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寫回憶錄僅僅是作家的事,你也可以寫! 有研究顯示,寫回憶錄,哪怕是寫了只給自己一個人讀也是一種自我修煉的過程,回顧經歷過的創傷、記錄各種有趣的事件,可以使寫的人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涵意。 但如果寫了是為了發表,或者公開給親友看,這種效果往往就沒有了。這是因為你考慮給別人閱讀,寫的時候一定會做一定程度的修飾,這就降低了回憶錄的可信度。還有一種情況,比如說你一生中遭遇過不少挫折,或者是有充滿痛苦的經歷,寫的時候你就需要有寬容心,要客觀地來解讀這些事件。有研究顯示,如果寫的時候聚焦于感恩、還愿或者是敘述如何戰勝逆境,那就對寫的人最有益處。 有一位84歲的老太太寫了回憶錄,說這是對自己一生的自我肯定,她在回憶錄中表達了感恩。在被丈夫拋棄后她一個人撫養5個女兒長大,她描寫了被拋棄時無比的痛楚,慢慢地,她結交了朋友,報名參加讀書班,發現了生活中的真愛。她原諒了前夫并和他又成為了朋友。研究認為,人在寫自己過去的創傷時心情會松弛,較少抑郁,還會增加自我認知感。有些研究甚至認為寫回憶錄會增強人的免疫力。 寫回憶錄實際上是把自己過去的情感、場景轉換成文字的一個過程。寫的時候作者先要對記憶,特別是那些難于接受、甚至帶有苦澀的記憶進行梳理,再把片斷的回憶、孤立的事件聯系起來,這是回憶錄成功的關鍵所在。寫得精彩的回憶錄,它的作者一定是一個勇于面對事實,正視自己的經歷并且能夠作自我解剖的人。 寫回憶錄也有風險,往事并不如煙,可以想象,把自己痛苦的經歷展示在紙上需要誠實,也需要極大的勇氣。有時,回憶的內容可能會傷害到別人,同時也會傷害到自己。如果寫的時候無休止地糾纏在同一話題上,或是越寫越覺得氣憤、越感到憤怒,那就應該停止繼續往下寫。 那么,一生中負面經歷很多的人,比如說偷過東西、坐過牢、吸過毒等,能不能寫回憶錄呢?——能!心理學專家認為,好比是看完一部悲劇電影,人們會情緒低落,充滿悲傷,但是一小時以后就逐步恢復正常了。回憶過去的負面經歷,正視做過的錯事,會使人引以為戒,而且認真思索:“我今后該如何生活?” 不容置疑的是,寫回憶錄是給自己看,還是給讀者看(哪怕是很小范圍的讀者),寫法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當有讀者時,作者往往會省略掉一些細節,甚至對故事做一些改動,對一些敏感、尖銳的問題做一些妥協。即使是這樣,讀者還是可以通過讀回憶錄知道作者是怎樣的一個人,以及,他(她)是如何成為這樣一個人的。 許多年長者一生坎坷、閱歷豐富,把這些經歷用樸素的語言寫下來,讓孫輩們讀到你們插隊落戶時曾在內蒙古放過牛,在安徽喂過豬,他們會多么興奮激動!而你也會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