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育兒書也教不好孩子就像讀了很多書,明白很多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一樣,你看到了,明白了,但其實不代表真的懂的,即使你懂了,也還要看你的潛意識里有沒動力讓你這樣去做。 當然,回答這個問題,還是得從人的獨特性開始說,我們看的育兒書大多是從大數據中總結出來的普遍規律,但只是普遍,代表不了全部,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生命軌跡,用普遍的或者其他人的經驗理論并不定適合自己的孩子。所以要育兒熟悉了解自己的孩子,再找尋適合她的方法。 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你看到了,你想做了,但你未必做得到,就是我開篇說的潛意識動力這個點。心理學界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就是一個人格完善的媽媽,即使不學任何育兒知識也能把一個孩子帶好,而一個本身有缺失的媽媽,即使學了再多知識也可能教育不好孩子!打個比方,育兒書上常說要讓孩子獨立自主,就要適當放手,尊重孩子自己的需求,想法,做法,而一個控制欲特別強的媽媽,看再多的育兒書也控制不了自己要去干預孩子的事,即使不斷告訴自己要放手,但內在那股動力會讓你因為無法控制而感到焦慮,而你的焦慮又會傳遞給孩子,孩子能感受到真正獨立自主的快感嗎? 一個告訴孩子你要情緒穩定的媽媽,自己卻總是控制不住的情緒爆發,孩子那么容易能情緒穩定嗎?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好多,這里就不贅述,但很明確的一點,是要有一個好孩子,媽媽們首先要做一個好的自己,才能成為一個好的媽媽,也才能有一個健康幸福的孩子。 最后一點是,你認為孩子不好,是孩子真的不好,還是孩子不是你期待中應該有的樣子而已,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是屬于自己的,成為怎樣的人,自有自己的定律,媽媽們,是要讓我們的孩子成為她原本的樣子,因為每個人原本的樣子就是最好的,而不是要把她塑造成我們自己期待的樣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