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們就開始,我今天想開始的方式是想告訴大家,我早上讀新聞,然后看到在臺灣有一場地震,我知道在我們上課的人里面是有臺灣的學員,所以就想跟大家傳遞一下我的期望,希望每一個人都平安,沒有被很糟糕的影響到。老師說她幾年前在臺灣的東海岸,去過那邊,那邊景色非常的美。老師希望大家都能平安都還好,對那些可能受到影響的人,有機會可以傳遞我的問候,我的感受,以及我對他們的一些關切。然后因為看到有學員說臺灣這邊的學員都沒問題,老師說:“謝謝!謝謝這個消息。”
好,然后現在我們就來到逐字稿這個環節當中,今天的這位來訪者是一位女性,28歲,她是每周來做一次咨詢,這次咨詢是第60次咨詢,然后我們的治療師是一位女性。在報告當中,首先寫到的是這個來訪一進來,她的這樣一個一系列的動作,就是她坐下來環顧四周,看看咨詢師又垂下眼睛,又看看咨詢師。我們以前就曾經說過,一個人的行動其實是比他的語言發出的聲音更大。那現在就是看到這個來訪,就是在用她的行動來跟我們進行交流。因為她是先環顧四周,所以在她環顧四周的時候,我就會在奇怪,會在想說,她到底在看什么?然后她又來看治療師,就好像是想從治療師這邊獲得一些幫助,也許是想了解治療師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其實我們不知道她到底是在做什么。她看了看咨詢師后又垂下眼睛,就好像是說她有一種羞恥的感覺,好像是她做了什么錯的事情,然后就陷入沉默當中,就好像是她對她自己可能是有一些評判,我們并不知道。最后,就是在做了這些所有動作之后,她再次看向咨詢師,然后就在又看向治療師的那個時刻,她開始說話了,然后她就說,我覺得好像每次開始都挺尷尬,不知道說什么。其實她有這樣的一個行動,就好像是一個信號一樣,就讓我們看到說在這這個地方是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要去了解,因為她是說了這樣的一句話之后,她其實是把這樣的一個談話指向,引向一個她感覺到尷尬這樣的一個情形,這個對我們來講其實我們并不了解,現在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個挺神秘的這樣的一個地方。然后來訪她說這個部分的時候,她是說聽上去這個部分是在不斷重復的。也就是每次開始她都覺得尷尬,這個部分就是她不是有一次這樣尷尬的表現。所以在這個地方就看到有兩個標志,就是在這個時候有一些重要的事情發生了,第一個指標,或標識是來訪者一進來的時候是用行動來表達的,比方說她會是環顧四周,然后看看這又看看那,其實這個動作就表現出她其實是很不舒服的。第二個指標是這個來訪她自己說,每一次開始她都會覺得尷尬,這個地方有很重要的事情發生,需要探索的。就是說這個部分是不斷的在重復,一遍又一遍的發生,已經成為了一種模式。所以說來訪她做的這樣一個事情成為她的模式的話,不管是做什么說什么,已經是用一個模式的形式來表現的話,其實她是在用這種方式來傳遞出這個她做的這個事情或她想的這個東西本身是一種很強烈的,它的強烈的程度,傳遞出在這這個地方其實是需要有一些理解的。那即便是說來訪她可能在以前的治療章節當中來訪與咨詢師討論過關于說這個尷尬,尷尬開始是怎么回事的,但是呢,在這一節當中,來訪她再一次的,又一次的提到了這個部分,那就說明,除了她們之前討論到的那些部分之外,還有另外的一些東西還在那,也就是說關于這個部分其實還有一些沒有解決的沒有探討到的部分。那即使是比如說在上一節,其實大家都有談論過這一部分,但是在這一節當中來訪又在談論又是以這個部分為開始,就是她感覺到很尷尬,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我還是會把焦點放在她的這樣一個體驗,體驗到尷尬的這個部分上。然后在這個精神分析的理論當中,臨床的這個理論當中,是有一句話的,就是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個過程,而不是內容。所以說即使在上一節我們是有談到過有關于這個部分的相關內容,但是在這一節當中,因為來訪她又重新在提這個部分,所以我是治療師的話,我還是會繼續跟她去討論這個部分,就是說那我們來看看這個部分究竟發生了什么,就是有關于你尷尬的這個部分。所以在這個部分我希望能夠激發來訪者她對于這個部分的一個探索的興趣,然后就這個部分一起來探索,來探索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東西,阻止了她去表達她想的這些話。我們今天講的這節課的主題是有關防御的,那么前面講的這個互動的部分,其實就是防御很好的一個例子。所以說來訪在這個地方她阻止自己去表達她想說的話,她有尷尬的表現,就好像是說她對自己有一些評判,評判自己做錯了什么事情一樣,在這個地方其實我們也不清晰,究竟發生了什么。然后在后面其實有挺有意思的一個事情,就是說其實只有開始的這個部分她覺得尷尬,因為她到后面談話的時候看上去她其實說的蠻好的,她蠻能表達自己的,其實等于是每次的開始她覺得是特別困難的。也就是說,每次她要開始和治療師談話的這件事情,其實就是會引發她內在很多的感受和情緒,這樣被引發的這個感受和情緒呢,其實她自己把它給切斷掉了,切斷掉她自己這部分的感受。然后她把自己在情緒上切斷的一個方式表現出來是在詞語詞匯的運用上面。因為她說她不知道說什么,但是與此同時她又看向治療師,她其實就是會瞟治療師,看看治療師,瞟了治療師一眼,這樣的一個行為。然后有一些來訪他根本不會看治療師的,那如果是那種情況的話那就是另外的一種不同的表達方式,或者說這樣的來訪他跟我們今天這個來訪就有不一樣的困難,不一樣的問題。但是這個來訪她其實是想和治療師是有連接的,她努力的用自己的眼睛去和治療師做這樣的一個連接。但是呢與此同時,她把她自己和她的感受給切斷了,因為這個時候她也不知道要說什么,有可能她對她自己這個時候有評判,所以她會有這樣一種尷尬的感覺。在這個部分是顯示出特別有意思的一個互動,就告訴我們說在這個來訪和治療師之間,其實是有一些挺重要的事情在發生,一方面呢,來訪她是對這個治療師是有一些要求的,就是希望這個治療師能夠注意到她,她用眼睛去看她。然后與此同時她把她自己的感受又給切斷了,她也不知道該說什么,感覺到很尷尬,這兩個部分是同時存在的。然后我們看到咨詢師的反應,咨詢師看上去很想給這個來訪者一些支持,然后在停頓了一會之后,治療師說:“不過你現在試著把這樣的感覺說出來了。”治療師在這里其實就是告訴她說盡管困難,但你還是試著做了這個努力,把你內在的這樣一個體驗這個過程描述出來了,然后有一個注解就是治療師說大多數時候開始時都是這樣的一個狀態。我覺得是說給來訪者以支持,其實這個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好的一個干預,因為是說這個來訪她其實是很努力的在有這樣的一個表達,而且還很清晰的呈現她內在的一個沖突,她既是想跟這個治療師有連接,與此同時又存在一個切斷的,切斷她感受的這樣一個狀態。但是我覺得在這個地方如果能夠把來訪者的關注力帶到說她用她的這個行動,在表現在溝通的這個部分,就把關注來放到這個部分。然后一起就這個部分來探索和給這個部分理解,我覺得這樣做的話其實是給到來訪更好的支持。就是在來訪的行動當中,來訪是通過他們的行動在給我們展示一個就所謂一個很神秘的,未解的這樣一個部分,如果能喚起來訪對她的這樣一個表達過程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到底是什么這個部分的興趣,對這個部分來做探索就是可以深化治療,而且可以幫助她了解到底是發生了什么,那其實這是一個相對會更快的這樣一個干預,其實這個就是比只是聚焦在內容本身其實是更快這樣的方式。因為來訪者她不僅僅做了一個簡單的動作,相反的她其實是做了一系列一整套的動作,她坐下來環顧四周看看咨詢師垂下眼睛又看看咨詢師,所以說所有這一系列的動作其實都是有意義的。前面講我們開始的方式可以邀請來訪跟我們有這樣的一個合作,比方說如果她一進來她說沒有什么想要說的,沒有什么想要表達的,我們其實就可以來邀請來訪一起來探索她尷尬的這個部分,比方說我們就先是給她一個反饋,說:“我注意到你的一些行為,比如說我注意到你進來后就看了看周圍,然后你就看看我,然后你垂下眼睛然后又看看我,所以我很好奇我很想知道,你在四處看的這些瞬間,你到底是什么感受?” 那這個地方我想糾正一下我自己,前面說那個問話的方式是說我很想知道或很有興趣知道,在那一個時刻你的感受是怎么樣的,然后我現在覺得應該是這樣講,不要問得那么的詳細,應該是用一個更寬泛的方式來問,問他說在那些時刻到底發生了什么,是用這樣的一個方式問,因為如果前面是問她的感受的話,那個就過于局限在她的感受上面,相反應該是用一種比較寬泛的,這樣一個問題來提問,因為很可能她那個時候不是有什么感受,而是比方說她可能是在一些其他的情況里,她可能會有一些幻想,會有一些記憶,也可能有一些對自己的評判。那么我們邀請來訪來看看說,當她那么做的時候,到底她內在的過程是什么樣的,到底究竟是發生了什么,我們之所以這樣做其實是在幫助來訪者去逐漸學習對她自己內在的這些發生的這些過程,可以變得更有意識,然后幫助她去學習怎么去觀察她自己內在的這些體驗。然后這個時候我們也在幫助來訪把她自己在做的什么事情和她在想什么,以及她有些什么樣的情緒和感受以及在我們之間發生了什么,就是把這些所有的做一個連接做一個聯系,幫助她去和自己的內在做一個這樣的連接,也就是說幫助她去學習怎么樣觀察她自己,以及說當她觀察她自己的時候她所出現的,她內在體驗的這些順序這個部分是在做。那等于是說我開始的這一節這個部分其實是花了蠻多的時間來講這個部分,因為其實像來訪這樣的一個開場的方式其實是在治療師當中常見的一種方式,那我覺得說理解來訪者的這些,通過動作,表達出來的這些含義,比方說她四處看,然后又看治療師這些動作就是非常有價值的,非常有意義的,可以幫助我們就是可以直接了解到這個問題的這個核心,有關于說她在她內在發生了什么樣的體驗,以及她和治療師之間關系當中發生了什么,就是可以直接很直接的進入到這個部分。然后我會有一個懷疑,我覺得來訪者和治療師以她們開場的這樣一個方式進行談話的時候在她們當中是有一些活現的,就是說行動化的這樣一個部分。那我會認為說就這個部分我們進行探索,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到,就是活現的這個再次在治療師這里活現的這個部分是怎么回事,其實就是說在一個更深的層面幫我們去理解這個來訪。然后呢往下講,看到的就是說治療師給了來訪者一個支持,然后就是說不過現在你試著把這份感覺說出來了,然后來訪其實是很明顯的受到了鼓勵,所以她就接著往下說:“怎么說呢?我好像每次都是來抱怨的。”當我看到她這樣的一個語句的表達的時候,雖然我只是看字面,就是聽不到她當時的語音語調是怎樣的,盡管如此我看到這個句子的時候,我就有一個感覺,就是好像有一個小孩子找她的父母抱怨了。然后就看到說在這個部分其實是有兩個部分,也就是說她是來抱怨的,既看到說她是有一些情緒的,有些難過的,但與此同時又有一個部分似乎是有一些評判,就好像是說我是來抱怨的,就好像她在告訴我們說她來抱怨是一件壞的事情,而且她不應該抱怨,所以這兩個不部分都是同時在的。那在這個地方我會說,如果一個來訪她如果跟你做治療已經一年多了,但是她每次進來的時候她還在抱怨,那就說明那關于這個抱怨其實是有很重要的事情的。就是說這個抱怨對她來說很重要,她用抱怨的方式跟治療師確立了一種關系,那其實是說明有一些重要的東西在這個關系中是活現出來了。然后在這個時刻就看到來訪她其實是在跟治療師同時在交流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她的抱怨就是她有一些事情她要抱怨,第二件事情是有關于抱怨這個部分她對自己是有一些評判的,就是有一些不好的一些評判,當她同時來交流這兩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作為治療師到底是要先強調哪個部分呢?我們這個地方其實就是看到防御,也就是說在這個地方來訪是有一些體驗就是有關于要去抱怨的這樣的一個體驗的,然后與此同時,她又把這個部分給推開了,她很隱晦很含蓄的在她內在告訴自己說,有這樣想抱怨的感覺是錯的,是不對的。然后作為治療師呢,如果我是這個治療師,我會想先去強調的是她防御性的這樣的一個行為,也就是說她有一些感覺,或者是想法她自己覺得不應該去抱怨,去抱怨是一個壞的事情,這就是她一個防御性的一個行動,我會先來強調它或就這個部分先進行工作,會想知道這樣的一個想法和感覺是從何而來?作為治療師我們可以看見也可以感覺到說,來訪她是有一個驅動她的這樣一個力量,或者說是有這樣的一個緊迫性,她是很想來抱怨的。但是就是沒有那么明顯的地方就是說可以那么輕易的看到或感到的那個部分就是說,到底是就是有關于她覺得抱怨的事情是一個壞的事情,跟她這個想法相關的那些感受是什么,幻想是什么,記憶是什么,那這個部分不是那么容易看出來或感覺到的。所以這個部分是我想先強調,想先來做工作的部分。如果她自己想抱怨,其實是一個很壞很糟糕的事情,也就是說她對于她自己的這樣的一個需要是有評判的。所以說來訪在她談話的這個部分其實有一個很好的關于跟技術有關的這樣一個點,也就是來訪在這個時候,她同時講了兩件事情,那也就是說來訪在這個過程當中覺得抱怨是壞的,這樣一個壞的事情,那等于是這個部分很容易丟掉的,如果是說我們直接進入到她到底想抱怨什么,直接進入到這個部分的話,那對她內在這樣的一個防御性的,她來抵御說防御性的這樣一個想法,她認為抱怨是壞的這樣一個部分,可能就錯失機會去探索。然后就看到治療師是這樣回應的,治療師可能也是在講一些跟之前的治療發生的內容是有關的一些事情,也許是這樣治療師就說:“你是覺得當遇到一些讓你生氣挫敗的事情,要把這樣的事情講給另外一個人聽,是挺不愿意的嗎?”然后我會認為說,那治療師她可能是在指代的那個部分可能跟以前的治療是有關的一些部分,因為看到這個來訪說她覺得抱怨是一個壞的事情,然后治療師是說,當你遇到一些生氣挫敗的事情是很難講,是很不愿意跟別人講這些生氣和挫敗的事情。然后來訪就說是的,覺得很丟臉很幼稚,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我還是很想說。所以她有一些非常強烈的感受,她覺得自己很丟臉很幼稚,然后在這之后,她說不知道為什么我還是很想說,她其實是往后退了一步,她就說她還是很想說,好像就是說她想說她現在還是很想說,她用這樣的一個表達。也就是看到來訪者跟她自己做連接的這個方式其實是蠻有意思的,一方面她是允許自己去體驗那種強烈的感受,她說很丟臉,覺得自己很幼稚,其實這是非常強烈的感受;但是她后面緊接她就說:“我不知道為什么卻還是很想說。”她這樣說的意思是她覺得她不應該說,但她又很想說,所以這里面就有一個壓力,就感覺到她是很想表達那個壓力,但是她又往后退了一步,所以在這個地方是有沖突的。然后她后面就接著說:“上周五還是周六,我有沒有跟你說過,我有些不太記得了,我男朋友半夜還跟別的女生發短信聊天的事。”然后來訪就講了一個比較詳細的故事,說周末她男朋友加班,回來晚了,然后她在家等他,然后男朋友就發消息說他很餓,然后要到樓下的小飯館吃點東西再上來,然后這個來訪她就去找這個她的男朋友,就看到這個男朋友跟另外一個女生在一起吃東西。然后她講得很詳細,然后簡短的說,她最后到了這個小飯店,然后就看到這個男朋友跟另外這個女生在一起,然后呢她就直接進去跟這個男朋友打了個招呼,然后她就回家了。然后我們就看到治療師在這個地方是有一個標識,標注,就說這個來訪者在講這段話的時候她的臉上一直帶著笑容。像在笑看別人的事一樣。然后就講說當這個男朋友回家了之后,來訪就讓這個男朋友跟他吃飯的那個女生從微信當中刪了,她說如果不刪我們就分手,然后她男朋友說他做不到,不能刪掉那個女生,然后他說分手吧,他同意分手。然后她又說她其實是無法理解,因為她和這個男朋友在一起是一年半了,他只跟那個女生才認識十來天。然后這個時候她跟治療師表達說她還愛這個男生,她不想分手,但后面她也接著說,她其實并不確定她是否還喜歡這個男生,因為說她可能是因為很害怕分手的緣故。我想我不愿意分手不一定是還喜歡她,我害怕分手就像被拋棄一樣,然后她就說她小的時候大概四五歲的時候,她父母經常要到另外一個城市辦事情,然后她就講說描述她小的時候她經常會有的這種被父母拋棄,被背叛的這樣的一些體驗。所以我們看到這個逐字稿最后結束的地方就是講到來訪被拋棄的這個部分。然后治療師就試著把她的感受和這個部分連接起來,特別是她這次又經歷了男朋友的這個事情,這讓她有觸動。所以來訪她自己在這個地方做了一個聯系,做了一個連接,最后她說我想我是不是害怕被拋棄?而不一定是還喜歡她。她承認拋棄的這個議題是她主要的一個議題。所以我們看到治療師去幫助來訪看到她在她生命當中拋棄這個議題仍然在她的生活當中呈現,是一個影響。但是我會說跟拋棄有關的這個議題,很有可能是在治療師和來訪者之間,在這一節剛開始出現的那個部分,也就是來訪者表現出來的尷尬的這個部分當中,有關于拋棄的這個議題,其實就已經在那里了。因為有關于尷尬的這樣一個表現呢,其實是經過一周的分離之后當她們又重新坐在一起團聚的時候然后出現尷尬這樣的一種感覺。所以看到來訪伴隨著他的尷尬出現的就是她把她自己這樣的一些感受切斷掉,因為她是會責備她自己,還有那些抱怨的感覺,她說她不理解她想要表達一些不合適的,這些不應該的東西,與此同時,她又有這樣的一個需要要去表達,也就是我們在看到治療師和來訪者的關系當中,尤其是一開始的部分,尷尬的這個部分,其實就是有一些她過往的歷史的一些重新的一些再活現。所以在這個地方還有幾分鐘的時間,想把時間留給我們的治療師,想問問治療師聽到這里有沒有什么反饋或者有沒有想糾正我們的地方,或者有一些建議和信息想提供給,或者是她有一些問題想來問。
咨詢師:非常感謝Janet老師,最后那個部分其實給到我蠻大的一個提示的,就是說來訪者這樣分離的一個議題,可能在跟咨詢師的關系當中已經出現了,其實這個部分我還想聽Janet老師多說一點。另外就是說,其實我跟這個來訪者工作一年多,我感覺工作最大的困難是這個來訪者很難去談論她的感受,特別是前面有一段Janet老師她一開始說好像很好奇你的一個感受,能不能多說一點?這個部分她把它換成了說,這個過程當中究竟發生了什么,我覺得這個變化其實蠻關鍵的,因為我以前也經常去問她說,這個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她完全講不出來,她就卡住了,好像是不是確實要那個問題要寬泛一些,可能才會有跟多的東西出來。就是她感受的部分一直卡很久,所以我有的時候會支持她說,你現在終于可以說一些你自己的感受了,包括她其實后面好像聯想到自己小時候被拋棄的部分,我的感覺是她的聯想也是比較意識層面的,其實她已經忘記了她小時候的一些感受,她可能有一些浮現,但是其實還是很難就是說去自由聯想深入到感受的這個部分,這其實也是現在一個比較大的阻礙吧!這是我想反饋的一些東西。 Janet老師:也就是說這個來訪其實是有很多的這個原因的,也許對她來講是有很多的原因,她會有這樣的一個困難,就是她沒有辦法去碰觸她自己的一個感受。很有可能的是她在她很小的時候,她就發展出這樣,跟她自己連接的方式,就是把跟她自己的感覺切斷。所以說就是在這個治療一開始的時候,就是當她有那些行動的時候,我們在這個地方其實邀請了她一起來看她內在發生的這個過程。也就是在她那些時刻,她會把自己切斷的,其實就是幫助她去學習去觀察,去看她自己內在的這些過程,然后去辨識出那些她把自己的那些感受來切斷的那些時刻,學著去辨識是第一步,老師說她是有很多的原因的,她把她的感受切斷,第一個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她對她自己有評判,就好像她評判她自己抱怨的這個評判是一樣的,所以說我們要幫助她做工作的時候,先要幫助她看到她對她自己的這個評判,他覺得抱怨是一個錯的事情。這是第一步,然后就是要幫助她理解,就是無論她的這個感受是什么,其實我們都是很想知道的,她就愿意把這個部分,無論她的原因是什么,我們都是會有價值的,因為即便是她有這樣一個抱怨的感覺,那是因為這樣抱怨的感覺對她來說是很重要的,與其說是去評判還不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說,她為什么會有抱怨的感覺,抱怨的感覺為什么會在那里,讓我們一起來理解這個部分。 也就是說看到來訪其實是被拋棄的經歷所創傷了,她對這樣的經歷其實是有很深的創傷帶給她,這個表現就是說她有一些感受,她對自己是有評判的,她覺得她對自己有抱怨的時候是一個壞的事情,意味著是說她覺得她對于這種被拋棄的這些感覺不好,她有抱怨,這是一個錯的事情她對自己的評判。所以這個部分是很重要的,是要探討的。
好的,我們現在要來講我們今天的這個課。這個課的主題是有關于防御。 恐懼這種情緒它具有幫助生物體適應的價值,所以它存在于所有的生存體驗當中。通常來說我們不會沖進熊熊燃燒的建筑物,除非我們是消防員,或者接近狂吠不止的狗,或者嘶嘶作響的蛇。但這些情境當中的回避是適應性的,它讓我們免于受傷,但是不是所有的回避都是適應性的。回避具有多重決定的因素,而且很多種回避都是適應不良的。 弗洛伊德認識到,從生命的早期開始,我們就設法回避痛苦,趨向快樂。就像所有有生命的東西一樣,人類也會試圖生長并保留一種幸福感。我們為此非常努力,有時會為了那些感覺起來像安全或者情感的和諧,而甘于付出高昂的代價,比如喪失自我。其中一種幫助我們自己去處理不舒服,痛苦或創傷的方式就是發展出我們的防御。防御幫助我們在面對痛苦的互動,感受,思維和幻想的時候保持自己的功能。 在我們前面的課程,創傷和發展當中,我們看過三種防御,它們經常被用來幫助來訪者處理創傷:和攻擊者認同,把被動轉化為主動;以及費爾貝恩所說的對抗壞客體的防御。今天,我們的焦點在于我們如何使用防御,來傾聽創傷和潛在的心理過程。學著去聽,辨識和探索防御的活動,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探索那些來訪者拒絕去看的議題,從而深化治療。 防御就其核心而言是一種回避,是從一種預期的痛苦體驗當中走掉。治療師要理解到,對于痛苦體驗的預期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早期與他人的互動,對負面互動的預期,對于內疚,羞恥,懲罰和早期喪失的幻想。防御是兒童處理痛苦體驗的策略當中的一部分,一種創造性的,通常來說無意識的和自己以及他人做連接的方式,它會讓兒童覺得更安全,被保護,更有控制感。因為防御是兒童時期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有時候,也是問題的一部分,所以防御不是我們試圖要從來訪者那里獲得的東西,它就在那。就像我們在自我懲罰以及解離當中看到的,防御整體而言,是一種持續的心理組織過程,而來訪者很深地投入和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來。 我們需要注意到來訪在防御當中的投入和參與,而且我們也不要試圖解除來訪者的防御,這很重要,然而,我們需要讓我們自己,有時候是我們的來訪者去了解回避的力量和它相應的危害性。回避會立刻讓我們覺得更安全,而身在安全之中,或者安全本身的體驗都可以是一種很重要的好的獎賞性的體驗,這就會帶來回避的增加,有時就會引發驚恐的發作。而且,回避會限制我們獲得矯正性的體驗。從心理上來說,回避會強化那些有時候是錯誤的想法,即我們正在回避的確實是一種危險的東西,這就增加了我們回避的傾向性,創造出一種永無止息的循環。特別是對那些在意識上尚未成熟的兒童而言,回避行為會讓兒童在身體和情感上立刻體驗到放松的感覺,而且也能激發那種能夠控制痛苦體驗的想法。我在這里想強調的點是回避的這個方式其實是非常強有力的這樣一個方式,我們要對此保持察覺,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就這個部分,也就是回避的力量的這個部分和我們的來訪進行溝通。 但是,我們不應該試圖去“戰勝”來訪者的防御,因為那會在治療情境當中構建起一種獨裁的權威位置。相反,我們要去探索那些防御,幫助來訪去檢視和理解他們發展策略當中的內在邏輯,會讓他們理解自己,從而發展出與治療師的合作。我們的目標不是要解除來訪者的這些防御,因為只有來訪者才能基于每時每刻當下的生活,來做那樣的決定。相反,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和來訪者一起去檢視,探索,簡而言之,去分析這些過程。 然后,我們就會發現這些重要的觀點,想法,幻想和與之相關的內容,正是這些內容讓防御一直存在。當防御的過程開始啟動的時候,我們去和來訪一起探索到底發生了什么,來訪與防御過程的關系就開始出現改變。所以比方說今天在我們逐字稿當中,看到來訪對自己有一個評判的時候,我們問來訪說究竟發生了什么?當她想抱怨的時候,她的內在究竟發生了什么?所以如果就是這樣的一個探索和詢問其實會收到一些有效的東西,會有效果的。當我們就防御這個部分和來訪者一起工作的時候,來訪者不再會像以前一樣,盲目地堅持那些由情感所支配的沖動,因為這些沖動會淹沒掉其他的聲音,來訪的內在世界就開始向那些在工作當中發現的回憶,想法,聯系和情緒拓展開來。當來訪體驗到迫在眉睫的危險的時候,防御就以一種自動化的被觸發的過程被帶入到行動當中來。所以就進行防御的這個部分一起做探索的工作,就可以幫助來訪就可以做一些對于她自己理解的整合的一些工作。與防御一起工作會給我們一張地圖,去探索來訪者內在那些尚未被發現的領地。 我們是如何看見和聽見防御在工作的呢?然后又一次,自由聯想會幫助到我們。我們需要學習傾聽的部分不僅是內容,還有過程;不僅是來訪者說的話,還有來訪所做的事情。在來訪者的自由聯想當中出現的打斷經常是防御過程出現的第一個跡象。如果是日常的對話,就會讓這個部分過去,等待這個人繼續往下說。然而治療并非日常的互動。它是一種按照特殊的規則和特定的框架所進行的特殊的互動。所謂特殊的規則就是說,來訪有自由和義務,來講任何出現在心里的話;同時這個治療雙方都承認治療的互動會聚焦于其中的一個參與者就是來訪者而不是另外一個也就是治療師身上。 所以,當來訪者停頓,或變得沉默的時候,對治療師而言,合適的方式是去問“當你說你的朋友不聽你的勸告,不尊重你的時候,你停頓了一下,那個時候發生了什么?”所以治療師沒有和來訪者繼續討論內容,因為內容完全是意識層面的,可以等待后面再談,相反的,治療師是要讓來訪者去拓展那些經由他猶豫的這個動作所揭示出來的部分。當我們注意到來訪者自由聯想過程當中出現的打斷的情況,我們就讓來訪知道,我們對于他們的每一樣體驗都非常真切地關心和有興趣。我們也給他一個機會去思考,他的猶豫到底和什么有關,把他的心靈之眼轉向他內在的從痛苦當中逃開的過程。這就讓我們碰觸到來訪者恐懼與幻想的核心,這比我們僅僅跟隨來訪者的談話內容要快得多。 另外一個在治療當中經常出現的情境是,當來訪者敘述的時候,我們會注意到情緒在這個過程當中會逐漸浮出表面:他們會開始流淚,他們的嘴唇可能會顫抖,他們會緊握起拳頭。 經常發生的事情是,來訪者不會對那些情感的表達加以評論,他們經常會吞咽下這些感受,或者對那些正在浮現出來的東西關緊大門。這是另外一個需要治療性關注的過程:也就是觀察到一種情緒開始浮現,緊接著來訪者就與這種情緒失去連接。這樣的過程, 當情感開始滲透,就好像水滲透進門口,來訪就會迅速的筑壩攔截這種情感,這是來訪和他自己做連接的重要方式。它充滿了個性化的防御行為。 通過讓來訪者去注意剛才發生了什么,幫助來訪者去辨識和觀察這個過程,會邀請來訪者參與到合作當中,這樣他們就會去看剛才發生了什么,而且來訪和治療師會一起就這個部分工作。把來訪者的關注指向這些時刻,會幫助來訪者觀察和反映他們內在的體驗,而不僅僅在理智層面講述這些,或者困在他們體驗的情感洪流當中。通過這個方式,我們幫助來訪更好地理解是什么驅動來訪者的體驗,同時和來訪一起創造出觀察性的自我。我們和這個來訪做這部分工作做的越多,他們就越是可以自己來做。 強調這些防御性行動就是把焦點放在他們防御的行動上,其實并不要去詮釋。很多時候,它僅僅是需要注意到自由聯想流動當中出現的打斷,或者是一種感受的身體性的表達,并詢問來訪“剛才那個地方發生了什么?”有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觀察,比如,“我注意到當你談論你的父親時,你開始流淚。”在我們詢問以前,我們不需要有一個完整的理解。事實上,我們之所以詢問,就是因為我們有疑問,而且想了解更多。我們用我們的眼睛來傾聽無意識內容,也用我們的耳朵來聽,我們去聽那些身體的表達,這些通常是來訪者表達的一部分。猶豫,停頓,語音語調,情感的身體表達,口誤,這些都指向潛在的幻想,感受和議題,我們都可以把它們帶到治療性的關注當中來。 我會用一個與防御和阻抗相關的詞語來結束。有一位我最喜歡的一位心理學家,叫 Leo Rangell,他把阻抗簡潔地描述為一種“對抗洞察的防御”。我們需要理解,從治療一開始,阻抗就是治療過程當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部分。治療對于來訪者其實要求甚多。除了要求來訪者要向內看,允許自己去看那些痛苦的感受,想法和幻想,我們也是在鼓勵來訪者來改變他們最基本的心理平衡狀態。這對于很多人,其實是一項非常大的任務,而且對于另外一些人來說,其實就是一項令人生畏的艱巨任務。就像阿德勒和我指出的,阻抗包含著“一種絕望的努力,想要保持基本的方向,來理解和穩定一個人在世界當中的體驗。在感受上,人們迫切需要,而且無法拋棄,否則就太過痛苦。。。對于阻抗的分析會讓我們進入到有關于依戀和分離,喪失和整合,安全和回避這些充滿力量的議題當中。” 這些議題從治療一開始就會出現,經常在以下的想法當中顯現出來,比如無法負擔治療,經濟上無法承受這個治療,沒法安排一個合適的見面時間,和任何基于現實有關的想法,它們都服務于來訪想從改變的危險當中逃脫的愿望。當我們去處理那些用來對抗洞察的防御的時候,最好不要讓來訪參與到權力的斗爭中來,因為權力的斗爭會含蓄地傳遞出一個想法,即我們比來訪更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這種策略是不會有效的。相反,我們應該用來訪者對這件事情的關注來探索他們內在的沖突,幻想和矛盾。 想要這么做,我們需要對來訪者做一個共情性的認可,這會是有效的。你也許可以這樣說:“是的,我意識到治療的花費的確是很高,你也許不會立刻就負擔得起。但是如果我們去理解還有其他什么因素在發揮作用,會很有幫助。要記得,每一樣你所想的,和感受的東西,特別是和治療有關的,和我們的關系有關的,即使是很模糊的焦慮的感覺,都會讓我們盡可能完整地理解現在的狀況。”和來訪就多重決定因素這個部分去溝通,對這些因素做檢視會讓他們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這經常會為更深的探索清理好道路。檢視來訪者對于治療師的恐懼,聯想和想法經常會讓來訪者繼續留在治療中,雖然不是每次都如此。然而有時候,我們需要理解,可能是要花一段時間,來訪者才能做好準備來做治療,或者只是我們不適合來訪者,用老師那個話說就是不是來訪者的那杯咖啡,就不是來訪者的那盤菜,大概是這個意思,不適合來訪者。在來訪者開始治療的時候,真切地認可來訪者要參與的任務之艱巨,會讓我們尊重來訪所做出的決定,不論那決定是什么。
好,然后就是想問問大家,就是聽到這里大家有什么想提問的?如果沒有的話,然后我們就來回答同學們遞交的那些問題。
吳老師:之前那個逐字稿分析的時候,有一個問題,我想幫這位老師問一下,就是為什么說來訪者一開始感覺尷尬的時候,說她是跟自己斷開連接?
Janet老師:也就是在逐字稿當中看到說,來訪者她自己也承認每一次治療開始的時候都是如此,都有這種尷尬的時刻,然后她是用這種她不斷的眼睛四處看,然后看看這看看那,往下看,然后又看治療師,來回來去,她眼神不斷的飄來飄去,用這個方式來展現她自己的這樣的一個尷尬,同時她也承認說,這樣的一個方式是一個不斷重復的,重現的這樣的一個模式。所以其實她這樣一個尷尬的表現,就是她的一個防御性的把自己切斷的這樣的一個后果,一個結果,因為她這個時候她不知道要說什么,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她等于是把自己給切斷掉了,所以就是她是這樣的一個表現,因為說明她其實是不允許她自己能夠很輕易的體驗到自己的感受和表達她自己的感受。所以我會認為說來訪者和治療師中的這個表現其實是她在幼年的時期,作為一個小孩子的時候,所發展出來的這些想法或者說這些方式這樣一個重新的活現,重新的展現的一個過程,也就是她認為說自己不應該對于這種出現的,發生在她身上的這種被拋棄的這些體驗,不應該是有那些特別強烈的難過的這些感覺,就是說她會認為如果體驗到了那種感覺其實是一個很壞的很糟糕的事情,不管發生了什么,不管她內在的感受是什么,她都不應該去體驗到她自己的感受。也就是這種感覺到非常糟糕的,她不應該有這種糟糕的感覺的這樣的一個方式,不光是在她和治療師關系當中是一個活現,重新被行動化的一個部分,其實也是在跟她自己連接,跟其他人做連接的時候,會不斷重復的部分,就是她不允許自己有感受。所以這是來訪者內在的很核心的一個防御的一個過程,她不應該去體驗到那些壞的那些感覺,然后當她體驗到那些壞的感覺時候,她應該把這個感覺給切斷。
翻譯春梅老師:我看到有一位老師說想多了解一下切斷和自己的連接作為防御,都有哪些臨床的表現? Janet老師:把自己切斷和自己的連接做防御,在臨床上是有很多種,非常多的表現,這完全是取決于這個來訪者。比方說這個完全取決于來訪者她個人的歷史,比方說她自己的生物性的,就是生理性的一些特征,還有她不同的應對方式,比方說有一些人他是比較傾向于用理智化這樣的方式,來隔絕他的感受的,他表現的似乎對某一些事情特別的專注,特別的有興趣,然后他就是不斷的用這樣的一種方式來應對,就很理智的方式。然后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其實所有的東西或很多東西都可以拿來作為一個防御,來抵抗其他另外的一些東西。
然后現在就想回到前面有同學遞交的問題當中來。 然后就這兩個問題,其實都是蠻相似的問題,就看到說來訪在他內在其實真正有的都是他的阻抗的這個部分。 第一個問題就說:來訪者用這個遲到,因為經濟原因就來表現阻抗的時候要怎么工作?來訪者確實是對這個是有洞察的。獲得洞察這個事情是有一個阻抗的,所以他是有一個防御的,所以他的一個阻抗,在這里要如何工作呢?我會認為說現實在治療當中是有一個或是有一些作用的。我認為在現實的觀點中,在現實層面的原因其實不是主導的原因,不是主要的原因,所以我會認為說那些來訪者的行為中真正去決定他行為的這個主導原因是來訪者他內在的心理的生活,他內在的這些沖突,恐懼和他的沖動,我在我的臨床實踐當中發現應對這樣最好的辦法就是首先要去承認現實方面的因素,可以說:“交通確實會很堵塞,來訪就是會不夠錢來做治療。” 不管來自現實層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們就來承認這個部分,然后在承認之后我們還是要去看,究竟來訪在她內在,同時究竟發生了什么?當我跟來訪者工作以后,跟他探討所有的因素,她的這些表現,她的這些所有的,其實來訪他會為自己做一個很好的決定,因為這個時候他已經了解所有影響他的因素,這個全貌到底是什么的時候,會為自己做一個最好的決定的。邀請來訪一起來探討,他來做治療他的顧慮是什么,他的體驗他的矛盾是什么?其實這個部分經常在臨床當中是會對來訪有幫助的。所以防御在某一方面,其實會將我們指向關于來訪者他最核心的議題,他最核心的感受,比如恐懼,會指向這個方向的,這就是防御為什么那么有價值的部分,其實我們真正不想做的事情是來解除來訪者的這些防御,相反我們是要使用,來用這個防御,把我們帶到那個正確的方向上。
因為下周我們是春節,所以下周我們停一次,然后再下一周的時候就是要來做最后一次的課,再下一次我們見面的時候,是有時間給到大家可以有提問的時間或者評論的,就是我們前面講課,還有什么想講的,或者覺得在之前沒有機會提問的那些問題在最后一節課大家也可以來提問。所以大家可以想一想,可以發一些你們的問題給到組織方,或者你們自己先想一想,有什么想要問的,我們最后一節課就一起來回答,然后也祝大家下周春節的時候春節愉快! 今天課程到此結束! |
|
來自: caijiepin36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