅泥類:俗稱“朱泥”、“朱砂泥”、“石黃泥”。因其成陶后,色似“朱砂紅”故名。產于宜興任墅趙莊山,嫩泥礦層底部,質堅如石,其含鐵量高,產量甚稀。礦土外觀呈磚紅夾層,以黏土為主的粉砂巖土,可單獨成陶。紅泥收縮率大,燒成溫度在1080℃左右,常制小件器物。七十年代中期,此種紅泥甚缺,既改用川埠紅泥加嫩泥替代,礦土呈土黃色,石質堅硬,成陶與其相似,八十年代以洑東紅泥制壺,其玻璃相重,燒成溫度在1050℃左右,成陶后色朱紅,聲脆亮。
如果問黑泥紫砂壺好不好,降坡泥紫砂壺好不好,綠泥紫砂壺好不好,紫泥紫砂壺好不好等等,我們不能夠絕對去說哪種紫砂壺原礦泥料更好,只能相對而言,這種泥料的產出更少,那自然而然產量少的紫砂壺原礦泥料相對值錢,以此來衡量。
哪個牌子的紫砂壺好 便宜的紫砂壺紫砂杯是真的紫砂嗎 什么樣的紫砂壺最好 責任編輯:蛋撻不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