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得糖尿病有6年了,堅持使用降糖藥物,定期監測血糖, 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均控制得比較理想。但是就在1周前,出問題了。 這天早晨,老李剛睜眼,就感覺自己胸口刀割樣疼痛,痛得汗珠子直往下落,莫非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可能會奪人性命的心梗? 120急救車把老李送到醫院進行一番檢查后,證實他確實發生了糖尿病并發癥之一的心肌梗死,醫院迅速展開急救,總算讓老李轉危為安。 出院后老李很是想不通,自己很認真地對待糖尿病,血糖控制得也不錯,為什么還是發生了心梗呢?原來,檢查發現,老李的血脂,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特別高。醫生告訴他,這就是引發心梗的罪魁禍首。 據統計,約七成糖友存在血脂異常,對糖友來說,“引爆”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并發癥問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血脂紊亂。 血管里的血脂就如碗壁的油污一般,血脂黏附在血管壁上, 使得血管里面不再光滑,變得污濁不堪、“坑坑洼洼”,形成了我們常說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越來越大的斑塊堵塞血管,如果脫落,還會隨著血液流動,堵塞別處的血管,從而出現心梗或腦梗。 因此,管理好血脂,保持血管內壁的干凈,就能很好地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有效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說到這里,我們就明白了,老李單純控制住血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同時管理好血脂,才能防治心血管病變。 血脂異常往往早期沒有明顯感覺,需要通過空腹抽血化驗來了解情況,化驗時至少檢測血脂四項,包括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號稱“血管殺手”, 喜歡貼附在血管壁上,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堵塞血管, 引發心梗、腦梗等問題;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一類好膽固醇,專門負責清理血管壁上的膽固醇,又稱為“血管清道夫”,起到保護血管和心臟的作用。 甘油三酯的增高會引發脂肪肝,破壞血管,過高的甘油三酯還會引發胰腺炎。所以,糖友重點要關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同時不要忽略甘油三酯的問題。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異常多表現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降低以及甘油三酯的增高。 簡單地說就是“壞”血脂增高,“好”血脂降低。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標準不同于非糖尿病患者,要求更為嚴格,這樣才有利于防控心腦血管疾病。一般來說,糖友應該將甘油三酯控制在1.7mmol/L以內,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果伴有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問題,則建議把“壞”膽固醇控制得更低, 1.8mmol/L以內。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糖友不能以化驗單上的正常值作參考,不要認為化驗單上沒有箭頭標識就萬事大吉,因為糖尿病對血脂的要求不同于常人。 飲食、運動、藥物一個都不能少。 均衡飲食是調脂治療的基礎。糖友需要控制每日主食的攝入量,原則與糖尿病相同,一般每日主食250~300克(5~6兩),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尤其多選擇大豆及其制品。烹飪時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不選擇動物油。有些糖友走極端, 不吃油或是純素食,這樣并不能改善血脂。 食物中的膽固醇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糖友應避免進食,如動物內臟、動物皮(雞皮、魚皮、豬皮等) 、魚子、蟹黃等。雞蛋黃雖然是高膽固醇食物,但因其本身含有乳化膽固醇的卵磷脂, 使膽固醇不易沉積在血管壁上,所以,血脂異常的糖友隔日吃一個雞蛋是可以的。 運動方面,與糖尿病的要求一樣,遵循“一三五”原則,即飯后1小時運動,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每周至少保證5次以上的運動。運動時注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同時運動要有一定的強度,運動后身體發熱、微微出汗為宜。 除了飲食、運動,糖友出現血脂異常時是需要吃藥的。《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明確提出: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的處理原則可根據血脂異常特點,首選他汀類藥物治療,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拿本病例中的老李來說,患糖尿病6年,有心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4mmol/L,應通過藥物治療將其降到1.8mmol/L以內。 如果糖友甘油三酯高過5.6mmol/L,過高的甘油三酯水平會增加胰腺炎的發生率,這時首要任務是降低甘油三酯,首選推薦服用貝特類藥物,如非諾貝特等。 經過飲食、運動、服藥治療,糖尿病患者血脂正常了,仍然需要堅持服用調脂藥。一方面,血脂紊亂與血糖異常一樣,都是長期甚至終身的問題,需要長期治療,停藥后往往還會復發;另一方面,調脂藥物的使用可以大大減少糖友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對于血脂異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次口服調脂藥物治療4周后,應監測血脂水平,如果未達到控制要求,則需要調整治療方案,再經過4周后復查,直至血脂控制達標。對于血脂水平控制達標的糖尿病患者(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于2.6mmol/L 或是1.8mmol/L,甘油三酯小于1.7mmol/L),建議每半年監測一次血脂。 作者:田建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