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呢,先簡單回顧一下結構的形成,頂部結構是股價或者指數上升、MACD趨勢下降,如下圖 底部結構正好相反,就是股價或者指數下降,MACD趨勢上升,簡單一點就是看MACD的兩個DIFF轉折點位置的高低情況,如下圖 那么什么是結構的鈍化?鈍化的意思就是結構即將形成,只是還沒有完全形成。比如下圖,指數開始下降了,但是MACD趨勢并沒有大幅下降,目前還是上升的趨勢。具體可以看DIFF轉折點,就是白線上穿紅線的位置,第二次還沒有上穿,但是大家看看形態,如果上穿的話位置會比第一次高 上圖中的形態就是底部結構鈍化,指數下降、MACD趨勢沒有下降,看看圖中黃線也比較清晰。但是只能叫鈍化,還不能說結構形成了。因為底部結構的形成需要兩次金叉,目前白線還沒有上穿黃線,沒有發生金叉。 那么這張圖中的形態,什么情況下會出現底部結構?這種圖是深證15點的5分鐘分時圖。看下圖,當指數上升、MACD白線上穿黃線時。也就意味著明天開盤如果是上漲的,指數漲到圖中B位置,MACD到了圖中D點位置,很明顯的是B點低于A點,D點位置高于C點,這就是背離了,會出現底部結構。這個能明白嗎? 那么什么情況下底部結構會被打破,比如下圖,當指數進一步下跌,導致MACD黃線和白線也是進一步下降,則結構會被打破了,也就是明天開盤如果直接下跌,后邊再漲回來MACD出現金叉的時候也不能形成結構了。因為B點雖然低于A點,但是D點也低于C點了,指數和MACD趨勢一致了,沒有背離了。 頂部結構道理是一樣的,簡單的就是看兩次死叉的位置。其實最科學的是看DIF數值,但是考慮到不同軟件顯示數值不同,我們無法統一標準,所以干脆就看DIF轉折。 比如下圖,就是一個頂部結構,我用的是優化的指標可以直接顯示結構的。假如,市場到了B位置沒有下跌,而是又漲了上去,帶動MACD繼續上升到了E位置才開始下穿,這就是頂部結構被打破了。第二次死叉的位置高于第一次了,也就是B大于A,E也大于A,趨勢一致未背離。 結構的打破(形成后) 今天晚上主要講結構被打破的第二個知識點,前邊講了結構被打破的第一個知識點,是結構形成前被打破。今天講結構形成后如何被打破。 我們先回顧一下上一個知識點,就是結構形成前,也叫作結構鈍化如何被打破。所謂結構鈍化實際上就是MACD和指數產生了背離,只是還沒有最終形成結構。我拿現在的行情來給大家說一下, 比如60分鐘分時的MACD,看下圖,指數上升、MACD趨勢下降,這就是結構的鈍化,只要一波下跌就會形成頂部結構。相反,持續快速拉升,MACD不出現死叉則結構會被化解 那么結構形成后呢?如下圖,這是一個60分鐘頂部結構,結構形成后,我們看在結構區間內的最高點,是圖中畫紅圈的地方,如果在60分鐘頂部結構作用時間內突破了這個高點,創出新高,則屬于打破結構。我們知道60分鐘頂部結構作用時間大約6天左右,如果作用時間結束后再突破就不叫打破結構了,屬于正常的行情。 當然如果結構被打破,你首先要看的是,比這個結構更高一級別的結構是否有望形成結構。也就是說會不會產生更大級別結構。比如60分鐘頂部結構被打破了,那么立刻看90分鐘頂部結構是不是鈍化了要形成了,如果是的話則要注意一下。 再講一下什么是有效打破,怎么看打破的時間有效性。并不是說只要創新高就打破了,而是要在時間周期中站穩。結構形成也是一個道理,如何看結構是否有效形成,就是看在時間周期里能否形成 結構的有效期其實就看結構是多大級別的,比如結構是60分鐘的,那么有效期就是一個小時。因為60分鐘分時是每60分鐘走一根K線的。 結構形成也是一樣的,就算結構形成了,我贈送的優化指標出現了頂部結構這幾個字,但是周期沒有走完還不能算有效,你可以根據下跌或者上漲速度來推斷是否有效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