霽川野渡 作者:朱申鑿 川水澄鮮一派流,行人待渡立沙頭。 白煙隔岸停羸馬,翠柳臨波覆小舟。 況值沉沉紅日晚,正當渺渺碧天秋。 北來南去何時歇,兩岸相親有玉鷗。 霽川野渡 作者:朱讓栩 紅亭錦水綠漣漪,蕩漾晴光曉日曦。 倚棹閑看橫渡日,鳴橈喜見放舟時。 涼風習習生頻末,小雨斑斑濕荔支。 估客晚來凝望處,梨花沽酒趁青旗。 “野渡無人舟自橫。”“凍云野渡正愁人?!薄吧酱逡岸呻p芒屩(juē)。”“舟橫野渡寒風急?!痹谥袊膶W史上,寫“野渡”的詩句比比皆是,隨手一抓就是一大把,而且大多意境凄美,景象孤遠,傲然脫世。 何為野渡?四川作家蔣興強在《遠去的野渡》中說:“野渡,顧名思義,野外、偏遠、人跡稀少的渡口。”在明朝兩任蜀王朱申鑿和朱讓栩看來,郊外的野渡讓久居王宮中的他們眼前一亮,大自然呈現(xiàn)出的原生態(tài)且毫無修飾的景致是如此美麗,所以他們把野渡作為了錦城十景中的一景。這也是兩任蜀王對農(nóng)業(yè)社會的一種認知,或者說是一種尊重,非常難得。 從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角度來說,通常是河流孕育了渡口碼頭,渡口碼頭又催生了飲食、客棧以及隨之而來的城鎮(zhèn),而這又讓渡口碼頭繁榮起來,加強了人口流動,成為人類社會循環(huán)不止的進步動力。 錦江東流繞錦城,星橋北掛象天星 說起成都的野渡,得先說說成都古代的水網(wǎng)與碼頭狀況:“因水而興,因水而榮?!?/p> 成都是一座應水而生的城市,在遠古甚至到如今的幾千年歷史中,主政者都要么被動要么主動地達成了一致認識:治蜀必先治水。 成都平原是山嶺包圍的一片盆地,岷江和沱江,都發(fā)源于岷山、玉壘山山區(qū),形成岷江、沱江沖洪積扇區(qū),提供了大片可供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沃壤肥土。 成都平原地勢平緩,水網(wǎng)密布。遠古時期,出生在西蜀的大禹,從治蜀水進而在全國范圍內(nèi)治水,并最終奪得天下,進而由他的兒子啟開創(chuàng)了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朝代夏朝。 大禹之后,又經(jīng)過鱉靈、李冰等歷朝歷代能工巧匠的治水,流經(jīng)成都城區(qū)的郫江、檢江逐漸定型,并具有通航、漂木、農(nóng)田灌溉、城市供水等諸多功能。 唐朝名臣韋皋在四川主政時,開挖解玉溪,為成都城提供了工業(yè)和生活用水。 乾符3年(876),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高駢擴建羅城,改變郫江、檢江布局,形成“二江抱城”的格局,一直持續(xù)到今天。 流經(jīng)城區(qū)的江河水道,在郊外延伸,提供船運、灌溉等功能。 秦滅古蜀國后,第一次修筑成都城時,為了方便交通,在檢江和郫江上一共修建了7座橋,其中包括“錦城十景”中的市橋。 大中7年(853),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任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開挖了金水河,建有8座橋(清朝時擴為30多座橋)。 在杜甫眼里,成都河網(wǎng)密布,江河繞城,流水穿街過市,因此把成都稱為“江城”。 1287年,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途經(jīng)成都時,看到大小船只在城里街巷間的河流上穿行,不僅運客,還作為流動商船售買柴米油鹽等生活必需品,讓他不禁想起了家鄉(xiāng)威尼斯。 成都乃至四川往北走的道路,在李白筆下是“難于上青天”。但成都周邊平原河網(wǎng)密布,水運發(fā)達,是輕巧便利的水上蜀道。 錦江在彭山江口鎮(zhèn)進入岷江,經(jīng)樂山在宜賓入長江,通江達海,是成都與省內(nèi)外的重要通道。 在古代陸路交通落后的情況下,大宗物資需要通過錦江來運輸,成都人進出川,走錦江是最佳的水路路線。當年杜甫離開成都,走的是水路,從浣花溪上船,進入錦江南河,再進入岷江。 蜀商們通過錦江把蜀麻、蜀錦等成都特產(chǎn)與各種貨物裝運到湖北荊州,再轉(zhuǎn)運江南各地,又通過水運把吳鹽和各種海貨販運入川。 唐朝詩人盧綸在《送何召下第后歸蜀》中寫道:“水程通海貨,地利雜吳風?!?/p> 從歷史上來說,從戰(zhàn)國末年起,成都就是重要的港口城市。 在出兵攻打巴蜀前,秦惠王猶豫不決,司馬錯極力主張滅蜀,認為巴蜀可從水道通楚,“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并矣?!?/p> 秦惠王聽從了司馬錯的主張,命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人率軍攻蜀,這就是公元前316年的秦滅巴蜀事件。 公元前223年,秦國百萬大軍從成都直接上船,順岷江和長江而下,一舉滅掉楚國,并在兩年后統(tǒng)一中國,證明了司馬錯當年的建議是正確的。 三國時,蜀漢重臣費祎出使東吳,在成都南城門外橋邊乘舟,丞相諸葛亮臨別贈言:“萬里之行,始于足下?!贝藰蛞虼吮环Q為萬里橋。 萬里橋名字的由來,還有一種說法。據(jù)南宋簡陽人、官至顯謨閣直學士的劉光祖在《萬里橋記》中說,相傳三國時,東吳使臣張溫訪蜀后,取水路回國,諸葛亮送他到此橋上,對張溫說:“此水下至揚州萬里?!彼匀藗儼堰@橋叫作萬里橋。 |
|